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匯東灘濕地
- 外文名:Nanhui dongtan wetlands
- 面積:122.5平方公里
- 性質:野生動物禁獵區
- 所在地區:浦東新區南匯新城鎮
簡介,自然環境,人為破壞,被毀原因,專家呼籲,
簡介
上世紀末,通過圍海造田,在南至東海大橋北至浦東界河綿延50多公里的圍海堤壩內,形成了一片約15萬畝的灘涂,受雨水沖刷,灘涂逐漸演變為蘆葦叢生、候鳥成群的濕地。2006-2008年,該地區共記錄到鳥類249種。因為正好處在東亞至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的路線上,自從這片區域由海成陸,它就逐漸成為水草豐美的濕地,南匯東灘也成為市民的觀鳥勝地,並在2007年獲批為“野生動物禁獵區”。目前觀測到的包括4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23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0種上海市重點保護鳥類,還有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15種。
根據資料統計,目前在南匯東灘濕地觀測到的鳥類有250多種。其中,有記錄的包括丹頂鶴、白鶴、東方白鸛、遺鷗等4種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小天鵝、鴛鴦、黑臉琵鷺等23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上海市重點保護鳥類10種;瀕危野生動植物15種。同時,曾在此記錄到的黃嘴白鷺、三趾鷸等幾種水鳥的數量超過了其遷徙路線上種群數量的1%標準,已達到國際重要濕地標準。2008年,南匯東灘濕地被“國際鳥盟”認定為國際重要鳥區,並設定有世界自然基金會WWF(WorldWideFundForNature)觀測區。
調查結果表明,南匯東灘觀測到鳥類的單次最高紀錄達21599隻,其中屬於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3種(丹頂鶴、白鶴、東方白鶴);國家二級保護動物17種;屬上海市重點保護鳥類5種;屬瀕危野生動植物物種國際貿易公約(CITES公約)附錄一動物4種、附錄二動物11種。同時,在此記錄到的黃嘴白鶴、三趾鷸的數量,超過了其世界種群數量的1%標準,已達到國際重要濕地標準。南匯東灘禁獵區是我國南北海岸線的中點,處在候鳥東亞澳大利亞遷徙路線上,是候鳥南遷北往的重要中轉站。其泥沙淤積迅速,成為本市灘涂濕地資源最為豐富的區域之一。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則把這裡定為“河口綜合管理示範點”,欲推動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禁獵區內水鳥栖息地基礎生境營造和管護。
眾多的候鳥聚集在這裡,讓南匯東灘濕地成為了上海一個重要的野鳥觀賞地。這裡被鳥友認為是大陸上水鳥最佳觀賞地,且全年適合觀鳥,一天約能觀察到40至50種鳥類。WWF世界自然基金會則把這裡定為“河口綜合管理示範點”,欲推動長江生物多樣性保護及禁獵區內水鳥栖息地基礎生境營造和管護。南匯東灘也一度成為申城第一的“鳥類天堂”,2009年度上海市水鳥同步調查結果顯示,無論水鳥種類還是數量(92種37895隻次),南匯東灘野生動物禁獵區均超崇明東灘鳥類自然保護區。
自然環境
近10年來,在南匯東灘監測到的上海首次發現的鳥類種類近30種。今年,截至目前,已經找到了5種首次發現的鳥類,分別是棕腹大仙鶲、華西柳瑩、藍鵐、鴉嘴卷尾、中賊鷗。海堤外的鳥冬季一般就是雁鴨類,如斑嘴鴨、綠頭鴨、綠翅鴨等,在每年4-5月、8-10月的遷徙期,則是紅頸濱鷸、環頸鴴、黑腹濱鷸為主的鴴鷸類;在海塘裡面的濕地,鳥類代表則是一年四季可見的鷺類,如白鷺、蒼鷺等,在夏季時,海塘內水域還會有一定數量的燕鷗,以白翅浮鷗、須浮鷗為主。而且,除了海塘兩側,在臨近的滴水湖,在冬季還有很多骨頂雞和羅紋鴨。此外,南匯東灘的蘆葦叢中有很多林鳥,例如棕頭鴉雀、震旦鴉雀、中華攀雀、棕扇尾鶯、褐頭鷦鶯等,夏季時還會有東方大葦鶯和大杜鵑來。
