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國蘋(Marsilea minuta L.)是蘋科、蘋屬植物。由於不同季節生境的不同,形體會有如下變化:夏季生於深水中,葉片漂浮,葉柄長可達30厘米,而在淺水中,葉子挺立出水,柄長僅有8-10厘米。在冬季,生長在乾旱水田中的植株很小。
分布於舊世界的熱帶、亞熱帶地區;在中國,分布於陝西、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福建、台灣、廣東、海南。生於水塘,溝渠及水田中。
南國蘋外形討喜,姿態優美,四裂的葉片就如難得一見的四葉“幸運草”,值得開發作為盆栽、景觀等園藝之用。全草用作草料,藥用可治療炎症、水腫、蛇咬傷和皮膚損傷。
基本介紹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生長習性,繁殖方法,主要價值,保護現狀,
形態特徵
在冬季,生長在乾旱水田中的植株很小,根狀莖節間僅有1-4毫米長,葉柄僅長2-8厘米,小葉5-10毫米長,孢子果柄長約5毫米,著生於葉柄基部,通常1-2個或數個集生在一起,橢圓形,與果柄聯接處的上方有兩個齒牙狀凸起。
生長環境
生於水塘,溝渠及水田中。
分布範圍
分布於舊世界的熱帶、亞熱帶地區。
原產地:阿富汗、阿爾及利亞、印度(安達曼群島、阿薩姆邦)、安哥拉、孟加拉國、貝寧、波札那、布吉納法索、蒲隆地、高棉、喀麥隆、中非共和國、查德、中國、葛摩、東喜馬拉雅、埃及、衣索比亞、甘比亞、加納、幾內亞、幾內亞比索、日本、印度尼西亞(爪哇)、肯亞、南非(夸祖魯-納塔爾)、寮國、小巽他群島、馬達加斯加、馬拉威、馬來亞、馬里、茅利塔尼亞、模里西斯、摩洛哥、莫三比克、紐幾內亞、尼日、奈及利亞、澳大利亞(北領地、昆士蘭)、巴基斯坦、巴勒斯坦、菲律賓、盧安達、法國(留尼旺)、塞內加爾、斯里蘭卡、蘇丹、蘇拉威西、史瓦濟蘭、坦尚尼亞、泰國、烏干達、越南、西喜馬拉雅、尚比亞、薩伊。
引種地:巴西(東北部)、美國(佛羅里達州、喬治亞州)、特立尼達和多巴哥。
中國分布:陝西、安徽、江蘇、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四川、貴州、雲南、福建、台灣、廣東、海南。
生長習性
南國蘋植株呈匍匐生長,以走莖沿土壤表面向四周延伸走莖上陸續長出葉片。葉片有閉合現象,白天四片裂片平整展開呈田字形,夜間則四片裂片重疊閉合呈現葉片外緣朝上的狀態。根係為鬚根,多數自匍匐莖節上長出,但節間亦會長出不定根。大孢子囊與小孢子囊共同著生於孢子囊果中,孢子囊果呈橢圓球狀,著生於走莖上靠近葉柄處,通常在秋季長出。
南國蘋的生育狀態與其生長環境條件息息相關,特別是生長環境的水深。通常在10-15厘米以下的水深狀態下,植株呈現挺水生長;而在40厘米以上的水深,植株則呈現如睡蓮般的浮葉狀態。南國蘋的主要生長時期為5-10月,11月之後氣溫下降,南國蘋的生長也逐漸停頓,到12月低溫時期地上部逐漸萎凋、葉片黃化,僅剩黑褐色殘莖與葉柄待3月氣溫開始回升,部分殘餘未死亡的走莖便開始恢復生長,到5月梅雨時期生長最好。
南國蘋在中國台灣的生長與休眠交替非常明顯,在北部地區生長期為5-10月,休眠期主要在12-3月,中南部地區因為春季回溫快,且冬季氣溫下降較慢,所以生長期可從3-11月。
繁殖方法
南國蘋屬水生顏類,會產生孢子囊果並釋出孢子以進行繁殖,然而利用孢子繁殖需要較長的時間。而它的走莖生長快速,主莖上的側芽也容易生長,因此利用走莖扦插來進行繁殖是較佳的方式。
繁殖時取新鮮且生長勢強的走莖,截取含5-8節約20-25厘米長,如果有短側芽者更好,側芽太長則可剪下當作另一個繁殖用插穗。種植前先將走莖纏繞成直徑約3厘米的環狀,將葉柄整理至環狀走莖的同一側,種植時直接將此環狀走莖壓至介質中2厘米深以上,使葉片與葉柄上半部大部分露出介質外,原則上3-4寸盆只需一個繁殖體,而5-8寸盆則可放入3-4個,在生長旺盛的夏秋季,約2天即可恢復生長,介質的選擇並不嚴苛,只要保水性好的均可。因其不怕水的特性,可選擇一般觀賞作物無法使用的黏土來種植,繁殖適期為每年4月植株恢復生長之後至10月開始休眠之前。繁殖用種原保存可直接利用水田種植或種植在深度10厘米以上的寬大盆器中,如10厘米高之秧苗盤便是極佳的選擇,秧苗盤中放入8厘米深左右的介質,再將走莖均勻種植於盤中或各自經繞成環狀再植入介質,原則上每個秧苗盤(長×寬=30厘米×60厘米),只需種植8-10條走莖即可。
主要價值
南國蘋外形討喜,姿態優美,四裂的葉片就如難得一見的四葉“幸運草”,值得開發作為盆栽、景觀等園藝之用。全草用作草料,藥用可治療炎症、水腫、蛇咬傷和皮膚損傷。
保護現狀
保護級別:列入《中國生物多樣性紅色名錄—高等植物卷(2020)》——數據缺乏(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