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宮山鎮
- 行政區類別:鎮
- 所屬地區:陝西省安康市
- 下轄地區:11個行政村
- 政府駐地:紅日村
- 電話區號:0915
- 郵政區碼:725400
- 地理位置:安康市南部
- 面積:189.54平方千米
- 人口:11129人(2017)
- 氣候條件: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 著名景點:南宮山
- 機場:安康機場
- 火車站:安康站
- 車牌代碼:陝G
建置沿革,行政區劃,地理環境,位置境域,地形地貌,氣候,自然資源,水資源,土地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人口民族,政治,經濟,綜述,第一產業,第二產業,第三產業,社會事業,教育,醫療衛生,基礎建設,社會保障,交通,風景名勝,歷史文化,地方特產,南宮富硒茶,南宮稻米,茶尖酥餅,
建置沿革
嵐皋解放後,廢民國鄉鎮制,1949年12月始相繼設區級建制。南宮山鎮前身溢河鄉、上溢鄉、洋溪鄉隸屬於城關區;南宮山鎮前身花里鄉、朱溪河鄉隸屬於花里區。
1952年9月,嵐皋縣民主建政,成立區、鄉人民政府。南宮山鎮前身溢河鄉、上溢鄉、洋溪鄉隸屬於第十區;南宮山鎮前身花里鄉、朱溪河鄉隸屬於第四區。
1956年,嵐皋區、鄉合併為7區44鄉。南宮山鎮前身溢河鄉、上溢鄉隸屬於城關區;南宮山鎮前身花里鄉、西河鄉、洋溪鄉隸屬於花里區。
1957年3月,撤銷城關區復建溢河區。
1958年9月“人民公社化”,區、鄉名稱改人民公社、管理區,南宮山鎮前身溢河鄉、上溢鄉隸屬於幸福公社,為溢河管理區、上溢管理區;南宮山鎮前身花里鄉、西河鄉、洋溪鄉隸屬於紅星公社,為花里管理區、西河管理區、洋溪管理區。
1958年10月後,撤銷嵐皋建置,一部併入紫陽縣,余皆併入安康縣。南宮山鎮前身溢河管理區、上溢管理區、洋溪管理區隸屬於溢河公社;南宮山鎮前身花里管理區、西河管理區隸屬於紅星公社。
1961年下半年,恢復嵐皋建置後,亦恢復區建置,以原鄉(即管理區)為單位改稱公社。除重新組建城關區(磚坪、六口、平溪、麥溪)外,其餘政區同1956年。
1972年,恢復“文化大革命”初期更名的部分區、社名。南宮山鎮前身溢河公社、上溢公社、洋溪公社隸屬於城關區;南宮山鎮前身花里公社、西河公社隸屬於花里區。
1984年下半年,政、社分設。公社、大隊、生產隊分別恢復鄉、村、組建置。
1997年鄉鎮機構改革,溢河鄉、上溢鄉、洋溪鄉三個鄉合併組溢河鄉,朱溪河鄉、花里鄉合併成立花里鎮。
2011年鄉鎮機構改革,溢河鄉更名為溢河鎮。
2015年,撤銷溢河鎮,將溢河、佘梁、新灣、高橋、宏大、台子、天池、展望8個村劃歸花里鎮,合併設立南宮山鎮。
2016年4月,花里鎮和溢河鎮合併成立南宮山鎮,鎮政府駐地紅日村,距縣城28千米。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南宮山鎮最高海拔2300米,最低海拔512米,是陝南山地岩溶地形較發達地區,地勢自南向北傾斜。
氣候
南宮山鎮氣候溫和,屬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
自然資源
水資源
南宮山鎮水利資源豐富,嵐河穿流而過,有溢河、洋溪河、洙溪河、十里溝等主要支流。
有向陽、龍安、滴水岩、界梁、西河、金花、光明電站等小型水電站7座。20世紀90年代末期,藺河電站建成投入使用,形成了3000餘畝的水庫。
土地資源
南宮山鎮總面積189.54平方千米,總耕地2.6萬餘畝,其中水田5183畝。
