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典型海綿城市規劃與建設——以常德市為例

《南方典型海綿城市規劃與建設——以常德市為例》是一本2021年出版的圖書,由科學出版社出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方典型海綿城市規劃與建設——以常德市為例
  • 作者:陳利群
  • 出版時間:2021年
  • 出版社:科學出版社
  • ISBN:9787030680587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本書結合城市特徵分析,提出海綿城市建設需求,並在總結國外典型城市規劃建設的基礎上,進一步完善海綿城市建設系統方案,形成項目建設協同機制,構建海綿城市體制機制的保障體系,深化海綿城市檢測監測方法,完善海綿城市建設效果分析方法,最後提出常德市海綿城市建設試點的示範內容。

目錄

序一
序二
前言
第 1 章 常德市概況1
1.1 自然地理特徵1
1.1.1 區位1
1.1.2 地形地貌2
1.1.3 地質條件2
1.2 水系與水文概況3
1.2.1 氣候水文3
1.2.2 江南水城4
1.3 社會經濟概況8
1.4 城市治水歷程回顧 9
1.4.1 國家治水政策 9
1.4.2 2006 年之前治水探索 13
1.4.3 2006~2014 年中歐合作治水 13
1.4.4 2015~2018 年國家海綿城市建設試點 14
第 2 章 國外典型城市排水系統規劃建設研究 16
2.1 英國可持續排水系統 16
2.1.1 可持續排水系統實施的背景 16
2.1.2 可持續排水系統的概念及內涵 16
2.1.3 可持續排水系統水量設計 18
2.1.4 可持續排水系統水質設計 20
2.1.5 可持續排水舒適度設計 24
2.1.6 生物多樣性設計 25
2.1.7 可持續排水系統的實施 27
2.2 澳大利亞水敏感城市設計 29
2.2.1 水敏感城市設計產生背景 29
2.2.2 水敏感城市設計的內涵 31
2.2.3 水敏感城市設計實施流程 34
2.2.4 技術標準體系 36
2.2.5 水敏感城市設計實施保障 40
2.3 美國低影響開發及綠色基礎設施規劃 43
2.3.1 美國低影響開發/綠色基礎設施規劃簡介 43
2.3.2 緣起與發展 44
2.3.3 規劃目標44
2.3.4 綠色基礎設施建設區識別 46
2.3.5 合流制溢流污染控制規劃 46
2.3.6 綠色與灰色基礎設施相結合 47
2.3.7 綠色基礎設施規劃的實施 48
2.4 小結52
第 3 章 海綿城市建設系統方案 54
3.1 本底調查及問題分析 54
3.1.1 試點建設範圍 54
3.1.2 自然本底條件 55
3.1.3 黑臭水體分析 60
3.1.4 內澇成因分析 75
3.2 目標指標確定及分析 81
3.2.1 總體目標81
3.2.2 指標體系81
3.3 建設技術路線85
3.3.1 雨水分區劃定 85
3.3.2 黑臭水體治理方案 87
3.3.3 城市內澇治理方案 101
3.3.4 多目標導向項目安排 113
第 4 章 海綿城市建設協同推進 114
4.1 推進模式114
4.1.1 協同推進機制 114
4.1.2 項目推進時序 117
4.2 源頭改造與建設項目 117
4.2.1 規劃要求 117
4.2.2 小區改造122
4.2.3 道路改造125
4.2.4 公園改造127
4.2.5 綠色屋頂建設 131
4.3 污水管網建設與改造 134
4.3.1 機埠泵站不明來水檢測 134
4.3.2 污水管網系統改造與修復 141
4.4 雨水管網及泵站建設與改造 144
4.4.1 雨水箅子改造 144
4.4.2 內澇積水點管網改造 144
4.4.3 分流制泵站及調蓄池改造 146
4.4.4 合流制排水泵站系統改造 149
4.5 河道水系建設151
4.5.1 規劃指引151
4.5.2 水系格局構建 153
4.5.3 水系岸線重構 154
4.5.4 水生態修復 156
4.5.5 城郊河污染與內澇防治 157
第 5 章 海綿城市監管平台建設 158
5.1 海綿城市考核評估要求 158
5.1.1 試點之初考核要求 158
5.1.2 試點終期考核要求 164
5.1.3 試點之後評估標準 169
5.2 常德海綿城市監測網路建設 169
5.2.1 監測技術路線 169
