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初刻本周易註疏》是2014年出版的圖書,本書由(魏)王弼、(晉)韓康伯注 (唐)孔穎達正義、郭彧匯校。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宋初刻本周易註疏
- 作者:(魏)王弼、(晉)韓康伯注 (唐)孔穎達正義 郭彧 匯校
- 出版時間:2014年7月
- 頁數:816 頁
- 定價:256 元
- 裝幀:精裝
- ISBN:978-7-5325-7151-2
-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凡例
一 漢代,周易、尚書、毛詩、周禮、春秋合稱五經。唐代,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合稱九經。宋代,周易、尚書、毛詩、周禮、儀禮、禮記、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論語、孝經、爾雅、孟子合稱十三經。十三經註疏,始於南宋。南宋紹興年間兩浙東路茶鹽司刻有周易註疏十三卷。
一 今見最早十三卷周易註疏藏本,是日本足利學校所藏南宋陸游之子陸子遹朱點標閱本。是書之所以於1955 年被日本列為國寶級藏書,則因為該書自元代以來,我國沒有完整善本收藏。今國家圖書館所藏十四卷周易註疏,乃清代陳鱔據明代孫景芳所藏補刻十二卷(缺第一卷)及錢求赤寫本第一卷再補刻成十三卷,陳氏又加入周易正義前唐長孫無忌五經正義表、孔穎達周易正義序和八論為第一卷,厘定為十四卷。
一 北宋王堯臣崇文總目記:「周易正義十四卷,唐太尉長孫無忌與諸儒刋定。宋朝端拱初,國子司業孔維等奉詔是正。」南宋陳振孫直齋書録解題記:「周易正義十三卷。」於是,清代編纂十三經註疏,於周易註疏提要曰:「周易正義十卷,魏王弼晉韓康伯注,唐孔穎達疏。此書初名易贊,後詔改正義。然卷端又題曰兼義,未喻其故。序稱十四卷,唐志作十八卷,書録解題作十三卷,此本十卷,乃與王韓注本同。殆後人從注本合併歟?」 翰林院侍讀朱良裘卷一考證曰:「按此,孔頴逹所著正義十四卷之首卷也。通論易義不在經疏傳疏之列,故館閣書目不數之,謂止十三卷。並此則為十四,非書有缺也。」唐孔穎達所撰周易正義,本是十四卷。周易白文加入魏王弼周易注和唐孔穎達周易正義,是為南宋紹興年間兩浙東路茶鹽司所刻周易註疏,原本十三卷。何以清代四庫臣如此混淆不清?皆是沒有得見真正南宋刻本周易註疏之緣故。
一 自清代乾隆、阮元乃至如今北大編纂十三經註疏之周易註疏,皆與真正南宋刻本周易註疏相去甚遠。尤其是阮元以南宋十行周易兼義本為底本整理「周易註疏」,所謂「脫」、「訛」、「衍」、「刪」、「補」、「改」等,多有似是而有不當之處。之所以如此,並非水平問題,乃因不見真宋正刻周易註疏底本所造成。如何在十三經註疏方面搞出一部真正的周易註疏,應該是歷史賦予的重任。
一 日本足利學校所藏周易註疏十三卷,為南宋陸游兒子陸子遹傳標本。陸子遹「手標以朱點」的時間,始於南宋理宗紹定六年(1233)十一月,終於端平二年(1235)正月。余經多方輾轉,終於如願以償得到日本足利學校遺蹟圖書館後援會於一九七三年(昭和四十八年)再造周易註疏二冊。
一 此次校點南宋周易註疏(簡稱註疏本),以日本足利學校遺蹟圖書館後援會再造周易註疏為底本。「注」以南宋刻王弼韓康伯周易注(簡稱單注本)及周易注附陸德明音義本(簡稱注附音本)為參校本。「疏」以北宋刻南宋遞修孔穎達周易正義(簡稱單疏本)和日本弘治永祿間大字手寫周易正義(簡稱寫本)為參校本。合「注」與「疏」則另參校清乾隆十一年四庫全書薈要周易註疏本(簡稱薈要本)、乾隆四十一年文淵閣四庫全書周易註疏本(簡稱四庫閣本)及同治十年廣東書局重刊武英殿十三經註疏之周易註疏本(簡稱武英殿本)。清代各本內容同者,則統稱四庫本。因阮元周易註疏本及劉承乾周易正義本多有舛誤,故不列為參考。
一 今整理是書,繁體豎排,經文、注文與疏文採用不同字型(包括疏文引用之經文及注文內容),一律用圓圈句讀,不加任何現代標點符號。於書後列出校勘記,指出各本或脫或訛或衍等處,予以或補或改或刪。宋代避諱字仍舊,己、巳、已等相似字徑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