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城八卦掌

南城八卦掌

南城八卦掌指的是由程廷華所傳授的八卦掌,因其傳人多在北京南城一帶活動和傳練。當年,尹福先生和程廷華先生先後在京城創辦了北場和南場兩個武場,南場就是程廷華先生在城南天壇周邊創辦,南場所傳八卦掌也被人稱為程式或南城八卦,北場也就是尹福的尹式八卦。

舊時,八卦掌在京城素有“南北城”之說,北城一帶多練尹式掌法,南城一帶多練程式掌法。而南城八卦掌的主要傳授之人就是程廷華的義子兼徒弟劉斌和他的諸位師兄師弟馮俊義、姬鳳祥等人,護城河畔、前門、天壇一帶是其主要的練功地點。據說程式掌法主要有四支流傳,其他三支的流傳地點分別是樓梓莊、廊坊和河北深縣程家村,流傳於京城的南城八卦掌是程式掌法的最大支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城八卦掌
  • 人物程廷華
  • 類型:八卦掌
  • 時間:1866年
起源,傳承,著作介紹,特點,

起源

八卦掌第三代劉斌生於1866年,逝於1930年,原籍山東省鹽山縣,自幼跟隨父母來到北京,住在永定門內東三條。10歲由其父引見拜程廷華為師,學習游身八卦連環掌。因其父與程老師是盟兄弟,交往甚厚,加之劉斌前輩練拳刻苦,深得程老師喜愛,形同父子。由於劉斌多年一直陪伴在程老師身邊,始終未離開過,他也得到了程老師的真傳。後來,恩師程廷華犧牲後,由於朝廷腐敗,報師仇無望,劉斌前輩憤而辭官,多年閉門不出,直到民國初年在姬鳳祥、馮俊義等師兄弟的極力勸說下,他才出來授徒。清末民初,老百姓因生活所迫到天壇附近做買賣,這裡的人也比較多,也就是在天壇和先農壇附近,劉斌前輩在這裡授徒,比如先農壇東門南側的壇根牆內的慈祭署、天橋祿長街的四面鐘等地,都是劉斌前輩的活動地點。解放前南城前輩們練武和教授武功的主要地方慢慢拆除,最後就剩下了我們稱的“天壇大坑”,它位於天壇內西門靠近二道門之處。
天壇大坑天壇大坑
解放前天壇西門一道門內是隨便進去的,那是因為解放前這裡是荒草地,只有二道門有把守,所以附近居民經常在那裡乘涼休息和練功。那裡的環境優美清靜,而且正因為太清靜了,解放前很少有人在這裡駐留,因為人們都感到害怕,練武的人無所謂,而且終於能夠找到一個合適練武之處。不少人都來這裡取土蓋房或墊地用,受交通工具影響就地取材,慢慢地就形成了一個大大坑窪地,但地面平整,細沙很多的黃土地,即便是下雨,水也會很快滲透下去,從不積水,大坑兩側松柏茂盛,冬暖夏涼,於是練武之人把這裡弄得很熱鬧,“天壇大坑”聞名京城。從第二代程廷華先生和第三代劉斌先生就陸續來到這裡練武授徒至今,“天壇大坑”已有百年歷史。
天壇大坑2天壇大坑2