南匯東灘有著典型的沿海灘涂濕地生態環境,使之成為過境候鳥南遷北往重要的中轉站。這裡植被豐富,主要以蘆葦群落、海三棱藨草群落等為主。同時,這裡還是上海底棲動物資源最為豐富的區域之一,底棲動物有軟體動物、甲殼類、多毛類和魚類等100餘種。這些為候鳥提供了休息場所和食物,吸引了大量鳥兒在此停歇、覓食、棲息。每年秋冬季節,候鳥們南飛至此,體力已消耗殆盡,南匯東灘濕地成為他們抵達目的地之前的最後一個補給點。它們在此休憩一兩個月,再繼續向南飛去。而到來年春天,南匯東灘濕地又成為鳥兒們飛回北方時的第一個停歇處,它們同樣在此休整一段時間,再飛往北方。還有一些鳥兒,會停下來在此越冬。並有眾多的林鳥和蒼鷺等,以此為家,常年生活在南匯東灘。由於氣候原因以及一路上濕地資源減少等因素,能飛到南匯東灘的鳥兒正在減少。2015年,南匯東灘監測到的鳥類數量將近40萬隻,2016年為41.8萬隻。而曾經,一年監測到的鳥類數量達上百萬隻。
人為破壞
近幾年,在南匯東灘因非法捕獵野生鳥類而被捕並追究刑責的超過了20人。曾經有一名盜獵者因非法捕獵14隻國家二級保護動物鴛鴦而獲刑5年。
由於南匯邊灘圍墾數年,原本圍堤內大部分灘涂濕地生境已逐步乾涸、蘆葦叢生,並逐步為工程所利用。為此,2009年,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管理站協同華東師範大學等科研部門,在南匯東灘禁獵區近4500畝的地區開展了濕地鳥類棲息地的營造和修復工作。通過地勢塑造、植被控制、水位調控等諸多措施的實施,營造出淺灘沼澤、深水區、蘆葦區等多個不同的生境,成功招引了國家重點保護野生鳥類東方白鸛、小天鵝、黑臉琵鷺、白琵鷺等珍稀鳥類在此棲息越冬。事實證明,這些努力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據統計,在經歷了鳥類大幅減少的3年後,2009年對水鳥同步調查,在南匯東灘共觀測到4萬隻,2010年3萬隻,首次有了大幅提高。2013年,南匯東灘濕地將啟動復耕,復耕面積達7000畝,包括這塊鳥類棲息地核心區的大部分面積未來都將成為稻田。
作為上海市最重要的原生態濕地之一,南匯東灘由於不斷被規劃,甚至“出租”被圈成魚蟹之塘,適合鳥類生存的空間已嚴重萎縮,候鳥數量比往年同期減少了三分之二。而近日,一個更大的噩耗傳來:明年開春,包括大部分鳥類棲息地核心區域在內的近7000畝土地將復墾種植水稻。
據介紹,早在多年前,南匯東灘濕地禁獵區中的部分土地已被當地相關部門承包給了水產養殖戶,導致在木棧道的北邊,有大量濕地被用來養殖魚蝦蟹類的水產,而今年,木棧道南面的區域,也開始有許多外來人員在濕地中私放魚苗。濕地變魚塘後,水位太高,水鳥無法棲息,而大量魚苗放入濕地,啃食了大量水草,導致鳥兒沒有食物。到了魚蟹成熟捕撈的季節,漁民們更是直接將水抽乾,大片大片濕地乾涸。
南匯東灘面臨的更大威脅還來自從未間斷的土地開發,這122.5平方公里的禁獵區範圍內,濕地蘆葦正日益減少,工業開發和農田卻在增多。根據我國現行法規規定,自然保護區核心範圍內嚴格禁止生產活動,禁獵區僅禁止違法獵捕各種野生動物的行為。劃建禁獵區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也沒有設定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關的各種限制條件,禁獵區內一切社會經濟發展仍可以按原定規劃實施,不受建禁獵區影響。
如此一來,在土地資源稀缺、經濟發展需求居高的上海便導致了一個異常嚴峻的問題,禁獵區的商業開發事實上並不觸犯法律,這也是相關部門有底氣與理由,不斷規劃、處置破壞這片濕地區域的根本原因與前提。.
