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

2022年2月17日,《南昌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發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昌市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2月17日
內容解讀
《規劃》明確,“十四五”期間,南昌市將以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支撐,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減污降碳協同為抓手,突出精準治污、科學治污、依法治污,推動生態環境源頭治理、系統治理、整體治理,聚力打通綠水青山向金山銀山轉換通道,全力建設濱湖“水都”、生態“綠谷”、美麗“藍帶”,有效防控環境風險,形成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新局面。
《規劃》提出了生態環境保護“十四五”目標及環境質量改善等五類20項28個主要指標,到2025年,環境質量持續改善,生態保護格局最佳化,地表水斷面水質優良比例不低於90%,消滅劣V類水體;土壤環境質量總體保持穩定,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達到93%以上,固體廢物與化學品環境風險防控能力明顯增強;到2035年,生態環境質量根本好轉,生態系統服務功能顯著提升,生態安全得到有效保障,綠色循環低碳城市建設新格局全面形成,打造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美麗中國“南昌樣板”。
推進“美麗工廠”建設 推進高效綠色運輸體系建設
綠色結構轉型升級,全力促進高質量發展。《規劃》提出,推動產業綠色化發展,推進“美麗工廠”建設,通過開展具有“自動化、數位化、可視化、模型化、集成化”特徵的智慧型化套用,建設可持續發展的綠色智慧型工廠。大力推動現代綠色產業發展,積極發展重點產業園區節能環保服務業,完善環保服務產業發展的投融資機制,提高南昌市重點產業園區內節能環保服務業比重。促進綠色生態農業發展,最佳化農業產業布局,推進蔬菜產業“兩環一帶”建設、水果產業“一縣、一區、一帶”建設以及花卉苗木產業“三園一線”建設,打造“一環、兩谷、多線”的休閒農業總體布局框架。推進高效綠色運輸體系建設。加快高等級航道網建設,打造乾支聯動、高效暢通的內河水運體系。加快聯運樞紐建設和裝備升級,依託南昌昌北國際機場建設區域性智慧空港物流中心,打造臨空型產業物流倉儲配送中心和物流集散中心。
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 發展智慧型交通系統
《規劃》提出,實施碳排放達峰行動,推動鋼鐵、電力、造紙等重點行業制定碳達峰目標,儘早實現碳排放達峰。實施溫室氣體和污染物協同控制。推進落實工業、農業溫室氣體和污染減排協同控制方案,減少溫室氣體和污染物排放。推進交通行業低碳行動,加快暢通工程建設,發展智慧型交通系統,全面推進城市交通信息化動態管理,推進多種交通方式無縫對接。完善城市交通基礎設施網路,建設公交優先的城市交通運輸體系。加快推進新能源汽車在分時租賃、城市公交、出租汽車、場地用車等領域的套用,最佳化公共服務領域新能源汽車使用環境。加強林地、濕地等碳匯體系建設,持續推進造林綠化工程,開展濕地生物多樣性調查,加大南磯濕地等重要濕地保護。
健全水資源管理制度 構建“水下森林”生態系統
在深化水環境保護治理方面,《規劃》提出,以強化水污染源頭治理、分流域分區域精準施策和美麗河湖建設為導向,持續開展贛江、鄱陽湖濱湖流域污染防治行動,保障飲用水源安全,推進南昌市水生態環境質量改善。加強水環境分區精細管理,到2025年,“十四五”期間國家級考核斷面水質優良(達到或優於Ⅲ類)比例不低於90%。健全水資源管理制度,深化重點流域水體環境治理,持續開展贛江流域水污染防治行動,著力提升水生態健康。開展城市河道水生態修復,構建“水下森林”生態系統,實現“有河有水,有魚有草”,到2025年,土著魚類逐步恢復,水生生物多樣性顯著提高,水生態系統穩定性顯著增強。
強化入河排污口監管與治理。加強入河排污口排查溯源力度,建立入河排污口“一口一檔”。強化工業企業和固定污染源管控,持續提升工業企業治污水平。加強港口及船舶水污染控制。加快港口碼頭船舶污染物接收、轉運、處置設施建設,落實船舶污水垃圾等接收、轉運、處置聯合監管機制。加快污水集中處理設施及配套管網建設。推進污水零直排區建設,2022年底前建成區污水直排口全部消除。加快城市排水管網、工業園區排水管網的改造修復和完善,開展市政道路排水管網排查、整治,推進雨污分流改造和管網空白區新建,加強新建、改擴建城鎮污水處理廠的污泥無公害處理處置,鼓勵污泥用於土地改良和園林綠化,污泥農用時進行穩定化和無害化處理。到2025年,污泥無害化處理處置水平明顯提升。
實施河湖水網連通 提升水生態系統功能
在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區規範化建設方面,持續推動應急水源地建設,開展縣級備用飲用水源地建設,增加縣級備用飲用水源。加強飲用水源保護區規範化建設。加強縣級及以上12個集中式飲用水水源保護區、應急水源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內環境保護,紮實推進飲用水水質安全監管。實施河湖水網連通,著重贛江前湖水系、西湖區桃花河水系連通活化治理,結合水生態系統自然修復與人工輔助修復,利用五乾渠、六乾渠連線艾溪湖、青山湖、象湖和撫河的紐帶效應,改善青山湖、艾溪湖等城市湖泊水質,逐步恢復城市景觀湖泊的生態功能。淨化玉帶河入湖水質,採取水華藻類控制措施、大型水生植物群落恢復工程、底泥疏浚工程,實現白水湖、青山湖、艾溪湖內源污染治理及提升水生態系統功能,努力打造南昌市“水網相通、山水相融、城水相依、人水相親”的河湖生態新格局。
推進大氣環境監測網路建設 強化揚塵綜合治理
在完善大氣環境綜合管理體系方面,《規劃》提出,建立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機制,提升空氣品質預警預報能力。持續推進大氣環境監測網路建設,完善大氣複合污染立體監測網路,建立健全重污染天氣會商制度,完善針對PM2.5和臭氧污染天氣預警應急的啟動、回響、解除機制和污染天氣應急減排措施。
加強揚塵綜合治理,對城市建成區內5000平方米以上施工工地應安裝視頻線上監控設施,構建過程全覆蓋、管理全方位、責任全鏈條的施工揚塵治理體系。加大餐飲油煙治理力度。推進餐飲企業燃煤爐灶清潔化改造,城市建成區營業面積100平方米以上的餐飲經營場所安裝高效油煙淨化設施,規範燒烤管理,城市建成區依法禁止露天燒烤。依法嚴禁秸稈、垃圾等露天焚燒。切實加大秸稈垃圾露天焚燒管控力度,嚴厲打擊秸稈垃圾露天焚燒違法行為。
強化耕地土壤污染源頭防控 建立疑似污染地塊名單
在推進土壤污染防治方面,《規劃》提出,加強農業、工業園區等土壤污染源頭防治,推進農用地分類管控和結構調整,加強建設用地土壤環境管理,重點實施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統籌推進土壤和地下水污染協同防治。強化耕地土壤污染源頭防控,加快實施耕地土壤污染溯源排查和整治。強化園區土壤污染防治。嚴格新、改、擴建涉重金屬重點行業建設項目準入關,嚴格遵循“等量置換”的原則,建立南昌市重點重金屬減排工程項目庫。加強建築用地污染防治。建立疑似污染地塊名單,根據土地使用權人上傳的土壤環境調查報告建立污染地塊名錄,開展土壤環境詳細調查、風險評估、風險管控、治理修復及其效果評估等工作,並將相關報告上傳污染地塊信息系統和向社會公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