傳承

八卦掌三代傳人主要有劉斌、劉振宗、姬鳳祥、楊明山、王丹林、程有龍、程有信、程有功、馮俊義、張玉奎、李文彪、程有生、孫祿堂、胡鳳陽、周祥等人。三代宗師劉斌,字昆泉,原籍山東省鹽山縣,生於北京。劉斌十歲拜程廷華為師學藝,其父與程八拜之交,程視劉如已出,收養其家悉心授藝,使劉得其真傳。程廷華殉國之後,劉斌深感朝廷腐敗,報師仇無望,憤而辭官,閉門謝客。後經師兄弟姬鳳祥、馮俊義等人勸說,才重開門戶。劉師門徒眾多,是程氏八卦掌的重要傳播者。
民初南城八卦掌名家民初南城八卦掌名家
第四代劉世魁先生自幼隨父親劉斌從山東來到北京,練習八卦掌,又得到了不少前輩的指點,技藝精湛。劉老在南城天壇大坑、天橋四面鐘等地傳承程式八卦掌,並在文獻資料上進行鑽研,給後人留下主要的理論文獻。其主要傳人有:趙桂雲、朱文起、關漢章、鐵恩方、徐振彪、朱占華等人。
第四代徐明德先生原籍北京,自幼酷愛武術,在京從業醬肉鋪行,名為“萬德齋”,在朋友的引見下,於1918年拜師於劉斌老師。他勤學苦練,由於善於交際,結識了各個階層的朋友。當時京城有一位“醉鬼張三爺”張長貞先生,徐明德很尊重張三爺,兩人後來成為非常好的叔侄關係。張三爺也經常光顧徐明德的鋪子,喝上幾盅。後來,徐明德得到了張三爺的內功真傳,他藉此又發展了八卦掌。同樣,第四代傳人劉興漢先生不僅在教授開創了許多方法,尤其在八卦掌文獻方面作出了突出貢獻。
第四代王文魁先生,河北新城陳各莊人,於19歲拜劉斌為師,立志繼承八卦拳藝。師感其心誠,使其同受聘看護王府,朝夕相處,數載有餘,傾囊相授其藝,使王先生盡得八卦掌法真諦。王文魁生前,曾經代師傳藝,深得眾人愛戴。晚年致力於培育後人,深研八卦掌健身之理,推而廣之,造福民眾。其功力深厚純正,卻從不褒己貶人,武林各派長幼皆願與之交往。與人交手,其力粘長多變,從不令對方難堪,使人心悅誠服。王老先生平易近人,德高望重,名滿京城,不愧為八卦掌一代宗師。其主要傳人有:白玉才、王正亭、田仲義、張樹華(徐州)寇景瑞(涿州)康啟龍(內蒙)、夏雲彪等人.據筆者所知,白玉才等人的同門師兄、師弟還有:賀普仁、李文章、梅惠志、楊勇利、徐勝利、胡相根、司珍、劉仲仁、李宗權、崔玉柯、劉茂生、焦志平、謝富德等。
第四代劉興漢先生授徒頗多,其正式收授的就有62人,遍及全國各地並及法國,義大利,日本,俄羅斯,韓國,加拿大等地。這些八卦掌第五代傳人也都傳徒及孫輩無數,使得八卦掌程派技藝成為八卦掌流派找中流傳最廣的一支,現有“天壇派”之稱,劉先生亦被稱為北京“八卦劉”。在劉興漢先生及其師兄王文奎先生的精心整理和完善下,程派八卦掌的理論、功理功法已經出版發行,使這一流派得到了更好的繼承和發展。 第四代張國祥先生,為同門中後起之秀,功力深厚,其主要傳人有:劉天信、韓武、溫常山、徐琨等人。
第五代韓武先生,是後來“天壇大坑”的堅定守護者。韓武於1912年生於河北省定興縣,12歲來到京城,天資聰穎,勤奮好學,受大哥撂跤高手韓文的影響,民國時期結識了很多京城各界朋友和武藝高人,曾拜師於京城當時頭等撲戶宛永順“宛八爺”門下。後來,韓武死纏爛打地非要拜師於八卦掌第四代傳人張國祥大師,後又問師於第四代大師劉世魁。兩位大師教授的武藝各有不同,韓武學到了近20種細分武藝,他強調“意氣神形”於一身的修煉和統一,巧於用氣,協調合力,使內力連綿不斷,神形合一,打出剛柔之變的陰陽變化,是第五代八卦掌傳人的佼佼者,成為京城武術界一代大師。
七十年代南城八卦掌名家及弟子七十年代南城八卦掌名家及弟子
六代:騰浩林、徐斌、郭孝勇、朱定珍、張其波、詹寶貴、徐勝利、劉永和、劉永義、董文義、賈樹森、徐慶、於金、潘學植、高雲亮、董俊雄、司國棟、張鐵生、許榮清、田貴、劉廣龍、倪玉良、郭孝純、楊桂林、師秀錦、宋永剛、胡建新、關偉、關欣、畢春海、王金維、王軍、王一民、齊江濤、邵成、蘇峰、李建軍、卜金錄、劉家正、林傑、王旭、倪潤華、徐偉、王洪義、劉文學、侯玉俠、郭健、姜玲、馬艷麗等人。(以上僅為六代極少部分人之姓名,恕不能盡祥。)
七代:韓德、崔存棋、金淼、馬萬欣、張天樞、季家亮、李國岩、王大慶、劉建軍、董亞男、劉宏廣、劉永順、劉永利、徐宏、單守民、陳啟斌、趙建軍、由建京、秦霽光、魏恆建、陸建勇、於鈞剛、王雪松、李慶明、國占軍、孫會文、白玉心(女)、張曉岩、王會軍、高鵬熙、李恆喜等。(其餘之人不能盡述)