被毀原因
1、不合理的規劃導致圍墾速度過快
據2011年03期《上海國土資源》中,徐俊傑、陳勇《基於RS與GIS的南匯東灘圍墾研究》一文介紹,近30年來南匯東灘的圍墾過程呈現“由慢至快”的發展趨勢,到了2002~2005年這個速率更是達到了驚人的35.27倍。圍墾速度遠遠大於淤積速度,而經研究,每年8平方公里的圍墾速度才較為適宜南匯東灘。 “為了將濕地變良田,連線大海的涵洞被堵死,海水進不來,而濕地也變旱地。,2007年以後,大片的濕地被改造成良田和工業用地。
“這122.5平方公里的禁獵區內,2007年適宜鳥類生存的約100平方公里,而到了2012年估計不足20平方公里。如果再以這樣的態勢發展下去,不出兩三年,幾乎所有的濕地都將消失。”這位工作人員給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在2006年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進行的野鳥同步調查中,南匯東灘共觀測到水鳥5.7萬隻,2007年3.8萬隻,2008年僅2.5萬隻。
據2011年03期《上海國土資源》中,徐俊傑、陳勇《基於RS與GIS的南匯東灘圍墾研究》一文介紹,近30年來南匯東灘的圍墾過程呈現“由慢至快”的發展趨勢,到了2002~2005年這個速率更是達到了驚人的35.27倍。圍墾速度遠遠大於淤積速度,而經研究,每年8平方公里的圍墾速度才較為適宜南匯東灘。 “為了將濕地變良田,連線大海的涵洞被堵死,海水進不來,而濕地也變旱地。,2007年以後,大片的濕地被改造成良田和工業用地。
“這122.5平方公里的禁獵區內,2007年適宜鳥類生存的約100平方公里,而到了2012年估計不足20平方公里。如果再以這樣的態勢發展下去,不出兩三年,幾乎所有的濕地都將消失。”這位工作人員給記者提供了一組數據,在2006年上海市野生動植物保護站進行的野鳥同步調查中,南匯東灘共觀測到水鳥5.7萬隻,2007年3.8萬隻,2008年僅2.5萬隻。
2、濕地被當地政府不斷地開發盈利
南匯東灘濕地有著豐富的生物資源,早在2007年,原南匯區政府就將南匯最東部122.5平方公里狹長地帶設為禁獵區,WWF在最適宜觀鳥的南匯嘴觀海公園北面濕地區域豎了一塊牌子,被環保人士譽為“南匯東灘濕地核心區”。
從2012年夏天起,棲息地核心區域的環境就開始惡化,這片核心區是122.5平方公里禁獵區內最適合鳥類生存的地區。據介紹,早在多年前,禁獵區中的部分土地已被南匯新城鎮當地相關部門承包給了水產養殖戶,導致在木棧道的北邊,有大量濕地被用來養殖魚蝦蟹類的水產,木棧道南面的區域,也開始有許多外來人員在濕地中私放魚苗。濕地變魚塘後,水位太高,水鳥無法棲息,而大量魚苗放入濕地,啃食了大量水草,導致鳥兒沒有食物。到了魚蟹成熟捕撈的季節,漁民們更是直接將水抽乾,大片大片濕地乾涸。
“南匯東灘面臨的更大威脅還來自從未間斷的土地開發。”這122.5平方公里的禁獵區範圍內,濕地蘆葦正日益減少,工業開發和農田卻在增多。
南匯東灘濕地有著豐富的生物資源,早在2007年,原南匯區政府就將南匯最東部122.5平方公里狹長地帶設為禁獵區,WWF在最適宜觀鳥的南匯嘴觀海公園北面濕地區域豎了一塊牌子,被環保人士譽為“南匯東灘濕地核心區”。
從2012年夏天起,棲息地核心區域的環境就開始惡化,這片核心區是122.5平方公里禁獵區內最適合鳥類生存的地區。據介紹,早在多年前,禁獵區中的部分土地已被南匯新城鎮當地相關部門承包給了水產養殖戶,導致在木棧道的北邊,有大量濕地被用來養殖魚蝦蟹類的水產,木棧道南面的區域,也開始有許多外來人員在濕地中私放魚苗。濕地變魚塘後,水位太高,水鳥無法棲息,而大量魚苗放入濕地,啃食了大量水草,導致鳥兒沒有食物。到了魚蟹成熟捕撈的季節,漁民們更是直接將水抽乾,大片大片濕地乾涸。
