南枝向暖北枝寒(花城出版小說)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作者用長篇小說的形式記錄下他和他的同學朋友們在廣東二十多年的人生故事和心路歷程。上世紀八十年代,他們從武漢大學畢業之後,相約一起來到了改革開放最前沿的廣東。他們將自己的知識,也將自己最美的年華獻給了這片並非家鄉的土地。在這片土地上,他們流汗、流淚也流血,他們收穫愛情、婚姻、家庭、事業,也收穫坎坷與失敗。不知不覺中,他們已年近半百,不知不覺中他們見證和參與了廣東二十多年的改革開放。在融入這片土地,與之共榮辱、共患難的過程中,他們有著太多特殊的體認和感受。而這份刻骨銘心的體認與感受,只屬於千千萬萬離別家鄉、辭別父母,來到廣東奮鬥的八十年代畢業的大學生。這部小說是所有生於六十年代,畢業於八十年代的大學生們的一部“致我們漸行漸遠的青春”。在七零後、八零後用各種文藝的形式祭奠他們的青春的時候,其實他們不知道,六十年代生人的《致青春》要顯得厚重得多,對青春、對人生、對幸福的理解有著更豐富的內涵、更曲折的路徑、更濃郁的時代色彩、更強烈的使命意識。作者努力在這部小說中寫著他們這一代人的青春與奮鬥。

基本介紹

  • 書名:南枝向暖北枝寒
  • 出版社:花城出版社
  • 頁數:414頁
  • 開本:16
  • 品牌:廣東花城出版社
  • 作者:尹繼紅
  • 出版日期:2014年8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3607217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這是一部真實得令人隨時恍入其中的好小說,尤其是對六十年代生人而言。是所有生於六十年代,畢業於八十年代的大學生們的一部“致我們漸行漸遠的青春”。
小說平凡而並不平靜的人物及故事,具有“潤物細無聲”的藝術感染力,其平實豐厚的語言透著一種輕巧的思悟,還時不時地閃現一些黑色或金色的幽默。
六十年代生人的《致青春》要顯得厚重得多,對青春、對人生、對幸福的理解有著更豐富的內涵、更曲折的路徑、更濃郁的時代色彩、更強烈的使命意識。

作者簡介

尹繼紅。男,1967年出生,湖南醴陵人。現任江門市文聯主席。廣東省作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文藝批評家協會會員。出版報告文學集《歲月中那棵榕樹下》、長篇小說《鄉圖》。《鄉圖》獲廣東省作家協會首屆“大瀝杯”長篇小說獎。

圖書目錄

第一章 喻家山上
第二章 荔枝紅了
第三章 金黃色的白蘭地
第四章 一夜瘋狂
第五章 霓虹閃爍
第六章“南園”拆了
第七章 我把流螢戴在你的手指上
第八章 高牆沉重
第九章 紙一樣的白月亮
第十章 新世紀的聲音
第十一章 給我一個支點
第十二章 夾竹桃花
第十三章 寒夜
第十四章 非典型時間
第十五章 一樹春風有兩般
第十六章 我有一座房子
第十七章 風是自己吹進來的
第十八章 土地,是屬於莊稼的
第十九章 小幸福的魔咒
第二十 愛是一種病
第二十一章 煙花易冷
第二十二章 喻家山下
後記心之所至即是家