著作介紹

劉興漢先生是新中國成立後最早的一部八卦掌官方著作《游身八卦連環掌-健身篇》的主編。該書於1986年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三次重印,銷量達到近10萬冊。強身篇於1993年出版,防身篇於2010年出版,即圖中所示的《八卦掌秘訣圖譜》。新出版的《八卦掌秘訣圖譜》包含有此前出版的健身篇和強身篇,新增防身篇和軼事篇。該書是南城八卦(程派劉斌系)集體智慧的結晶,體現了南城八卦幾代人傳承下來的技藝和團結的精神。
八卦掌秘傳訣譜八卦掌秘傳訣譜
該書第一篇健身篇於24年前由南城八卦傳人組成的北京體育科學研究所八卦掌研究組24人共同編輯完成,主編劉興漢與編審王文魁,保證了該書的極高質量。後三篇由劉興漢一支主要完成,文字整理劉敏庚。同樣精彩。書中還收有程式八卦的弟子名錄。是程式八卦掌的一部從史、到論、到譜、到訣、到名錄的大百科式讀物。方便讀者了解八卦掌(程式)的全貌。
該書從程式掌入手全面講解八卦掌,對其他幾支亦有客觀公正的評價。劉興漢在該書前言中說:“董海川先師所傳八卦掌,變革分為上中下三盤掌,上盤掌為牛舌掌,大拇指押虎口,手指梢與頂齊,走陸地鶴形飛騰之術,走鶴形步。中盤掌,為三才掌,掌形虎口撐圓,豎掌五指併攏,中指與無名指縫開展,前手指梢與眼眉齊,走雞形步,前腳伸後腳緊跟步。下盤掌,為握力掌,掌心朝上呈鷹爪形,前手與肩齊,坐身蹲襠下氣行功下式,走鴕形步。初始練習八卦走樁,起足走趟泥步,如同趟泥趟水一般,走快即為連環步,然後再練三盤掌。
後輩人稱上盤掌為尹式;中盤掌為程式;下盤掌為宋式。後生們都要學習,不要分家和分派別,要堅持練習繼承把董老先師傳留的八卦掌發揚光大。”

特點

1、純八卦特點
習練八卦掌的其他流派幾乎都練習別門的東西,如參練形意拳、參練太極拳、參練六合螳螂拳、參練羅漢拳、參練炮捶、參練戳腳等等,其功夫雖然不差,但是讓人不知道其功夫到底是練什麼出來的,只能認為是綜合練出來的。而程派劉斌傳八卦掌(南城八卦掌)絕不參雜任何其他門派的東西,因此劉氏程派練出來的功夫是純八卦功夫。該派八卦掌認為,八卦門的功法宇已經很全面了,其功夫夠人練一輩子的了,用不著再參練別的門派功夫。如劉斌先生從小就跟程延華學八卦功夫,沒有跟其他武師學過,而其後的傳人王文魁、劉興漢等直系傳人也沒有學過別派功法,因此該派功法比較純粹,多年後仍能夠保持原傳八卦的特色。
2、功法最齊全
該派八卦掌體系最健全,包括基本功、八大樁、二十四式形掌(又稱24小式)、八大掌、五行三合掌、上中下三盤掌、六十四手、六十四掌、七十二腿、八卦連環掌、八卦游身掌、各式器械、單操、雙操、行樁、站樁等等。此派的基本功、套路、器械(還有雙錘、風火輪、子午龍鳳鉞等奇門兵器)可以說目前是程派八卦掌中最多最全的,程延華之後外門派的東西一點也沒有參進來。除了該門派的弟子,外人很難學全該門派的全部功法,不是該門派不教,而是學者無耐心。外門派來此門學習,一般功夫都挺好,只是修殘補缺,因此也用不著全學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