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江蘇南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鎮江市城區南部,地理坐標介於東經119°25′00″—119°27′30″,北緯32°8′—32°11′之間,總面積1000公頃。
地形地貌
江蘇南山國家森林公園山系屬寧鎮山脈的余脈,經億萬年地質的構造剝蝕,而成若斷若續的眾多低山,海拔自30~185米(九華山峰)。區內有黃鶴山、黃山、硯山、九華山、小龍山、招隱山、觀音山等橫踞北部。
氣候特點
江蘇南山國家森林公園該地段屬北亞熱帶向暖溫帶過度的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溫暖濕潤,雨量充沛。年平均氣溫15.4℃,最低零下12℃,最高40.9℃,年平均降水量1074毫米左右,主要風向為東方、東南風、其次是東北風、霜期長達156天,短則76天,平均相對濕度76%。
土壤
江蘇南山國家森林公園山地為角礫砂粉土,崗地、坡地為黏土、亞黏土。
自然資源
植物資源
江蘇南山國家森林公園自然生態系統中已知的高等植物(藻菌、苔蘚、地衣除外)總計有74科、251屬、340種。構成鎮江市區各類植被的優勢成分共有約27種,其中東亞分布的種占55.6%,熱帶分布為主的植物占7.4%,連同東亞分布以及中國特有熱帶、亞熱帶分布為主的成分,一起可達88.9%。現落葉喬木依然占據主要優勢,南山森林公園植物區繫上許多熱帶分布的科屬如
八角楓、樟、
山胡椒、
青岡櫟、
油茶、毛竹等植物。在華北、東北區有茶條、
衛矛、五角楓等。
動物資源
主要景點
鶴林寺
鶴林寺位於南郊磨笄山北麓,舊名竹林寺,是
鎮江南郊的著名古寺之一,創建於東晉元帝大興四年(318年—321年),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據載,
南朝宋武帝劉裕潛龍時,游息
竹林寺,黃鶴飛舞其上,即帝位後,有永初年間,改竹林寺為鶴林寺。
茂叔蓮池
鶴林寺左邊有一小池,據說是宋朝
周敦頤(字茂叔)所鑿,北宋哲學家,著有《愛蓮說》,他在寺中鑿了一口方池,栽種蓮花,稱
愛蓮池,即茂叔蓮池。
米芾墓
米芾墓位於鶴林寺西南面,占地約一畝,前有石坊,墓碑是明代米氏後裔米萬鐘所書。“山荒樵徑十三松,米老孤墳此地逢”,“五州煙雨南宮筆,千里江山北固詩”,這是後人對米芾的懷念和讚揚。
招隱寺
招隱寺始建於南朝
宋景平元年(432年),已有1500多年歷史,原為戴顒私宅,戴公仙逝後,其女矢志不嫁,舍宅為寺,遂名招隱寺。唐宋以來,寺廟幾經興廢。招隱山原名獸窟山。南朝雕刻家、音樂家戴顒曾隱居於此,故改名為招隱山,又名戴公山。太平天國時期毀於戰火,清同治、光緒年間重建,抗戰期間復遭日軍毀壞。
虎跑泉
虎跑泉由來:相傳昭明太子初來招隱山時,飲水十分困難。有一天太子在山坡上漫步路遇老虎,老虎襲擊太子過程中,前爪一陣猛刨留下一個深坑復又咆哮而去。坑內便有清泉汨汨湧出。太子大喜,遂名之曰:“虎跑泉”。現泉眼在方池井中,水清洌,可烹茶。明嘉靖年間袁繼祖重砌方池,改名“萬古長青池”,故虎跑亭又稱“萬古長青亭”。池旁石壁上嵌有“虎跑泉”三字碑刻,為明崇禎年間鎮江知府程峋所書。
竹林寺
竹林寺位於夾山之中。夾山地處招隱山之後,因漫山竹海故又名竹林山。竹林寺本名夾山禪院,東晉法安禪師始建。因寺廟處於幽深的竹林之中,遠遠望去,只見竹林不見寺,故名。
竹林寺依山而建,一組石階,一層平台,上下五層,層層登高。寺前有月牙河,河南有數株古老銀杏樹,高聳入雲。寺門前原有凝翠亭,背山面水,風景優美。山門天王殿已修葺一新,共五間,門上石額為“竹林禪寺”。從天王殿入寺,拾級而上,至第三平台,地面寬廣,兩旁建東西客堂,各五間。
開發建設
管理建設
1995年,江蘇南山國家森林公園由鎮江市金山焦山北固山南山風景名勝區管理委員會管轄。
品牌建設
1995年11月,江蘇南山國家森林公園由原國家林業局批准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交通線路
交通
公交
15路到達終點站下,18路到竹林路口下,步行5分鐘至景區。
自駕
上海方向:滬寧高速鎮江出口下,沿官塘橋直走,左轉上南徐大道,往碧榆園方向至南山風景區。
路線
路線一:招隱寺—招隱坊—聽鸝山房—虎跑泉—鹿跑泉—玉蕊亭—增華閣—昭明太子讀書台—珍珠泉—鳥外亭。
路線二:竹林寺—林公泉--挹江亭—伯先墓。
路線三:鶴林寺—杜鵑花—蘇公竹院—茂叔蓮池—米芾墓。
歷史人文
傳說
昭明太子來招隱寺讀書,環境十分幽雅,但苦無水喝。他閒暇無事就滿山跑,尋找泉眼。有一天,太子漫步在山坡上,忽然一陣風過,樹葉沙沙作響,直落地上。古語說:“雲從龍,風從虎。”太子不禁毛骨悚然,哪知崗下有個小山窪,一猛虎前腳落空,一下陷了下去。太子一見,暗暗吃驚。只見這隻虎大吼一聲前爪猛刨這處,留下一個跳有三尺深的塘兒,虎便咆哮而去剎那間,塘內便有清泉不斷向外滲出,太子雙手掬著泉水,嘗了一口,只覺清涼香冽,甘美香甜。這時泉水源源不斷向外涌流,太子驚喜之餘急忙吩咐,把泉水蓄起來,泉眼四周石頭砌成池子,因虎刨此泉,故取名“虎跑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