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充市南部縣大橋鎮

大橋鎮地處縣西北部,距縣城43公里,東與巨觀鄉、雄獅鄉相連,南接石泉鄉,西與柳驛鄉接壤,北與永紅鄉交界。幅員面積27.5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10,049.8畝,總人口13,599人,3,811戶,轄新井、龍泉、封鑾、方金、四面、蓮池、翰林、武曲、老君、石橋、風雲、盤河、翠屏、莊子、依東15個村,1個居委會,75個社,主要農產品有水稻、小麥、油菜、生豬、禽蛋、蔬菜、大棗、核桃、藥材、南瓜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南充市南部縣大橋鎮
  • 外文名稱:DaQiao Town
  • 行政區類別:建制鎮
  • 所屬地區:南充市南部縣
  • 下轄地區:南部縣大橋鎮
  • 電話區號:0817
  • 地理位置:位於南部縣城西約45公里處
  • 面積:27.55平方公里
  • 人口:13,599人
  • 著名景點:太乙園
  • 機場:南充高坪機場
  • 火車站:南部站
  • 車牌代碼:川R
  • 學校:大橋國中
大橋鎮的歷史,大橋鎮遺蹟,

大橋鎮的歷史

大橋鎮位於南部縣城西約45公里處。秦末建場,西漢時稱政教鄉,唐時為王井鎮,宋為封山鎮,清朝和民國時期為大橋,1990年改為大橋鎮。“大橋”鎮名來源有二:其一是大橋場西側有一荃子山石樑,在閬中經大橋到成都的古驛道上,石樑著拱橋,橋長十多米寬二米、高兩米許,首尾不可互見,足見之“大”,故稱“大橋”。其二是西漢時,譙姓為當時充國第一大姓,而取其集鎮為大橋,即大譙之諧音。因橋在山樑,橋下無河無水,又稱旱橋,因修村公路,橋已毀壞,但其名卻沿襲至今。
唐高祖武德元年(618)曾置新井縣於大橋鎮,因境內多鹽井,故以新井名之,現有約1平方公里新井縣遺址。古新井縣址在逍遙觀、金魚山、火盆山三山之間,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此溪上為轉轉河,此乃新井縣址,城正東五公里是依東山,海拔620米,正西是老君寨,海拔640米,正南方有封鑾寺、翠屏山,正北有四面山,四圍是天然屏障。離大橋場三公里,正中突起一巔高數百米,四面陡峭如削,山頂有石砌山廟,內塑老君、牛王像,在懸崖腰間有洞三口,寬六七米,深三四米。此山只有一面有一米寬的石梯可上,並有石寨門,門兩側各有一岩洞可容二三人。山上林木茂盛,鮮花叢生,一年四季鳥語花香,宛若仙境。境內翠屏山山勢巍峨,崗嶺蜿蜒二里余,形為驚蛇出洞。四周群山環抱,山嶺四周有寬闊的高台平地,山勢寬廣,居高臨下,據傳盛唐時,樊梨花帶兵西征,曾在此駐馬宿營。

