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寧兩會一節

南寧兩會一節

基本介紹

東協博覽會,緣起,背景,定位,內容,特色,地點時間,歷屆舉辦時間,歷屆展會時間,商務峰會,民歌藝術節,

東協博覽會

緣起

2003年10月8日,中國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第七次中國與東協(10+1)領導人會議上倡議,從2004年起每年在中國南寧舉辦中國—東協博覽會,同期舉辦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這一倡議得到了東協10國領導人的普遍歡迎。
從2004年11月以來,中國—東協博覽會已成功舉辦了十二屆 ,連續取得商品貿易與投資合作雙豐收。

背景

2002年11月,中國與東協各國領導人簽署了《中國與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共同啟動了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的建設進程。2010年建成的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將擁有18億消費者,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貿易區。
1、雙邊貿易情況
中國—東協的貿易以年均20%以上的速度增長。2004年中國—東協的貿易額達1059億美元,提前一年實現了溫家寶總理提出的到2005年雙邊貿易額突破1000億美元的目標。東協連續12年成為中國的第五大貿易夥伴,2004年在中國前二十大貿易夥伴中,東協國家占五席:
新加坡——第七大貿易夥伴;
馬來西亞——第八大貿易夥伴;
泰國——第十三大貿易夥伴;
印度尼西亞——第十七大貿易夥伴;
菲律賓——第十八大貿易夥伴。
2、雙邊投資情況
2004年,東協國家在華協定投資金額為698.97億美元,占當年我國契約吸引外資總額的6.65%,實際利用金額348.38億美元,占我國實際利用外資總額的6.33%。
中國對東協國家投資快速增長,潛力巨大。截止到2004年底,中國企業在東協國家設立投資項目1049個,中方投資金額10.11億美元。
3、雙邊五大重點合作領域
農業、相互投資、信息通訊、湄公河流域開發、人力資源開發
東協諸國產品結構和我國南方相類似。我國對東協出口呈逆差態勢:2000年48.3億美元逆差;2003年164億美元逆差。通過讓出國內部分市場資金,促成CAFTA早日運行。東協副秘書長馬蘇爾·阿赫馬推算,CAFTA將使東協對中國出口增長48%,中國對東協出口增長55.1%。東協10國國際貿易總量7500億美元,隨著中國-東協自貿區的建設進程,中國—東協雙邊貿易額將達2500億美元以上。
4、從“早期收穫”到“全面收穫”
2004年1月1日起實施早期收穫計畫,以農產品為主的600多種商品降低關稅。
2004年11月簽署的《中國—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貨物貿易協定》從2005年7月起生效,自貿區內7000種產品開始削減關稅,自貿區內各國相互開放市場。降稅進程全面啟動,進一步促進雙方貿易的增長,激勵更多國家開展多邊區域經濟合作,標誌雙方的合作進入新的發展階段。
5、從“10+1”邁向“10+N”
中國—東協率先發起自由貿易談判,推動亞洲區域經濟合作的進程,呈現以東協為圓心的新格局。中國、日本印度巴基斯坦等加入《東南亞友好合作條約》,俄羅斯韓國有望正式加入。日本韓國印度等國與東協進行各種形式的經貿合作。中國—東協的合作進程推動了亞洲區域經濟合作的進程。

定位

以促進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建設,共享合作與發展機遇為宗旨,圍繞《中國與東協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以雙向互利為原則,以自由貿易區內的經貿合作為重點,面向全球開放,為各國商家共同發展提供新的機遇。

內容

商品貿易、投資合作、服務貿易、高層論壇、文化交流

特色

1、進口與出口相結合,以進口為特色,強調對東協市場開放,做東協商品進入中國的橋樑。
2、投資與引資相結合,以中國企業“走出去”為特色,做中國企業投資東協的平台。
3、商品貿易與服務貿易相結合,以旅遊服務和中小企業技術創新成果轉讓為切入點,培育中國與東協經貿合作的新增長點。
4、展會結合,相得益彰。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和博覽會同期舉辦,二者有機結合,相互促進。“兩會”期間,既有實實在在的經貿活動,又有政府、企業、專家學者的相互對話與交流。
5、經貿盛會與外交舞台。博覽會既是一次經貿盛會,又是一次多邊國際活動,增進了了解,充分體現了中國與東協睦鄰友好、建立面向和平與繁榮的戰略合作夥伴關係的宗旨和意圖,務實地推動了中國與東協國家區域經濟合作的深入發展。
6、經貿活動與文化交流相結合。博覽會期間同時舉辦“風情東南亞”晚會、“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開幕晚會、“中華情”晚會、高爾夫名人賽、“網球之友”名人賽、時裝節、美食節等,五彩紛呈的文化體育活動穿插其間。