礦產資源
截止2016年上半年,南宮山鎮主要有煤、硒、金、銅、鐵、鈾等30餘種礦藏,其中煤、硒儲量豐富,已開發有立新、大興兩個煤礦。
生物資源
截止2016年上半年,南宮山鎮主要有大鯢、麝、鷹、雕等稀少動物,有各種中藥材600餘種。
人口民族
截止2016年上半年,南宮山鎮總人口1.4092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3451萬人。以漢族為主。
2017年,總人口11129人。
政治
劉志海(鎮黨委書記):主持黨委全面工作,分管宣傳工作。聯繫龍安村、展望村。
劉獻波(鎮黨委委員、鎮人大主席):主持人大主席團工作,分管社保、民政。聯繫紅日村、雙嶺村。
郭國平(鎮黨委副書記、鎮長):主持政府全面工作,聯繫宏大村、溢河村。
馬大軍(鎮黨委副書記):分管黨政辦、農業、林業、水利、園區創建、烤菸生產、庫區移民、政協聯絡、共青團、工會、教育等工作,協助黨建工作,聯繫天池村。
陳波(鎮黨委委員、組織委員):負責黨建工作及幹部隊伍建設,分管項目建設、財政等工作,聯繫西河村、派出所、信用社、郵政支局、電管所。
張曉波(鎮黨委委員、鎮紀委書記):負責紀檢監察工作,分管考核、督察督辦、幹部管理、作風建設、綜治信訪,聯繫佘梁村。
經濟
綜述
截止2016年上半年,南宮山鎮實現生產總值1.0637億元,其中山林經濟新產值2607.02萬元,占生產總值的24.51%,帶動人均增收1850元。人均年生產糧食6725公斤,人均純收入7548餘元。
第一產業
糧食
截止2016年上半年,南宮山鎮全鎮糧種植累計面積3萬畝,蔬菜種植面積0.45萬畝,夏糧種植0.97萬畝,秋糧種植1.58萬畝,其中水稻種植0.49萬畝,紅茹種植0.23萬畝,玉米種植0.86萬畝,預計可收益0.54萬噸糧食、0.5萬噸食用蔬菜。芋種基地累計建設2200畝,其中種源基地建設1150畝,新增林下魔芋1000畝,完成大田栽培提質增效50畝,培育種植重點戶8個。完成新增林下魔芋1000畝,大田栽培50畝;二是按各村魔芋產業發展實際情況,分為10畝以上、5畝以上、2畝以上的大戶進行培育,完成種植面積1150畝。
養殖業
截止2016年上半年,南宮山鎮完成圈舍新建設與修整合計1012個,鞏固自繁自育大戶110戶,新增新增規模養殖場1戶,生豬飼養1.9萬頭,出欄5000頭;完成山羊飼養0.9萬隻,培育山羊飼養示範大戶(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3戶,出欄0.32萬隻;完成家禽飼養25萬隻,出欄10萬隻,培育年飼養100隻以上大戶20戶。預計年產值763.79萬元,人均增收542元。
林業經濟
截止2016年上半年,南宮山鎮完成林下養蜂6000餘箱,其中新增2600餘箱,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個。
1、茶葉產業示範園:截止2016年上半年,南宮山鎮完成茶葉新建面積1200畝,完成低產茶葉改造1000畝,預計年產鮮茶6.5萬斤,年產值650萬元,人均增收461元。
2、生漆產業示範園:截止2016年上半年,南宮山鎮完成園區新建2500畝,低產園改造4000畝,預計預計年產鮮漆2萬斤,年產值200萬元,人均增收140元。
3、速生用材林基地:截止2016年上半年,南宮山鎮建成面積14127畝,完成苗木補栽植51.9613萬株,其中耕地栽植3200畝,荒山栽植6927畝,涉及宏大、展望、天池、雙嶺、龍安、西河6個行政村,32個村民小組,直接受益996戶3500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4個,年出材量在1000立方左右,預計3年後,年出材量將達到5000立方左右。預計年產值80萬元,人均增收63元。
