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市政務新媒體管理實施細則》是南寧市人民政府發布法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寧市政務新媒體管理實施細則
- 發布單位:南寧市人民政府
規定全文
第一章 總則
第一條 為規範南寧市政務新媒體管理,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網路安全法》、《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保守國家秘密法》、《國務院辦公廳關於推進政務新媒體健康有序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8〕123號)和《廣西壯族自治區政務新媒體管理辦法》(桂政辦發〔2019〕119號),結合南寧市實際,制定本實施細則。
第二條 本細則所稱政務新媒體,是指各級行政機關、承擔行政職能的事業單位及其內設機構在微博、微信等第三方平台上開設的政務賬號或套用,以及自行開發建設的移動客戶端等。
第三條 政務新媒體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市委、市人民政府關於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和最佳化政務服務的決策部署,實施網路強國戰略,落實網路意識形態責任制。堅持正確導向、需求引領、互聯融合、創新發展的原則,持續提升政務新媒體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主要任務是發布政府信息、開展政策解讀、深化政民互動、提供便民服務、回應社會關切、收集社情民意、引導公眾輿論、化解社會矛盾。
第二章 職責分工
第四條 南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是南寧市政務新媒體工作的主管單位,負責推進、指導、協調、監督政務新媒體工作。南寧市人民政府辦公室授權南寧市大數據發展局履行相關管理職能,包括南寧市政務新媒體的審核備案、監督考核和整合關停等工作。各縣(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可根據本單位實際情況確定履行相關管理職能的單位。
各縣(區)人民政府辦公室、各開發區管委會、各鄉鎮人民政府是本行政區域內政務新媒體的主管單位,市屬各部門辦公室或指定的專門科室負責本部門政務新媒體工作,具體負責做好本轄區、本單位內政務新媒體的檢查、監督、整改、問效和整合關停等日常管理工作。
行業管理部門負責對本行業承擔公共服務職能的企事業單位新媒體工作的指導和監督。
第五條 南寧市政務新媒體主辦單位按照“誰開設、誰主辦”的原則,履行政務新媒體的規劃建設、組織保障、健康發展、安全管理、保密審核等職責;承擔政務新媒體系統平台建設維護、安全防護,以及展現設計、內容發布、審核檢查和傳播推廣等日常運行保障工作。委託其他專門機構承辦的,須明確權責,簽訂保密協定,加強資質審查和日常監督。
第六條 市屬各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各鄉鎮人民政府政務新媒體要按照主管主辦和屬地管理原則,接受本級黨委宣傳部門、網信部門的有關業務統籌指導和巨觀管理。
第三章 開設、變更、關停、註銷
第七條 除涉密單位和不對外行使公共管理職能的部門外,南寧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和市級部門應當開設政務新媒體,其他單位可根據工作需要規範開設。
(一)一個單位原則上在同一平台只開設一個政務新媒體賬號。對在同一平台上開設多個賬號的,應清理整合。對在不同平台上功能相近、用戶關注度和利用率低的,應及時清理,確屬無力維護的應關停註銷。
(二)經批准開辦的政務新媒體,應規範名稱和實名認證,做好政務新媒體頭像、版面背景和欄目內容規劃設計等工作。同一單位在不同新媒體平台開辦的政務新媒體,原則上應保持風格統一、名稱一致,充分反映本地本單位特色。
(三)確需開設政務新媒體的單位要結合實際,按照集約節約原則統籌建設綜合性移動客戶端, 避免“一哄而上、一事一端、一單位一套用”。移動客戶端等套用系統類政務新媒體的建設和套用管理,應主動適應移動網際網路信息技術發展形勢,應嚴格按照網路安全等級保護制度的要求進行開發建設和安全檢測,全面支持IPv6(網際網路協定第6版),支持在不同終端便捷使用。
第八條 政務新媒體應按以下流程審批:
(一)填報審批表。政務新媒體開設、變更(主辦單位因有關信息變化需對所在第三方平台的信息進行修改變更)、關停(停止更新並在第三方平台發布公告)、註銷(在第三方平台對賬號及發布的歷史信息進行刪除),主辦單位應在5個工作日內填寫《南寧市政務新媒體審批表》報批。
(二)逐級審核。南寧市政務新媒體實行逐級審核制度,各級各部門開設、變更、關停、註銷政務新媒體應向同級政務新媒體主管單位或授權管理單位(以下統稱“管理單位”)提交審核申請,管理單位審核通過後,向南寧市大數據發展局提交審核申請,經南寧市大數據發展局審核通過後向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提交審批申請,待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審批通過後,由提出申請單位具體實施。
第九條 縣級以上人民政府開設的政務新媒體原則上不得註銷。因主辦單位撤銷、合併等變化的的政務新媒體,須經單位集體研究同意,將註銷手續報市大數據發展局審核備案,經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審核同意註銷後,主辦單位應向社會公告,公告時間不少於15個工作日,公告結束後註銷或變更賬號信息。所註銷政務新媒體為移動客戶端的,應在各類平台下架。
第四章 內容建設
第十條 政務新媒體應遵循新媒體發展規律,堅持正確導向,緊扣時代脈搏,立足政務政情,緊貼民生民情,堅守主責主業,傳遞黨和政府聲音,弘揚主旋律,傳播正能量,辦好民眾實事,努力打造更加權威的信息發布和解讀回應平台、更加便捷的政民互動和辦事服務平台。
第十一條 內容保障應結合新媒體屬性特點,按照政務公開工作部署要求,依法全面推進行政決策、執行、管理、服務、結果“五公開”,做好主題策劃和線上線下聯動推廣,重點推送重要政策檔案信息和涉及民眾切身利益、需要公眾廣泛知曉的政府信息。
第十二條 政務新媒體發布的信息,應確保準確權威、語義明確、語言規範、發布及時,與政府網站所載信息同根同源。不得發布違反國家有關法律法規規定的信息,以及危及國家安全、公共安全、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的內容。除節假日外,原則上每周至少更新發布1條信息。同一信息在不同政務新媒體發布的,應保持一致。信息發布中使用地圖,應當採用測繪地理信息主管部門發布的標準地圖或依法取得審圖號的地圖。
第十三條 嚴格規範轉載發布行為。凡轉載發布的信息,均應註明來源,保證來源可追溯,不得歪曲、篡改標題原意和信息內容。原則上只轉載黨和政府網站以及有關主管單位確定的稿源單位發布的信息,嚴禁轉載發布違反國家規定的信息和商業廣告等經營性信息。黨中央、國務院、自治區黨委、自治區人民政府、市委、市人民政府發布的,需要社會公眾周知的重要政策信息,政務新媒體主辦單位要及時轉載。
第十四條 南寧市政務新媒體應強化解讀回應。注重運用生動活潑、通俗易懂的語言以及圖表圖解、音頻視頻等形式提升解讀效果,注重發揮專家解讀作用。應把政務新媒體作為突發公共事件信息發布和政務輿情回應、引導的重要平台,提高回響速度,及時公布真相、表明態度、辟除謠言,建立網上輿情引導與網下實際工作處置相同步、相協調的工作機制。
縣級政務新媒體要與本地區融媒體中心建立溝通協調機制,共同做好信息發布解讀回應工作。
第十五條 政務新媒體應暢通線上互動渠道,根據工作需要完善留言評論、線上訪談、徵集調查、諮詢投訴等互動交流欄目,走好網上民眾路線;依法依規與民眾開展有效互動,做好民眾留言的審核發布、處理反饋工作。對民眾留言及答覆內容應定期整理,健全完善全面、權威、有效的諮詢問答庫。對民眾訴求應限時辦理、及時反饋;對收集到的、有參考價值的意見建議應及時轉送有關業務部門。政務新媒體開設的互動交流欄目,應儘量使用南寧市人民政府入口網站統一的互動交流平台。
第十六條 開發線上互動交流欄目,均應嚴格實施管理,按照網路安全有關規定要求進行安全評估。對管理不力、出現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禁止信息內容的,應限制或取消其交流互動功能。
第十七條 政務新媒體應開通辦事服務功能,重點推動與民眾生產生活密切相關的科、教、文、衛、體等公共服務以及水、電、燃氣、交通、通信等公用事業單位民生服務事項向政務新媒體延伸。凡開通並提供辦事服務功能的,均應依託廣西數字政務一體化平台和已有的辦事系統或服務平台進行建設,做好辦事入口的匯聚整合和最佳化,確保政務新媒體各項辦事服務信息與政府網站、政府熱線、政務服務實體大廳線上線下融合通聯、數據互聯共享,實現數據同源、服務同根、一次認證、一網通辦。
第五章 運維保障與安全管理
第十八條 政務新媒體主辦單位應建立健全信息發布內容審核制度,規範信息采、編、審、發流程,強化源頭管控;明確審核主體、審核程式,實行分級分類審核、先審後發,嚴防政務輿情發生。一般信息內容的審核發布,經業務科室(中心)編輯初審報科室負責人(股室負責人)審核後,由單位分管負責人(或主要負責人)審定簽發。對涉及本地的重大事件、群體性事件、災情疫情等敏感信息,嚴格按照市委、市人民政府規定的信息發布審核程式逐級報審,嚴禁未經審核或授權擅自發布。