地點時間

展覽時間:每年10月19日~22日
專業觀眾日: 10月19日~21日
公眾開放日: 10月22日

歷屆舉辦時間

歷屆展會時間

第一屆:2004年11月3日-11月6日
第二屆:2005年10月19日-10月22日
第三屆:2006年10月31日-11月3日
第四屆:2007年10月28日-10月31日
第五屆:2008年10月22日-10月25日
第六屆:2009年10月20日-10月24日

商務峰會

2003年10月8日,中國總理溫家寶在第七次中國與東協(10+1)領導人會議倡議,從2004年起每年舉辦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
這一倡議,作為中國推動中國—東協自由貿易區建設的一項實際行動。得到了東協國家領導人的積極回響,並寫入會後發表的主席聲明。
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以推動中國與東協全面經濟合作與自由貿易區建設為宗旨。
中國—東協商務與投資峰會與中國—東協博覽會同期舉辦,已成功舉辦三屆。
中國和東協國家17位國家領導人出席了商務與投資峰會開幕式,14位國家領導人在商務與投資峰會發表演講,28位經貿部長,33位工商會領袖、企業精英和專家學者在商務與投資峰會上發表演講和交流。
峰會以推動中國與東協國家全面經濟合作與自由貿易區建設為目標,為我國和東協10國的政府官員、企業界和學術界人士建立起宣傳經貿政策與推介合作項目、開展多向互動與信息交流的合作平台,為各國採購商、生產商和投資商提供更多的商業機會,向各國政府表達商界意願,促進政策制定與經貿合作,推動中國與東協經濟合作的全面發展。

民歌藝術節

廣西素有“歌海”之譽,是壯族歌仙劉三姐的故鄉, 廣西各族人民一向有愛唱民歌的習俗。
劉三姐壯族人心目中美與愛、智慧與才能的化身。每逢節日及重大節慶活動都以唱山歌的方式互相交流,傳情達意。農曆的三月三是壯族傳統的歌圩,在這一天許多壯家姑娘、小伙甚至是上年紀的老人都會在田間山坡上相互對唱山歌,以歌定情,以歌會友。他們帶著節前已做好的五色糯飯和彩蛋,先祭祀歌仙劉三姐的神像,祈求她賜予歌才。
為把民歌發揚光大,從1993年起廣西開始舉辦民歌節。人們在民歌節上以歌傳情,以歌會友,共同抒發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和熱愛。民歌成了飛架於廣西各民族與全國各兄弟民族及世界民族之間的彩虹。
為了把民歌節辦得更具特色,從1999年起廣西區人民政府決定把“廣西國際民歌節”更名為“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並定於每年的11月在南寧舉行,由南寧市人民政府邀請國家文化部文化圖書館司、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聯合舉辦。
1999年11月,首屆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成功舉辦了大型廣場文藝晚會《大地飛歌》、‘99中國(南寧)民族服飾博覽會、廣西民族風情展演等系列文化活動。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因此一炮走紅。它以濃郁的民族風情、開闊的國際視野和強勁的現代氣息,贏得了社會各界人士的讚譽。
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的前身是創辦於1993年廣西國際民歌節,1999年正式改為現名,它由國家文化部社會文化圖書館司、國家民委文化宣傳司和南寧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是一個融文化、旅遊、經貿為一體的綜合性大型節慶活動。該藝術節一年舉辦一次,舉辦地點定於廣西壯族自治區省會南寧市。
南寧國際民歌藝術節的宗旨是繼承和弘揚壯族人民的文化藝術,加強與世界各民族文化的交流和發展。藝術節期間,國內著名藝術家、歌手以及國外民間藝術家為觀眾帶來精彩紛呈的民族文化節目演出。與民歌節同時舉辦的還有時裝大賽、壯族節日聯歡、全國少數民族孔雀獎聲樂大賽、旅遊美食節、廣西山歌擂台賽以及經貿洽談會等活動。歷屆藝術節舉辦以來,在國內外受到了廣泛讚譽,影響力不斷擴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