“南匯東灘面臨的更大威脅還來自從未間斷的土地開發。”這122.5平方公里的禁獵區範圍內,濕地蘆葦正日益減少,工業開發和農田卻在增多。
3、不合理的開發導致外來物種泛濫嚴重
南匯東灘在促淤過程中,作為外來物種的互花米草擴散嚴重,完全占領了新形成的灘涂(比如南匯嘴觀海公園以南的區域)。互花米草區域非常不適合鳥類的生存,而本地植物蘆葦和海三棱藨草是眾多候鳥生活的樂園。互花米草嚴重抑制了這些本地植物的生長,影響了包括候鳥在內的各種灘涂生物的生存,不用多久就會形成嚴重的生態災難,造成難以想像的生態和經濟損失。
4、適用於禁獵區的法律存在漏洞
濕地被承包給養殖戶難道無法可依?答案又是否定的。並非無法可依,然而這個“法”卻起不到保護的作用。南匯東灘濕地的情況與崇明東灘鳥類保護區完全不同。由於南匯東灘面積巨大,且是原生態形成的濕地,可供鳥類棲息中轉的土地大都呈狹長區域,並零散分布,不具備成立自然保護區的條件,因而被確認為“禁獵區”。然而雖然禁獵區和自然保護區有著同等重要的法律地位,但在管理執行上卻有著迥然不同的待遇。
根據我國現行法規規定,自然保護區核心範圍內嚴格禁止生產活動,禁獵區僅禁止違法獵捕各種野生動物的行為。劃建禁獵區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也沒有設定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關的各種限制條件,禁獵區內一切社會經濟發展仍可以按原定規劃實施,不受建禁獵區影響。
如此一來,在土地資源稀缺、經濟發展需求居高的上海便導致了一個異常嚴峻的問題,禁獵區的商業開發事實上並不觸犯法律,這也是南匯新城當地相關部門有底氣與理由,不斷規劃、處置這片濕地區域的根本原因與前提。
濕地被承包給養殖戶難道無法可依?答案又是否定的。並非無法可依,然而這個“法”卻起不到保護的作用。南匯東灘濕地的情況與崇明東灘鳥類保護區完全不同。由於南匯東灘面積巨大,且是原生態形成的濕地,可供鳥類棲息中轉的土地大都呈狹長區域,並零散分布,不具備成立自然保護區的條件,因而被確認為“禁獵區”。然而雖然禁獵區和自然保護區有著同等重要的法律地位,但在管理執行上卻有著迥然不同的待遇。
根據我國現行法規規定,自然保護區核心範圍內嚴格禁止生產活動,禁獵區僅禁止違法獵捕各種野生動物的行為。劃建禁獵區所依據的法律、法規、規章也沒有設定與社會經濟發展相關的各種限制條件,禁獵區內一切社會經濟發展仍可以按原定規劃實施,不受建禁獵區影響。
如此一來,在土地資源稀缺、經濟發展需求居高的上海便導致了一個異常嚴峻的問題,禁獵區的商業開發事實上並不觸犯法律,這也是南匯新城當地相關部門有底氣與理由,不斷規劃、處置這片濕地區域的根本原因與前提。
專家呼籲
生命科學專家:動態保護濕地
華東師範大學生命科學院王天厚教授參與主導了2008年南匯東灘濕地修復項目,他已經帶領他的團隊研究十年,其提出“動態保護”的概念主張讓鳥類棲息地“出一塊保一塊,圍一塊留一塊”。
“上海的海灘、濕地是每年向外擴展和自然成長的,我們可以圍墾,但要和保護同時進行,在海岸自然向外擴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人造出淤,在海岸帶建造釘子壩,促進泥沙沉積,成為鳥類棲息地。等到海岸面積再度增加,可以留下一部分的淺灘和濕地後進行圍墾,而在圍墾完成後,這片地區還需要時間來沉降,可將其作為鳥類的暫時棲息地,幾年後用於工業。這樣,不斷外溢的棲息地可以滿足鳥類的生存,也能給圍墾留下空間。