第十九條 政務新媒體主辦單位要加強原創類政務信息的加工製作,逐步提高原創信息發布比例。原則上,各類政務新媒體每2周至少發布1條原創信息。
第二十條 主辦單位應建立值班值守制度,加強日常內容監測,確保信息更新及時、內容準確權威,發現違法或嚴重表述錯誤等問題應第一時間處理,發現重大輿情應按程式及時上報。
第二十一條 主辦單位應落實安全責任,按照網路安全等法律法規,制定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規程。
主辦單位應建立政務新媒體安全監測預警機制、應急回響機制,積極配合網信、公安等部門打擊假冒政務新媒體,劃分政務新媒體安全事件等級,明確相應處理流程,預防被盜用賬號、篡改信息以及被惡意攻擊等安全事件發生。
管理單位應加強政務新媒體的日常監管,定期組織檢查,積極運用技術手段進行實時監控,及時通報、督促整改存在的突出問題,對發現的假冒政務新媒體,通報有關部門依法依規處置。
第二十二條 主辦單位應建立用戶信息數據安全保護制度,政務新媒體發布的信息涉及其他單位工作內容的,應提前做好溝通協調。涉及公民個人隱私的,不得違法違規獲取超過服務需求的個人信息,不得公開有損用戶權益的內容,應當嚴格遵守國家有關公民個人信息保護法律法規;除懲戒公示、強制性信息披露外,應去標識化技術性處理。公職人員未經所在單位同意,不得擅自利用個人認證的新媒體發布案件偵查調查、法庭審理及判決、災情疫情、統計數據、環保測評等敏感信息;對可能涉及國家秘密、商業秘密、個人隱私的信息應嚴格管理,嚴防失泄密事件發生。
第二十三條 任何政務新媒體不得參與商業性、盈利性經營活動;嚴禁購買“冬粉”等數據造假行為;不得強制要求民眾關注本單位本系統的政務新媒體、下載使用自建的政務移動客戶端或對本單位本系統發布的政務新媒體信息進行點讚、轉發;不得將
下載使用或關注本單位政務新媒體作為辦事服務的前置條件,不得在學校、醫院等公共場所強行推廣本單位開辦的或者通過購買服務方式向第三方採購的政務新媒體。
第二十四條 各縣(區)人民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各鄉鎮人民政府應建立政務新媒體矩陣,歸集展示本地區的政務新媒體;應建立健全政務新媒體之間協同聯動機制,暢通溝通渠道,擴大傳播合力和影響力;應建立與社會優質商業新媒體平台的良性互動的體制和機制,用好社會資源、掌握社情民意、應對社會關切、擴大社會影響、引導社會輿論。
第六章 組織保障與考核評價
第二十五條 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各鄉鎮人民政府應加強組織領導,加大統籌協調力度,明晰權責主體,落實主要負責人“第一責任人”和分管負責人“直接責任人”責任;建立健全開設、運維、套用、監管等制度機制;配備內容編輯、內容審核和技術保障人員,專崗專責,落實專項經費;抓實抓好教育培訓,將政務新媒體工作納入公務員教育培訓內容。
第二十六條 南寧市各級政務新媒體管理單位應每年定期對開設、變更、關停、註銷的政務新媒體進行專項檢查。未按有關程式和要求自行開設、自行下線、自行變更的或未按要求整改的,
按相關規定對主辦單位及其有關責任人嚴肅問責。
第二十七條 各縣(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各鄉鎮人民政府應將政務新媒體工作情況列入年度績效考評,制定考核評價方法,主要指標包括內容不更新、互動回應差、安全、泄密事故等嚴重問題等。
第二十八條 對違反規定發布、轉載不良或有害信息、破壞網路傳播秩序、損害公眾權益等突出問題,造成重大信息安全事故、引發重大網路輿情等不良後果的,被國家、自治區、南寧市通報存在突出問題或不合格的,將按有關規定對主辦單位及其有關責任人嚴肅問責。
對制度不健全、責任不落實、管理不到位的主辦單位,管理單位應當依法依規約談、警告、通報相關責任人或者責令關停政務新媒體賬號等。
第二十九條 對政務新媒體工作成效好的單位和個人,按照有關規定予以激勵表揚。
第七章 附則
第三十條 本細則適用於市屬各部門、各縣(區)人民政府、各開發區管委會、各鄉鎮人民政府。法律法規對政務新媒體工作已有規定的,從其規定。
第三十一條 本細則公布前開辦的政務新媒體,自本細則公布之日起30個工作日內依照本細則補辦有關手續;擬整合關停政務新媒體,主辦單位要自本細則公布之日起30日內完成註銷、關停。
第三十二條 本細則由南寧市大數據發展局負責解釋。
第三十三條 本細則自公布之日起施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