5.2.2 水量水質監測要求 171
5.2.3 水量水質監測布局 173
5.2.4 水量水質監測設備選型 174
5.2.5 水量水質監測設備安裝 175
5.2.6 內澇積水監測方案 177
5.2.7 熱島效應監測方案 179
5.3 海綿城市評估模型構建 180
5.3.1 模型選型及模型特性簡介 180
5.3.2 常德海綿城市模型建設 182
5.3.3 評估模型關鍵參數及率定 184
5.3.4 模型率定及驗證 187
5.4 海綿城市監管平台構建 190
5.4.1 平台建設思路 190
5.4.2 平台架構歷程 191
5.4.3 平台基礎展示 192
5.4.4 績效指標評估 194
5.4.5 模型模擬分析 196
5.4.6 項目管理197
5.4.7 運維管理198
5.4.8 業務管理200
5.4.9 制度建設管理 201
第 6 章 海綿城市體制機制保障 202
6.1 體制機制建設概覽 202
6.1.1 總體框架202
6.1.2 立法及政策規章總覽 203
6.2 管理機制體制建設 204
6.2.1 協調管理機制 204
6.2.2 法規政策保障 205
6.2.3 績效考核機制 206
6.3 規劃建設管控制度 209
6.3.1 規劃編制體系 209
6.3.2 規劃建設管控 218
6.3.3 質量管控制度 223
6.4 財政管控制度226
6.4.1 成本控制制度 226
6.4.2 建設補助獎勵 227
6.4.3 運維資金保障 228
6.5 技術規範與標準229
6.5.1 技術規範和標準體系 229
6.5.2 規劃設計技術體系構建 231
6.5.3 材料標準體系構建 236
6.5.4 建設與運維技術規範 237
第 7 章 海綿城市建設成效 238
7.1 背景值及參數監測分析 238
7.1.1 降雨監測238
7.1.2 背景值人工檢測 240
7.1.3 背景值線上監測 241
7.2 海綿城市監測分析 244
7.2.1 海綿設施監測分析 244
7.2.2 排水分區監測分析 258
7.2.3 匯水分區監測分析 259
7.3 水生態得到保護與恢復 261
7.3.1 生態格局得到保護與修復 261
7.3.2 年徑流總量控制率達標 262
7.3.3 城市熱島效應得到有效緩解 263
7.4 積水與內澇基本消除 263
7.4.1 LID 提高管道排水標準 263
7.4.2 LID 削減峰值流量 264
7.4.3 LID 削減內澇積水量 265
7.4.4 城市內澇基本消除 265
7.5 水環境明顯提升267
7.5.1 污水直排口全部消除 267
7.5.2 管網錯接得到有效整改 268
7.5.3 初雨污染得到有效削減 268
7.5.4 黑臭水體全面消除 270
7.6 建設效益顯著271
7.6.1 社會效益明顯 271
7.6.2 經濟效益良好 272
7.6.3 百姓幸福感增強 274
7.6.4 傳承水文化 275
7.6.5 財政可持續 276
第 8 章 海綿城市建設經驗與展望 277
8.1 制度機制經驗277
8.1.1 體制機制是保障海綿城市持續推進的基礎 277
8.1.2 開源節流,分類施策,海綿城市建設財政可持續 279
8.2 建設運維經驗281
8.2.1 政府作為+技術團隊是海綿城市建設成功的關鍵 281
8.2.2 海綿城市建設與水文化復興緊密結合 282
8.2.3 標本兼治,親水治水相結合 283
8.3 監測評估經驗284
8.3.1 總體方案穩步推進是海綿城市監測的重要保障 284
8.3.2 小區雨水混錯接影響設施選型與測量 285
8.3.3 技術創新是推動監測的重要手段 286
8.4 規劃設計經驗288
8.4.1 構建海綿城市建設的系統技術途徑 288
8.4.2 構建常德市海綿城市規劃引領體系 288
8.4.3 構建海綿城市實施的技術標準體系 289
8.4.4 示範混流合流系統治黑除澇的技術路線 291
8.4.5 構建分流制區域海綿城市建設技術路線 291
8.4.6 構建合流制區域河流水質保障的技術方法 293
8.4.7 構建城郊河流污染治理的技術方法 294
8.4.8 構建高污染風險工業區雨水收集處理的技術 295
8.5 常德海綿城市建設展望 296
8.5.1 探索海綿城市設施運維的有效方式 296
8.5.2 統籌廠網河推進污水系統提質增效 298
參考文獻30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