4、特色林果(核桃):截止2016年上半年,南宮山鎮紅日、佘梁、雙嶺等村新栽核桃2000畝;對佘梁村、雙嶺村、龍安村、西河等村原有1500餘畝核桃基地的果樹進行了修剪、施肥與病蟲害防治。
6、烤菸產業:南宮山鎮2015年全年共發展烤菸大戶27戶,種植面積730畝,實現烤菸收入123萬元。截止2016年上半年,南宮山鎮新建市級烤菸園區一個。2016年全年任務1500畝,實際完成1200畝,預計年產鮮煙15.6萬公斤,年產值561.6萬元,人均增收394元。
7、新型產業:截止2016年上半年,南宮山鎮完成山藥育種30畝,預計年產種苗120餘萬株,種植面積1440畝,預計年出商品山藥563萬斤;新建厚朴示範園1個,建成面積1500畝,完成種苗栽植15萬株;新建特色林果園320畝,栽植以李子、枇杷為主的種苗1.2萬株。
第二產業
截止2016年上半年,南宮山鎮共培育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18個,培育大戶160戶,同時為提升業主經營理念與水平,組織培訓3次,累計培訓達500餘人次。
第三產業
截止2016年上半年,南宮山鎮建立官堡寨和龍安新村兩個大型茶葉觀光示範園。“9.21首屆中國南宮山旅遊文化節”和“花里千年古梯田傳統打穀節”成功舉辦。完成旅遊沿線四個村新建提升標準化農家樂39家,重點打造巴人部落;新建提升3家集根雕、花卉、盆景於一體的產業大戶。預計年產值100萬元,人均增收70元。
社會事業
教育
截止2016年上半年,南宮山鎮設有中學1所、國小4所、幼稚園3所。
花里中學創建於1982年,現任校長張遠林,有教學班9個,學生400餘人,教職工47人,學生主要來自南宮山鎮、孟石嶺鎮及周邊比鄰鄉鎮。洋溪國小創建於1928年,現任校長王孝平,有教學班4個,教職工4人,學生23個(其中學前班9人,一年級8人,二年級4人,三年級2人),學生主要來自天池、展望等村。花里國小創建於1963年,現任校長周亮孝,有教學班12個,教職工26人,學生483人,學生主要來自南宮山鎮、孟石嶺鎮及周邊比鄰鄉鎮。上溢國小創建於1957年,現任校長秦佐倫,有教學班7個,教職工14人,學生123人(其中幼學班29人,1到6年級94人),學生主要來自宏大、溢河等村。溢河國小創建於1943年,現任校長楊向東,有教學班6個,教職工15人,學生110人,學生主要來自溢河、佘梁等村。
醫療衛生
截止2016年上半年,南宮山鎮有中心衛生院2個,村衛生室18個。花里中心衛生院,有病床25張,醫護人員21人。溢河中心衛生院,有病床26張,醫護人員16人。
基礎建設
2015年,南宮山鎮完成47戶餐飲量化分級管理,其中A級11戶,占總數的23.4%,B級35戶,占總數的74.4%,C級1戶,占總數的2.2%。籌措資金480餘萬元,建成建築面積2769平方米、可供150人入住的敬老院。院內配有醫療室和護理人員,全天24小時值班。共入住五保老人140餘位,入住率達到93%。秋季植樹造林在御口韻茶葉園區栽植茶苗600畝,沿嵐河兩岸栽植觀賞竹3.2萬株、晚季節李子2000株,核桃2000畝、生漆2500畝。
社會保障
截止2016年上半年,南宮山鎮全鎮共開展黨員義務幫困活動12次,服務困難民眾160餘人。2016年2月2日,南宮山鎮開展2016年文化科技衛生“三下鄉”集中示範活動,共發放農業、科技、畜牧、林業、法律法規等資料書籍10000餘份,發放計生用具600餘份,發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年曆500張,接受村民諮詢1000餘人次,民眾就診、量血壓2200餘人次,義務書寫春聯200餘幅。