他認為,“動態保護”不僅僅適用於南匯東灘,同時適用於上海各個濕地灘涂,希望藉此能找到鳥類生存和經濟開發的平衡點。“動態保護”方案目前已移交給相關部門。“南匯東灘這是一塊非常好的濕地,開發得好可以為當地政府帶來更大的經濟利益。如果因為一點點經濟利益而將鳥趕走,那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
WWF:儘快出台濕地保護法
中國東部濱海濕地是史詩般的候鳥長途遷徙生命線中重要的一環,然而過度的開發讓越來越多的候鳥失去棲息地。生態學專家稱,如果灘涂繼續消失,候鳥飛越幾千公里來到這裡,卻找不到食物,再繼續飛,還是沒有食物,等待它們的只有死亡。
為了不讓中國東部沿海,成為史詩般的遷徙鏈的終點,WWF官員與國家林業局早先共同組織了三次長江中下游水鳥同步調查,並提出了“建立一條像耕地紅線一樣的濕地紅線”。而“紅線”概念的提出,也讓更多環保人士看到了我國目前法律對這一領域監管的空白。
據了解,中國早於2001年左右就已啟動國家層面的濕地保護條例制訂,十年來《國家濕地保護條例(徵求意見稿)》幾易其稿,但目前尚無出台時間表。業內人士透露,由於國家的國土、環保、水利、林業、海洋等多個部門都有濕地管理職能,各部門雖對立法推動濕地保護達成基本共識,但對具體條款卻屢存爭議,這也直接導致我國相關法律的缺失。
“這裡不僅僅是野生動物的家園,也是大自然留給2300萬上海人的一道生態屏障。如果失去南匯東灘這樣的灘涂濕地,上海在面對未來可能的氣候影響時將更加不堪一擊。”
“上海的海灘、濕地是每年向外擴展和自然成長的,我們可以圍墾,但要和保護同時進行,在海岸自然向外擴展的過程中,可以通過人造出淤,在海岸帶建造釘子壩,促進泥沙沉積,成為鳥類棲息地。等到海岸面積再度增加,可以留下一部分的淺灘和濕地後進行圍墾,而在圍墾完成後,這片地區還需要時間來沉降,可將其作為鳥類的暫時棲息地,幾年後用於工業。這樣,不斷外溢的棲息地可以滿足鳥類的生存,也能給圍墾留下空間。
他認為,“動態保護”不僅僅適用於南匯東灘,同時適用於上海各個濕地灘涂,希望藉此能找到鳥類生存和經濟開發的平衡點。“動態保護”方案目前已移交給相關部門。“南匯東灘這是一塊非常好的濕地,開發得好可以為當地政府帶來更大的經濟利益。如果因為一點點經濟利益而將鳥趕走,那是一件非常遺憾的事。”
WWF:儘快出台濕地保護法
中國東部濱海濕地是史詩般的候鳥長途遷徙生命線中重要的一環,然而過度的開發讓越來越多的候鳥失去棲息地。生態學專家稱,如果灘涂繼續消失,候鳥飛越幾千公里來到這裡,卻找不到食物,再繼續飛,還是沒有食物,等待它們的只有死亡。
為了不讓中國東部沿海,成為史詩般的遷徙鏈的終點,WWF官員與國家林業局早先共同組織了三次長江中下游水鳥同步調查,並提出了“建立一條像耕地紅線一樣的濕地紅線”。而“紅線”概念的提出,也讓更多環保人士看到了我國目前法律對這一領域監管的空白。
據了解,中國早於2001年左右就已啟動國家層面的濕地保護條例制訂,十年來《國家濕地保護條例(徵求意見稿)》幾易其稿,但目前尚無出台時間表。業內人士透露,由於國家的國土、環保、水利、林業、海洋等多個部門都有濕地管理職能,各部門雖對立法推動濕地保護達成基本共識,但對具體條款卻屢存爭議,這也直接導致我國相關法律的缺失。
“這裡不僅僅是野生動物的家園,也是大自然留給2300萬上海人的一道生態屏障。如果失去南匯東灘這樣的灘涂濕地,上海在面對未來可能的氣候影響時將更加不堪一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