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影青皈依瓷瓶

南宋影青皈依瓷瓶

南宋影青皈依瓷瓶,是佛教用來存放骨灰的器物,藏於開封市博物館,造型精緻,生動形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宋影青皈依瓷瓶
  • 館藏地點:開封市博物館
  • 所屬年代:南宋
  • 類別:瓷器
文物特徵,文物背景,

文物特徵

這兩件造型獨特的影青皈依瓶,是佛教用來存放骨灰的器物。瓷瓶高64厘米,口徑7.8厘米,底徑10厘米。釉色介於青白二色之間,稱影青,是江西景德鎮的名貴釉種。瓶有蓋,蓋頂雕成神鳥的形狀,口部和頸部飾弦紋,口部弦紋下方貼塑有一圈花邊,頸部在弦紋上以堆塑法飾有仙道人物和龍的造型,如同“天界仙境”,是亡靈歸依之所,所以稱為“魂瓶”或“皈依瓶”。這對瓷瓶造型精緻,生動形象,較為珍貴。
南宋影青皈依瓷瓶
開封市博物館館藏南宋影青皈依瓷瓶

文物背景

影青瓷又稱映青瓷,是宋元時期一種釉色介於青白之間的薄胎瓷器,乍看起來幾乎就是白色,但它與牙白色和乳白色不同,而是在素白釉中泛出一種青色,故稱為影青瓷。影青瓷是漢族傳統制瓷工藝中的珍品,其前身是青白瓷,被稱作“色白花青”,其釉色青白淡雅,釉面明澈麗潔,胎質堅緻膩白,色澤溫潤如玉,所以歷史上有“假玉器”之稱。它是江西景德鎮在北宋時期新創造的一種產品,在宋代已大量生產,廣銷國內,因此影青瓷的出土範圍是相當廣泛的。解放後不但在江西景德鎮附近的牛屎嶺、楓沅、三寶和南市等不少窯址出土有大量的影青瓷片;而且在江蘇、湖北、廣東、廣西、山東、河北、北京以及中國東北地區的考古發掘中也都有發現。
影青瓷宋代主要的產地是江西景德鎮的湖田村。宋代景德鎮的青白瓷以湖田窯燒制的最為著名,其次有楊梅亭、湘湖、柳家灣等窯。當時的品種有碗、盤、瓶、罐等日用器皿。此外,在江西的吉安,福建的德化晉江泉州,安徽的繁昌以及廣西的藤縣也都燒造,並且有些地方的產品燒制的非常成功。除福建德化等地燒制的影青器胎質較厚,釉子略薄和造型稍有不同外,其它一般都很近似。北宋前期的青白瓷並無花紋,以器型的規整和玉一般的釉質取勝。中期以後,它的裝飾以刻花為主,兼有印花、淺浮雕、鏤空、堆塑,色調雅致大方的青白瓷釉里藏花,若明若暗,給人以無窮韻味。
皈依瓶的名稱很多。《簡明陶瓷詞典》中對皈依瓶的定義是:“又稱‘魂瓶’,陪葬器,主要見於宋、元、明時期的墓葬中,以江西景德鎮窯青白釉製品最著。”有的學者依據皈依瓶外觀是罐形、瓶形、壺形等,因此稱之為穀倉罐、穀倉壇、糧罌瓶等;因其在瓶體上的裝飾內容以及裝飾工藝的不同,也有學者將其稱之為堆塑長頸瓶、飛鳥堆塑瓶、立鳥瓶、四系寶塔瓶、龍虎瓶、日月瓶等;還有的學者根據其精神功用而將其命名為喪葬罐、魂瓶、墓瓶、鎮墓瓶等。雖然名稱不同,但所指的都是同一種器物。而其名稱的演變,也反映出中國古代人們精神信仰、宗教信仰、民風民俗及喪葬習俗等的變化。兩宋皈依瓶主要是由江西景德鎮窯及受其影響的南豐白舍窯和浙江地區的龍泉窯燒制而成的。
皈依瓶堆塑主要集中於蓋、頸、肩部,堆塑內容及繁簡程度早晚有別,基本內容為立鳥、龍、虎、立俑、日、月、匍匐俑、文武俑、玄武、鹿、馬、雞、犬、鳳、龜、蛇等,一般認為這些堆塑源於墓葬中的神煞俑,並與神煞俑存在替代關係,還可與《大漢原陵秘葬經》中的神煞對應。鬼神觀念一直貫穿於中國喪葬文化的始終,“明器神煞”就是專門為隨葬而製作的神異怪物及其與陰陽迷信相關的俑類和塑像。《大漢原陵秘葬經》記載:“凡大葬後墓內不立明器神煞,亡靈不安,天曹不管,地府不收,恍惚不定,生人不吉,大殃昝也。”戰國時期以青龍、白虎、朱雀、玄武為代表的四方之神,秦漢時期成為民間信仰的主要內容,在墓葬中還增加了各種人物俑。唐代的墓葬中,廣泛出現各種鎮墓獸鎮墓俑。而到了宋代,這種鎮墓神煞類明器在墓葬中逐漸減少,但是這種減少只是一種形式上的改變,這些明器神煞的形象被轉移到了皈依瓶的堆塑當中。然而,根據天津師範大學隋璐對近年出土的各類神煞俑的考察,認為:皈依瓶的堆塑內容並非全部來自神煞俑,也不能被《大漢原陵秘葬經》所載“盟器神煞”完全涵蓋,神煞及神煞俑不是皈依瓶堆塑的唯一來源;從裝飾技法、布局及特點等方面來看,吳晉穀倉罐亦應作為皈依瓶堆塑來源之一,這些繁縟堆塑的出現可視為一種“ 復古”的現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