交通
風景名勝
南宮山
南宮山景區是國家AAAA級景區、國家級森林公園、國家級地質公園,享有“雲中淨土,世間桃源”的美譽。高僧宏一大師在金頂圓寂百年真身不腐。北宋靖康年間(1126年),朝廷在此修建行宮,名曰“南宮”,遂有“南宮山”之稱。至清代逐漸演變成佛教勝地。
袈裟稻田
火山古梯田地處南宮山南坡腳下,總面積3000餘畝,最高海拔1280米,最低海拔530米,沿山勢自上而下,層層鋪疊,頗為壯觀。沿著南宮山南線旅遊公路蜿蜒而上,梯田美景可盡收眼底。每年種植、收割水稻的時節,當地人都會舉辦以勞動自娛的“插秧節、打穀節”,節日當天,人們聚在一起燒香祭拜“穀神”,祈求風調雨順,稻穀大豐收,之後唱歌、跳舞,舉辦插秧、打穀比賽,農耕文化獨具特色。
2014年,南宮稻田入選“中國美麗田園”榜。
2015年10月11日,農業部公布的2014年中國最美休閒鄉村和中國美麗田園名單中,陝西省3個村和6處農事景觀分別入選。其中,嵐皋縣南宮稻田入選了“中國美麗田園”名單。
龍安寨遺址
龍安寨遺址位於南宮山鎮龍安村村委會北約2千米處。北寨門保留完好,由塊石壘築,門內有寬6米的通道與山寨上部相連。寨址東部有寺廟一處,曰:“八角廟”,建於清嘉慶年間,現殘存廟基、磚石構件、石獅、桂樹等。遺存石獅一對,銘文轉兩件。
龍安寨山寨城牆猶存,城堡可見。山寨半山腰的“四方井”,前人用四方井泡的龍安寨的茶,可見茶葉顆顆豎立,悠然旋轉,湯色清澈明亮,滋味醇和鮮爽,香氣清香持久。道光年間,龍安茶受到皇帝的封賞,遂有“御茶”之美譽。
曹家埡寨遺址
曹家埡寨遺址位於南宮山鎮西河村曹家埡上。寨址南北走向,面積約1000平方米,呈不規則長方形,分上、下兩寨,寨體基本無存。下寨理由東西兩碑,東側為修繕“鎮龍壇”廟青石質圭首碑一通。碑文主要記述修廟募捐人員名單及錢財等內容,“乾隆四十八年”款。西側為重修“鎮龍壇”廟青石質圭首碑一通。碑首陽刻“青錢山”三字,主要內容為“昌匪賊亂,殿宇頹萎,王相凋殘未得修□□募化十方俾寺剎煥然重新修繕”和募捐人員名單及錢財等,“嘉慶十三年“款。
南宮山蓮花寺遺址
南宮山蓮花寺遺址位於南宮山國家森林公園內。南宮山蓮花寺遺址原有蓮花寺一座,初名南宮觀,始建於北宋靖康二年,清嘉慶年間改為觀音殿,成為佛教寺廟,清道光年間改名蓮花寺。寺內遺存的達鑒真身已近兩百年歷史,完好無損,不腐不爛。“文革”時期,蓮花寺被毀,遺有石砌牆基、石台階和石銘一方。1997年,當地旅遊、文物部門在原址建真神殿,將真身長期供奉於內。達鑒真身百年不腐,聞名省內外。2008年南宮山蓮花寺遺址北公布為陝西省第五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百子洞
百子洞位於嵐皋縣南宮山鎮展望村三組,南依羊角寨,北臨嵐河水,與207省道一河相隔。百子洞分布在一處陡峭的懸崖上,可考證的洞穴有40多個。
由於年代久遠,部分洞穴已經崩塌,現在完整存留的有3組26個洞穴。百子洞多為橫穴式,洞頂呈穹廬狀,兩壁較為光滑,後壁下部有排水孔道。有的洞室相互連通,有明顯的人為開鑿痕跡,部分洞穴還有煙燻痕跡。
當地人也將百子洞叫作“老人洞”,據傳是古時候埋葬逝者的墓穴。後經考古專家考證,百子洞是巴國八族之一的僰人開闢的穴居場所。
殷周時期,江漢及嵐皋一帶巴族部落勢力強盛,其中尤以僰人為最,他們活動在嵐皋一帶。後來巴國被秦所滅,僰人與其他七族南遷至今川、渝、黔、滇一帶,但僰人開闢的穴居場所及周邊的懸棺遺蹟卻保留了下來。開始時百子洞應該叫作“僰子洞”,但後來經過千百年的歷史演變,先祖們逐漸把“僰子洞”稱為“百子洞”。
