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新變化,實質,解決的途徑,
歷史
第二次世界大戰前,南方國家大都是北方國家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受北方國家的統治與剝削,長期處於貧窮落後的狀態。戰後,廣大南方國家雖然取得了政治獨立,但經濟狀況並沒有根本改變,在國際經濟體系中仍處於不平等的地位。他們要求發展獨立的民族經濟,鞏固已經取得的政治獨立,在國際經濟體系中取得平等的地位。1955年萬隆會議通過決議,明確提出大小國家一律平等,在相互尊重國家主權和互利的基礎上實行經濟合作,採取集體行動穩定原料價格等原則。60年代南方國家逐步組織起來,先後建立了石油、咖啡、花生、可可等輸出國組織,1964年在聯合國第一次貿易和發展會議上成立了七十七國集團。南方國家在國際原料貿易領域中,逐步展開了反控制、反剝削、維護本國經濟權益的鬥爭。70年代,南方國家在國際經濟領域中的鬥爭進入新階段。1973年阿拉伯產油國家以石油為武器,促進了開發中國家在經濟領域的聯合行動。1974年第六屆特別聯大通過了《建立新的國際經濟秩序宣言》和《行動綱領》,標誌著南北關係問題被正式提上了國際議事日程。南北談判深入發展到原料、貿易、技術轉讓、國際貨幣金融等各個領域。1975年12月和1977年 5月在巴黎舉行了國際經濟合作會議,有19個南方國家和 8個北方國家與國家集團參加。1981年10月在墨西哥坎昆舉行關於合作與發展的國際會議,有14個南方國家和 8個北方國家參加,但這兩次會議都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成果。80年代以來,南方國家經濟發展面臨貿易、債務和國際金融諸方面的巨大困難,它們在繼續推動南北對話的同時,連續召開南南會議,把重點轉向加強集體自力更生、實現南南合作方面。
20世紀70和80年代,經過各方面的努力,南北關係的發展取得一些成果。如非洲、加勒比和太平洋地區國家集團和歐洲共同體於1975、1979、1984年連續簽署和實行的三個《洛美協定》就是一個例子。再如1981年 9月聯合國最不已開發國家問題會議通過的《20世紀80年代支援最不已開發國家新的實質性行動綱領》,歐洲共同體和日本等國都承擔了幫助最不已開發國家經濟發展的義務。在其他具體問題上也有一些成果。80年代以後,南北差距繼續擴大。貿易條件的惡化,保護主義的蔓延,資金轉移和技術轉讓條件的苛刻,以及世界性通貨膨脹,經濟危機的轉嫁和沉重的債務問題,這些都是南方國家發展經濟的嚴重障礙。這種情況繼續發展下去,已開發國家的經濟也將大受影響,甚至可能引起資本主義世界的經濟大危機。
新變化
冷戰後南北關係的新變化。冷戰後南北關係出現了不同以往的變化,表現在:第一,南北關係中的政治問題日益突出。冷戰時期,東西關係威脅著世界和平,和平問題成為世界政治的頭等大事,南北關係中的政治問題處於次要地位。冷戰後,已開發國家將意識形態和安全、軍控的重點由前蘇聯和東歐國家轉向開發中國家,從而使開發中國家與已開發國家在政治領域的矛盾突出出來。第二,南北經濟矛盾依然存在,但出現了與冷戰時期不同的特點。南方國家關於建立國際經濟新秩序的鬥爭已經從經濟領域擴展到國際經濟、政治領域。債務問題已成為南北關係中的一個重要問題,北方國家和一些國際金融機構紛紛採取措施以緩解債務危機。國際資金流向出現了從南方國家向北方國家回流的變化,使南方國家更加缺少發展資金,並承受著來自北方債權國的沉重壓力。南北貿易摩擦增加,環保問題成為南北關係中的一個突出的新問題。第三.南北對話與合作關係加強。北方國家從自身的利益出發,開始重視加強南北合作。美國總統柯林頓任內兩次訪問非洲是一個典型的例子。2000年6月,歐盟15國與非、加、太地區77個國家簽署了用以代替《洛美協定》的為期20年的《科托努協定》。第四.區域內或集團內的南北關係有所發展。第五.由於科技革命的發展,新材料新能源的不斷湧現及產業集約化的發展使已開發國家對開發中國家依賴性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