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吳琚七言絕句

南宋吳琚七言絕句

南宋吳琚七言絕句絹本,大行書,詩云:“橋畔垂楊下碧溪,君家元在北橋西。來時不似人間世,日暖花香山鳥啼。”鈐有朱文“雲壑書印”一印。宋人書軸極其罕見,足可寶貴。今藏台北故宮博物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吳琚七言絕句
  • 時間:南宋
  • 類別:七言絕句
  • 人物:吳琚
簡介,賞析,

簡介

吳琚字居父,號雲壑,開封(今屬河南)人,約生於南宋紹興間,卒於慶元間。父吳益為宋高宗吳皇后弟,母為秦檜長孫女。吳皇后善書法,喜臨《蘭亭》,能仿高宗書法。高宗嘗書《六經》賜國子監刊石,有倦意時,即命吳皇后續書,“人莫能辨”如此看來吳琚書法能亂真也是有淵源的了。吳益師其妹,有書名。
吳琚少年時從陳傳良問學,乾道九年(1173)特授添差臨安府通判,歷尚書郎,以部使者總淮東軍餉,淳熙十五年知襄陽府。紹熙中至少傅。孝宗崩,光宗以疾不能執喪事,吳琚勸太皇太后不要垂簾而立寧宗。吳琚後歷知鄂州、慶元府、鎮安軍,位至少師,判建康府兼留守,曾出使金國,以信見稱。卒謚忠惠,世稱吳七郡王、汴王。
大字極工。京口(今江蘇鎮江)北固山“天下第一江山”墨跡,乃為吳琚所書,今字額仍存,佳書為名山增輝。
吳琚畢生都用力於米書,其書法明顯特點是酷似米芾,有“米南宮外一步不窺”之說。然而,米芾生性狂放怪誕,而吳琚性情較為溫和。據《宋史翼》本傳云:“陳傳良在太學,琚執弟子禮,惜名畏義,不以戚畹自驕。”可見他極有道德修養,所以儘管吳氏學米書可以達到亂真的地步,但由於他們性格上的差異,運筆結體,吳書更為俊逸俏麗。董其昌評吳琚云:“書似米元章,而俊俏過之。”吳琚的運筆較米書內斂,落筆沉雄,稍運即止,結體八面呼應,看上去十分舒服,即所謂“俊俏”之意。

賞析

初學書法不外臨摹名家名帖,並以形似逼真為準繩。雖曰臨摹,但學像已屬不易,遑論神似。但歷史上也確有一些書家對其所學對象的書法能做到形、神兼似,宋代吳琚學米芾便是一個例子。
南宋吳琚七言絕句
吳琚的書法如果不看署名或印章,是很難與米芾書法分辨的。清安岐《墨緣匯觀》記其《壽父帖》雲“初視之以為米書,見款始知為雲壑得意書”。另如清代鑑賞家曹溶誤定吳琚的《雜書十帖》為米書。雖然吳書極近老米,但究竟不是複印機,終與米書存在一些差別,比如吳琚書法有圓熟過之之嫌,終不及米芾的風檣陣馬、沉著痛快、瀟灑俊宕之氣。
葉紹翁《四朝聞見錄》乙集《吳雲壑》雲“公無他嗜好,居近城,與東樓平……,樓下設維摩榻,尤愛古梅,日臨鐘王帖以為課。非其所心交者,跡不至此”。貴戚悠哉優哉的生活使吳琚下意識地側重於米芾書法中溫潤雅致的書風追求,這是非常自然的結果。應該說,米芾書法用筆中的八面出鋒、神出鬼沒的優點後人多不能及,但吳琚卻是把握的很好,就個性方面來講吳是欠缺的,甚至可以說是可悲的,但實際情況是吳琚不僅藝史留名,並有佳作傳世,做到這一步並不是容易的事。喜歡米芾書法的人在欣賞吳琚書法時竟也體驗到了老米的風采,這其實就是吳琚書法成功的重要一面。
這是吳琚少數墨跡之一,《七言絕句》詩文出自蔡襄《訪陳處士不遇而作》,它是吳琚存世唯一一件大字行書掛軸之作,也是現在所見最早的一件掛軸形式的書跡。《石渠寶笈初編》著錄。上面沒有署款,只鈐“雲壑書印”一印,有學者認為可能是一組書屏之一。大字書軸適於懸掛欣賞,重在行氣連貫與左右上下字的呼應,吳琚此軸筆勢較一般小字快速而強勁,結字緊密,以傾側取勢,上下字相映帶,更為強調米芾行書的特色,同時代的陸游(1125-1209)與范成大(1126-1193)都有類似風格,可見一時風氣,《宋元學案》提到范成大、陸游與吳琚“引為師友”,因此也可能在書法上互相影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