當地人也將百子洞叫作“老人洞”,據傳是古時候埋葬逝者的墓穴。後經考古專家考證,百子洞是巴國八族之一的僰人開闢的穴居場所。
殷周時期,江漢及嵐皋一帶巴族部落勢力強盛,其中尤以僰人為最,他們活動在嵐皋一帶。後來巴國被秦所滅,僰人與其他七族南遷至今川、渝、黔、滇一帶,但僰人開闢的穴居場所及周邊的懸棺遺蹟卻保留了下來。開始時百子洞應該叫作“僰子洞”,但後來經過千百年的歷史演變,先祖們逐漸把“僰子洞”稱為“百子洞”。
歷史文化
嵐河漁鼓
嵐河漁鼓起源於巴山嵐河流域,距今千餘年歷史,瀕臨失傳。據相關資料記載,嵐河漁鼓是古巴人祭祀嵐河水龍王,祈求魚米滿倉、風調雨順的原始宗教舞蹈形式,後經代代相傳,成為巴人重大節日的喜慶舞蹈。
巴山深處居住的巴人,自古民風彪悍,崇軍習武。由於物資貧乏,巴人就地取材,舞蹈用鼓由圓形傳統鼓演變成為竹筒鼓。也有一種說法,這是巴人在用竹矛習武過程中,自娛自樂想出的一個變通之策。
嵐河漁鼓舞者,身披蓑衣、手持筒鼓、頭戴斗笠、腰掛魚簍、腳穿草鞋,伴隨鼓點翩翩起舞。整個舞蹈酣暢淋漓,體現了巴人勤勞勇敢、粗獷豪放的性格,再現了當時巴人融於自然、天人合一的生活現狀。
改革開放以後,蒐集整理挽救這一傳統民間舞蹈,重新編排,面向遊客演出,成了全民參與的廣場舞蹈形式。
摔碗酒
嵐皋地處巴山腹地,早年交通極為不便。貨運全靠肩挑背馱,就連食鹽都得到四川大寧河去背,一般賣上一塊大洋一斤,與一斗包穀等價。至於瓷碗之類的用品,需要經漢水幾經轉輾,價錢很貴,平民百姓極少使用。窯碗相對瓷碗來說,便宜得多。所以,早年民間大多使用的是用粘土燒制的窯碗。人們吃飯、喝酒、上籠蒸菜習慣用小窯碗,裝菜用窯品碗或瓦缽缽。
那年月,市場上很少有瓶裝酒,賣的酒、喝的酒多是農家或小作坊用木缸似的小甑子、土法子釀製的包穀酒。這種酒原汁原味、口感綿長,清香沁人心脾。度數不高,價錢便宜。親朋酒友來往,窯碗舀來便喝。但凡客棧酒肆,往來商賈、兵差遊俠進店,褡褳一放,寶劍一橫,疾呼小二,切上幾斤牛肉、打上一壺酒來,常用大碗“甩”(整)上幾碗,吃飽喝足,將碗往那兒一“甩”(擱),上床睡覺或上路走人。如此方便灑脫,粗獷豪放,司空見慣。久而久之,人們乾脆把這種小甑子“大口酒”稱作“窯碗酒”或“甩(摔)碗酒”了。
地方特產
南宮富硒茶
南宮山鎮茶葉種植歷史悠久,清道光年間,“龍安碧旋”茶品曾作為貢茶進京,列為全省八大名茶之一。“巴山芙蓉”和“龍安碧旋”在2014年第八屆中國西安國際茶業博覽會上分別榮獲金獎和銀獎,茶葉成為南宮山鎮重要的一張名片。
經檢測,安康市紫陽、平利、漢濱、嵐皋、石泉、漢陰等重點茶區茶葉含硒量均在富硒茶標準值0.35—5ppm的範圍。
南宮稻米
南宮山鎮水稻種植歷史悠久,根據桂花村泰山廟內石碑內容記載,清乾隆年間當地的水稻種植即已有相當規模,古梯田自古便是當地民眾的衣食之源,祖祖輩輩,築埂開田,直到現在。境內有3000畝火山古梯田,主要分布於桂花、花里等村,古梯田因其土壤是火山噴發後經年久風化侵蝕積聚形成的腐殖土,鋅、硒元素含量較高,故而產出的稻米晶瑩剔透,口感潤滑。
茶尖酥餅
茶尖酥餅是南宮山鎮龍安茶園農家樂在繼承中國傳統“八大件”糕點製作的基礎上,加入當地清明前後特級“龍安碧璇”茶尖,通過反覆改良的一道餐後小甜點。
茶尖酥餅,顧名思義,是一種由茶葉製作成的酥餅。取上好油麵和精緻麵粉加龍安寨“龍潭子”泉水經傳統“石舂”重力捶打數十分鐘,再經手工揉推,反覆三次,擱置陰暗處半小時後,在包上除了花生、核桃、芝麻、白砂糖、熟麵粉、紅絲等內餡的基礎上,新添加特級南宮山龍安碧璇綠茶和南宮山玫瑰花瓣,再經柴火鐵鍋烤制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