序言

心之所至即是家
前天,一班大學同學聚在一起,忽然說起,二十五年前的今天就是我們第一次踏足這座城市的日子。頓時,感慨就多起來了。我們都還清晰地記得,那時我們剛走出大學校門,背著重重的行李各自奔赴工作的崗位。而我們一行八人則選擇了廣東的這座陌生的小城市作為我們走向社會的第一站。那天的天氣也像現在這么炎熱,太陽也是這樣火辣辣地照著。我們趕到這座城市的時候,正是中午時分,機關下班了。於是我們蜷縮在市政府門口的小涼亭里等待著。我們和我們的行李都隨意堆放在涼亭里的小石凳上。石凳被太陽曬得灼熱,我們身上還包裹著厚厚的牛仔褲。洗得發白的、滿是油污的牛仔褲是那個年代大學生的標誌。我在這部小說里詳細地描述了當時我們蜷縮在這個小涼亭里的場景和心情。
二十五年了,第一站竟坐了這么久,似乎也將變成最後一站。小涼亭似乎還在,似乎還和當年的樣子差不多。中間似乎翻修過,又似乎沒有,記不得了。
記得的是,當年坐在小涼亭里的時候,特別想哭。
二十五年過去了,城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以前的魚塘菜地都被高樓大廈覆蓋了;二十五年過去了,我們的人生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演繹出了許多各自精彩或者並不精彩的故事;二十五年過去了,我們的內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我們渴望著高樓大廈又重新變成魚塘和菜地。
觸動我寫這部小說的是近兩年來我的幾位同學都先後出了些事,他們有的是我的中學同學,有的是我的大學同學。他們有的或遭遇了不幸,有的則選擇了新的生活。這讓我忽然意識到,我們都已經不再年輕,青春正在我們身後漸行漸遠,是時候回過頭去看看了。於是便有了這份寫作的衝動。
在構思這部小說的時候,我曾經就同一個問題問過我身邊的許多同齡的朋友:“你覺得我們六十年代出生的這一代人幸福嗎?”大部分人給出的都是肯定的回答。這讓我頗有些愕然。因為在我平日的感覺里,這是一個牢騷滿天飛的時代。通過他們的回答,我認識到,同一件事情,感性地看待和理性的回答,結果可能完全不同。
但是,小說不能太理性,因此在這部小說里我試圖用許多小故事來詮釋我對這個問題的看法。我希望用一種感性的方式來佐證出一個理性的結論。但是,我失敗了,寫完本書,我還是不知道我的答案。我只能說,這就是我們這批八十年代選擇南下打拚的大學生們的真實、平凡的人生。
這部小說並不是寫某一個人的故事,它屬於我們這一代人。我們在“摸著石頭過河”的市場經濟的試水期來到廣東,我們見證並且親歷了它的雲捲雲舒,大潮澎湃。我們都有各自的收穫,也都有著各自的失落。在浮華與變化面前,有的人堅守著自己的內心,有的則被霓虹吞噬。這就是我們過去的二十五年。但是有一點令我們欣然的是,在我們跌跌撞撞的前行中,一切都在逐漸變得成熟起來。當然,生活遠比我的這本書精彩。但是我並不願意將故事編得太戲劇。它和我的上一部小說《鄉圖》不同。在那部小說里,我努力在寫一段熱血沸騰的傳奇,而在這部小說里,我想寫的是普通人生中的潸然淚下。
在這本書里,我記錄了我自己的一個真實景況:在遠離故鄉來到廣東工作的很長的一段時間裡,我都會經常做同一個夢。夢見自己背著行李在流浪,在荒蕪的曠野之中,茫然不知何往。我不知道別人是否也做過這樣的夢,我可以肯定的是,漂泊感是每一個離家的人內心深處的一粒種子。近些日子,我的一位朋友告訴我,她已經辭去了在北京的工作,回到了離家不遠的莫乾山下的一座小山村里定居。我的另一位朋友告訴我,他已經在老家的鄉下蓋了一所房子,還種了上萬株的小樹苗,就等著退休後歸去了。這使我想起陶淵明的吟唱:“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
然而,我們還不能歸去,我們都還在路上。我們的孩子們已經在這片異鄉的土地上長大,這裡就是他們的家了。
而對我們說,心之所至即是家。我只能這么想了。
感謝花城出版社對本書的厚愛,感謝我的朋友筱村、徐弘、國輝、楊曉給出的寶貴的修改意見。願這本書能陪伴我的好朋友明奎度過他人生最艱難的一些日子。
再怎么說,我們這一代人畢竟還是幸福的,因為有和平。我們遠去的青春畢竟是美好的,因為有夢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