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朝青瓷帶盤轉杯,通高12.5、杯口徑7.5厘米,南昌縣出土。其高足外放,上有托盤,盤面開闊,盤壁直立,中部微束。盤中豎柱,柱上置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朝青瓷帶盤轉杯
- 館藏地點:南昌縣博物館
- 所屬年代:南朝
- 類別:青瓷
南朝青瓷帶盤轉杯,通高12.5、杯口徑7.5厘米,南昌縣出土。其高足外放,上有托盤,盤面開闊,盤壁直立,中部微束。盤中豎柱,柱上置杯。
南朝青瓷帶盤轉杯,通高12.5、杯口徑7.5厘米,南昌縣出土。其高足外放,上有托盤,盤面開闊,盤壁直立,中部微束。盤中豎柱,柱上置杯。南朝青瓷帶盤轉杯南朝青瓷帶盤轉杯(圖1),通高12.5、杯口徑7.5厘米,南昌縣出土。...
吳晉南朝墓中最有特徵的遺物是青瓷器﹐其燒造地點主要來自江浙地區﹐多為灰白色胎﹐燒成火候較低﹐釉色略呈黃綠﹐多開片﹐有的易脫落。青瓷器的器形和裝飾﹐逐步由簡單轉向複雜。東吳時期常見的器形有缽﹑雙耳罐﹑雙耳或四耳盤口壺﹑雙沿罐﹑井式罐﹑水盂﹑燈盞等﹐也有模型明器如井﹑灶﹑碓﹑磨﹑禽舍及穀倉...
福建閩侯的洪塘懷安村也發現了南朝窯址。當時青瓷生產已形成一個巨大的瓷窯體系,以浙江、江蘇生產的青瓷數量為最多,工藝水平也最高。同時,各地瓷業不僅發展快,而且流通也相當廣泛,如南京趙士崗吳墓出土的一件青瓷虎子,上刻“赤烏十四年上虞師袁宜作”銘款。金壇縣1970年出土的一件青瓷扁壺,一面刻:“紫(此)...
原始青瓷連蓋壺 原始青瓷如意紋蓋罐 原始瓷如意紋盂 原始瓷如意盞托一套 原始青瓷如意紋盂 印紋硬陶簋 如意紋筆豆一對 春秋 仿青銅器兩系罐 印紋尊 硬陶印紋雙系罐 戰國 特大獸頭瓦楞紋雙耳連蓋罐 原始瓷獸形提梁壺 原始帶鏨硬陶罐 印紋硬陶雙把罐 原始印紋鴨形硬陶壺 ……東漢 三國 西晉 東晉 南朝 ...
在新石器時代,山東大汶口文化遺址曾出土過一件非常精緻的黑陶高足杯(中國國家博物館藏),是有實物證明的最早的高足杯。222年–589年的三國兩晉南北朝 唇口外卷,弧腹內收,高足(柄)瘦細垂直,底馬蹄狀中間實心,灰胎瓷化程度好,腹外壁釉剝落,轉折縫處微現釉跡,杯內有微薄的青綠泛黃釉。此杯雖然厚重...
南朝時期,青瓷上出現蓮花瓣裝飾。北方一度陷於戰亂,但在北魏遷都洛陽以後,制瓷業又發展起來。北方青瓷在造型、胎釉、紋飾等方面與南方不同,一般器型較大,以尊、瓶、罐、缽之類居多。胎體厚重,胎色灰白,釉較厚,玻璃質強,流動性大,器表往往有玻璃質流珠現象。器物多以蓮花瓣紋、忍冬紋作裝飾,裝飾方法...
戰國至漢代出現了原始青瓷杯,其中漢代的橢圓形、淺腹、長沿旁有扁耳的杯最具代表性。隋代杯多是直口、餅底的青釉小杯。唐代的三彩釉陶杯和紋胎陶杯最有特色,當時還流行盤與數隻小杯組合成套的飲具。宋元時期的杯多直口、淺腹、圈足或高足,高足底為喇叭狀。宋杯多以釉色取勝,如龍泉窯及官、哥、汝、均各...
中國古代重要的青瓷窯場,屬於唐代六大青瓷名窯之一。窯址分布在現江西省豐城市一帶,此地唐代屬洪州,故稱洪州窯。洪州窯從東漢晚期開始,歷經三國、兩晉、南北朝、隋、唐、五代,約有800年的歷史。以燒青瓷為主胎色較深,施化妝土,釉色多為褐色,與唐代陸羽《茶經》描述的:“洪州瓷褐”相吻合。另還有一種青...
有研究表明,有破損的搪瓷杯盛放飲品時容易析出有害物質,應果斷淘汰。歷史沿革 戰漢時期 戰國至漢代出現了原始青瓷杯,其中漢代的橢圓形、淺腹、長沿旁有扁耳的杯最具代表性。隋代杯多是直口、餅底的青釉小杯。唐代的三彩釉陶杯和紋胎陶杯最有特色,當時還流行盤與數隻小杯組合成套的飲具。宋元時期的杯多直口...
在今山東淄博市,故名。根據考古發現,窯址一處在寨里,燒造青瓷,年代為北齊,是已發現的南北朝時期北方唯一的青瓷窯址。另一處在磁村,始燒於唐而終於元,唐代以燒黑瓷為主,宋代燒白瓷,金代有白地黑花、白釉紅綠彩、絞胎等品種。寨里窯瓷的胎骨較薄,胎質粗糙,色帶灰白,火候較高。釉色深淺不一,有帶青...