大橋鎮遺蹟

大橋鎮是北宋陳氏父子陳省華、陳堯叟、陳堯佐、陳堯咨一門兩狀元兩宰相生活過的地方。古鎮保留有較多的與陳氏有關的遺蹟,主要有金魚橋、龍橋、三洞九步橋、三元石筍、漱玉岩(三陳讀書處,洞內歷代題詠甚多,頂部還刻有日、月、星辰等圖案,另有3個石孔,傳說為陳氏兄弟讀書效古人“頭懸樑”之處)、思鄉井(整石鑿成,口小腹廣,水味甘美,冬暖夏涼,大旱不竭。傳說陳母隨之居京,病中思飲家鄉水,其子陳堯叟馳驛馬取此井水至京,母飲之病癒,乃名“思鄉井”)。歷代名人雅士如寇準、喻迪聖、黃敦禮等留下了大量詠贊大橋及三陳的詩歌。這裡有南部著名的十四景之二“金魚桃浪”、“三元石筍”。瑞筍灣保存有一套古民居,門窗上面有精美的雕刻。金魚山上保存有著名莊園——莊子灣的六扇窗雕,工藝精美,人物雕刻栩栩如生;有三陳祖先陳翔墓碑。大橋場頭金魚山麓佛兒岩有石刻十餘尊。縣內保存有《陳氏族譜》。《陳氏族譜》為12卷本,內容完整,包括原序、凡例、治家格言、家法條規、派行、續修譜序、三陳實錄、簪纓、遷移、節孝、服制、山圖、府圖等章節。為清代鹹豐八年陳氏合族重鐫,豎排繁體,雕版印刷。大橋特產胡氏豆瓣醬。色味俱佳,舊時售豆瓣醬常用草紙或油紙包,濕不透紙,油不沾手,有揭蓋十里香之美譽,它有郫縣豆瓣和臨江豆瓣無法相比的優勢,不僅可供炒菜用,還可做下飯和涼拌菜的極佳調味品。此豆瓣製作方法緣於唐朝宮中李塑傳於大橋胡姓人家,名“宮廷豆瓣”,十分暢銷,久盛不衰,現雖建有相當規模的“胡氏豆瓣廠”仍滿足不了市場的需求。
是-·陳堯叟,-·陳堯佐,-·陳堯咨的故鄉。北宋初年,三兄弟相繼登第為兩狀元一進士,其中兩人官至宰相。
鎮內有初級中學1所,教學班12個,其中獲得中級以上職稱的10人,向上級學校輸送新生600人,全鎮國小8所,教師75人,獲得中級職稱26人,全鎮在校學生2300人,入學率100%,已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森林公園一個(依東山),文化公園2個(金魚山、逍遙觀),-紀念館一個(武曲山)有鎮級衛生院1所,村級醫療站4個,醫療點16個,共有醫務工作者56人,敬老院1所,贍養“五保”老人4人。民政救濟78戶89人,發放救濟物折合人民幣3000多元。鎮有文化中心1個,村級文化室16個,文藝骨幹3支,40餘人,農民業餘男子籃球隊1個,女子籃球隊1個,桌球隊3個,舞龍隊3支,綜合性娛樂場4個,鎮老年健身活動廣泛開展。

全鎮2004年國內生產總值6,500萬元,比上年增長8.2%,農業總產值3,787萬元,其中種植業1,822萬元,養殖業1,965萬元;鄉鎮企業86個,實現銷售收入4,500萬元,利稅430萬元。全年糧食總產量6,500噸,生豬出欄1.2萬頭,水產80噸,實現財政收入17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44元。
最佳化結構
全鎮以基地建設帶動產業結構調整,是全縣乾果、退耕還林工程、蔬菜生產基地,已形成產業化,主要有3,200畝退耕還林環保基地,1800畝南瓜種植基地,2500畝優質大棗乾果基地,1,500畝海椒種植基地,1,000畝豆類基地。LY、DLY優質肉豬繁育基地,鎮政府堅持“把結構調優、規模調大、檔次調高”的思想,大力發展二、三產業,使產業比例達到4:3:3。
社會事業
2004年在鎮個體、私營企業打工150人,工資總額52萬元,外出務工5,000人,創收5,200萬元。.
大橋鎮區劃
511321124001 121 金魚街社區
511321124200 122 新井村
511321124201 122 龍泉村
511321124202 122 封鑾村
511321124203 220 方金村
511321124204 220 四面村
511321124205 220 蓮池村
511321124206 220 翰林村
511321124207 220 武曲村
511321124208 220 老君村
511321124209 220 石橋村
511321124210 220 風雲村
511321124211 220 盤河村
511321124212 220 翠坪村
511321124213 220 莊子村
511321124214 220 依東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