泉州窯陶瓷生產歷史悠久,在新石器時代至秦漢時期已有大量印紋陶出現,晉江溪口山也曾發現南朝窯址。唐代,隨著海外貿易航線的開通,泉州陶瓷業驟然興起。宋元時期,由於泉州港的興盛,海上絲綢(瓷)之路開始形成,中外文化互動日益頻繁,泉州陶瓷業一片繁榮,泉州窯青瓷、青白瓷、醬釉瓷、黑釉瓷大量外銷,並承接海外的...
圓器——景德鎮制瓷專用術語。指能在輪車上一次拉坯成型的瓷器,如碗、盤、碟等。博山爐——爐的一種式樣。盛行於漢、晉,系仿銅熏爐燒制。因其爐蓋高聳,象徵海上蓬萊三山,故名。使用時,燃香料於爐中,香菸從蓋上鏤孔冒出,有如雲霧繚繞。漢代一般為陶質,南北朝時有青瓷博山爐。穀倉——一種陪葬物。
兩晉南朝時期,浙江越窯、甌窯瓷器輸入松谿縣境,當地磚室 墓中出現了青瓷罐、壺、碗、虎子、五盅盤、插器等隨葬品。晚唐五代時期,處在閩浙交界的松溪,成為閩國、吳越、南唐地方政權爭奪的地盤,接連遭受戰爭的波及,雖然戰爭在此尚未達到相當激烈的程度,但由此打開了松溪與周邊的通道,改變了以往封閉或半封閉的...
龍泉青瓷始於南朝,盛於宋元,當地的哥窯,為南宋五大名窯之一。龍泉窯為燒制年代最長、窯址分布最廣、外銷範圍最大的歷史名窯。經文物普查,現已於龍泉境內發現歷代窯址350餘處。源口古窯址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相關傳說 宋代時,傳說浙江龍泉有章姓兩兄弟,分別設窯製作瓷器。這就是享有盛譽的哥窯和弟窯。宋代五大...
清代茶具的多樣化還體現在茶托形狀的變化上,茶托最早出現在兩晉南北朝時,從出土的青瓷盞托可見南朝時越窯就已生產茶託了。清代的茶托品種豐富,花樣繁多,有的因製成船形,稱之為茶船,還有十字形、花瓣形、如意形等等。清粉彩折枝牡丹紋茶壺 清青花詩文茶壺 發展改進 古人飲茶之前,先要將茶葉放在火爐上煎煮。在...
我國茶具最早以陶器為主。瓷器發明之後,陶質茶具就逐漸為瓷器茶具所代替。瓷器茶具又可分為白瓷茶具、青瓷茶具和黑瓷茶具等。白瓷茶具 具有坯質緻密透明,上釉、成陶火度高,無吸水性,音清而韻長等特點。因色澤潔白,能反映出茶湯色澤,傳熱、保溫性能適中,加之色彩繽紛,造型各異,堪稱飲茶器皿中之珍品。早在...
南昌縣博物館的特色陳列內容是《洪州窯青瓷展》《洪州窯青瓷精品展》,共有700多件。展出從東漢晚期至唐代各時期洪州密青瓷200餘件。藏品類別主要有石器、 陶器、瓷器、青銅器、古錢幣、字畫、金銀器等。截至到2019年底,南昌縣博物館共有藏品數2979件,珍貴文物1037件。2013年南昌縣博物館基本陳列“洪州窯青瓷展”...
在南方也盛產青釉陶,火度高,釉質較硬,也是後來發展青瓷的開端。東漢的中後期就有了青瓷,使用“龍窯”提高窯溫,也選用一般瓷器使用的高嶺土。南北朝時代 三國、兩晉、南北朝是從公元200年至581年。公元200年曹丕廢了漢獻帝自立為王,國號“魏”;第二年劉備在四川建立蜀漢政權;公元229年,孫權在建業(現南京...
南朝•青瓷蓮花尊 青瓷蓮花尊在南京東郊麒麟門外靈山南朝墓出土。青瓷質,喇叭形敞口,高脖,圓腹,圈足,尊蓋形似僧帽。裝飾繁縟華麗,以蓮花為主要裝飾圖案,在一件器物上集中了浮雕,模印、刻劃等裝飾手法,將蓮花紋恰當地裝飾在每個部位,形態豐富,變化多端,造型有仰蓮或覆蓮、單瓣或復瓣,巧妙穿插,上下...
通過浙東地區出土茶具的研究可以發現,越窯茶具的生產對中國茶文化的形成、外傳,越窯青瓷的發展乃至文學藝術的發展都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唐宋時期的絕大多數丈人,不僅嗜茶,且多有詠茶詩傳世。著名的詩人有李白、杜甫、盧仝、蘇軾、黃庭堅、陸游等,內容涉及到名茶、煎茶、飲茶、名泉、茶具、採茶、造茶、茶園、茶功等...
至今通常的說法是龍泉窯開創於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也有說始於五代或者宋代的。在古文獻中,關於龍泉窯的開創年代的記載極少,目前所見最早的記載是成書於南宋紹興三年( 1133)莊綽的《雞肋編》 “處州龍泉縣……又出青瓷器,謂之秘色。錢氏所貢,蓋取於此。宣和中,禁庭制樣需索,龍泉青瓷益加工巧。”莊綽曾在包括...
執壺,最初的造型是由青銅器而來,南北朝早期的青瓷當中,已經完成了這種執壺的造型。其後在唐宋兩代是金銀器中的一種酒具,這從唐宋繪畫上是很容易看到的。直到現在,還有宋代青白瓷的執壺流傳下來。明代青花執壺,採用了金銀器執壺造型的優點,安定、秀美而靈活。因為瓷的質料和青花繪畫的關係,青花執壺顯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