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南京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南京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是由南京理工大學和南京市白下區人民政府共同發起創辦,於2001年4月經市政府批准掛牌成立,2002年2月被批准為"江蘇省大學科技園",並作為我省2002年唯一推薦參加國家大學科技園評審的單位,已於同年5月被科技部、教育部批准列入"國家大學科技園"建設序列。2003年6月被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准為全國首家依託大學科技園創辦的"國家專利產業化試點基地"。2003 年 7 月,通過國家科技部、教育部專家組的評估(驗收),2003 年10 月,國家科技部、教育部正式授予“南京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銘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
  • 創辦團隊:南京理工大學、白下區人民政府
  • 依託學校:南京理工大學
  • 成立時間:2001-04
  • 優勢:四園合一
  • 宗旨: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
特色優勢,宗旨,招商引資,管理機制,領導班子,運行機制,園區規劃,發展目標,特色優勢,環境優勢,系統集成優勢,軍轉民技術,自主智慧財產權,綜合服務優勢,

特色優勢

南京理工大學科技園的特色優勢是:形成了由校園、創新園、服務園和創業園等"四園合一"的整體優勢;構建了主體集成、功能集成、資源集成、體系集成和機制集成的系統集成優勢;突出了重點發展軍轉民與軍民兩用高新技術的科技優勢;強化了智慧財產權戰略為園區建設與發展保駕護航的支撐優勢。

宗旨

南京理工大學科技園的宗旨是:深入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教興國"戰略方針,按照現代科技創新和成果孵化轉化的理念,營造優越的環境氛圍,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產學研結合為途徑,以科技創新為手段,以機制創新為動力,重點發展"光電與電子信息、機電一體化與先進制造、新材料、環保與節能、軍轉民與軍民兩用"等領域中的高新技術和高科技產品,加速高新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成為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和面向全國服務的新亮點。
經過充分論證,南京理工大學科技園規劃建設位於白下區東南部,毗鄰南京理工大學的兩塊地域內,規劃總面積約3000畝,由研發孵化基地和成果中試轉化基地兩部分組成。其中:研發孵化基地位於光華路東段兩側區域內,占地約300畝,已形成首期2.2萬平方米的孵化用房;成果中試轉化基地位於繞城公路以外、雙其路以東、運糧河以內的石山村地域內,規劃面積約2700畝,規劃總面積設計正在實施過程中。

招商引資

園區招商引資取得重大進展。南京理工大學、南京航空航天大學、28所及社會力量創辦的120家高科技企業相繼落戶園區,註冊資本逾4億元。已先後與美國、德國、英國、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多家客商和投資機構就園區合作開發、城市環境亮化、電動汽車、生物工程和IT產業等領域項目簽訂了合資、合作意向,協定利用外資1.5億美元。園區正著手啟動政府為投資人服務、學校資源共享服務和社會中介增值服務"三位一體"的科技創新服務體系平台建設。

管理機制

領導班子

南京理工大學科技園管理委員會負責人
主 任
王曉鋒(南京理工大學校長 南京理工科技園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副主任
刁海捷(南京市白下區副區長 南京理工科技園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
南京理工科技園股份有限公司負責人
總 經 理
施智勇
副總經理
宗建鋒

運行機制

本著"公開、公正和公平"的原則,大學科技園面向社會開放,建立任務招投標制度,擇優挑選承擔單位和承擔人實體機構逐步建成現代企業制度,實行資產股份化運作有利於做到產權明晰、責權透明、管理科學,以適應競爭發展。
評價機制
大學科技園建立重大工程建設和契約項目的質量評價體系、園區發展速度評價體系和年度目標與任務的評價體系,配套獎勵辦法,明確責權利,鼓勵先進,賞罰透明。
監督機制
大學科技園實行整體規劃和環節運作,強化職能,管理部門對重大工程任務和契約項目進度和質量進行督查,定期通報,儘量避免風險產生或將風險降到最低的程度。
激勵機制
大學科技園實體機構均實行科技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個人分享股權收益及鼓勵科技人員入園創新、創業的激勵機制。股權收益分享比例執行國家和地方政府的現行規定,以充分調動和發揮科技人員和經營管理人員的創新潛力和積極性。
大學科技園以“技術資本產業資本金融資本”相融合為運行模式,以“‘官、產、學、研、金’緊密結合、優勢互補、強強聯合、共求發展”為園區發展理念,以股份制及市場化運作為運行機制,以“以人為本、求實創新、團結協作、爭創一流”為園區文化建設內涵,通過學校科技資源與社會資源的有機整合,加速科技成果的轉化,回饋社會。

園區規劃

緊緊依託南京理工大學的學科、科技和人才等優勢條件,積極爭取國家、地方政府和社會力量的大力支持,走開放式辦園之路,加速高校優勢資源與社會優質資源的有效整合,更好地釋放出高校作為科技創新源頭的巨大潛能,促進高新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提升區域經濟發展的地位與實力。具體包括六個定位:
主體定位以南京理工大學和白下區人民政府為主辦方:"官、產、學、研、金"多方聯合創辦。
目標定位:建成具有創新性、競爭性、示範性的國家級大學科技園。成為國家和地方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化的人才源、項目源。
功能定位:高新技術項目的研發與孵化、高新技術企業的培育與孵化、高新技術成果的輻射與轉化、創新與創業人才的培養與培訓。
模式定位:"市場+技術+資本",努力實施"資源、資產、資本"三者有機結合的新模式。
重點定位:重點發展領域包括,光電與電子信息技術、機電一體化與先進制造技術、新材料技術、環保與節能技術、軍轉民與軍民兩用技術。
環境定位:氛圍優越,信息暢通,政策寬鬆,機制靈活,服務到位。

發展目標

第一階段:初創期
重點建設南京理工大學科技園。
主要任務:研究大學科技園的發展戰略,明確目標與定位;編制科技園建設與發展總體規劃和基本建設規劃;基本完成南京理工大學科技園孵化器建設;研究探索科技園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初步形成基礎設施與房地產開發、創業與風險投資、技術創新孵育服務、企業經營、商貿、金融、諮詢、中介、生活後勤服務、人才培訓與交流服務等綜合服務體系;完成創新園、服務園區建設。
基本目標:建設10萬平方米的孵化場地及附屬設施; 在孵企業達到100個;優勢學科的重點實驗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導入孵化器;入園產業化項目20個;園區技工貿年總收入突破10億元。
第二階段:發展期
在與南京理工大學合作向更高層次發展的同時,積極尋求與南京航空航天大學、解放軍理工大學等區內其他高校和研究所合作,再建設幾個新的孵化器。
主要任務:推動發展模式從“一校一園”向“多校一園”轉化,建成布局合理的多個孵化器,形成孵化分散、產業集中、專業細分的發展格局;積極探索服務體系規範化、市場化、專業化連鎖經營的模式;資本運作力求有所突破;產業化基地建設與開發形成2500畝左右的規模。
基本目標:孵化場地及附屬設施達30萬平方米;在孵企業達到300個;入園產業化項目達到100個;園區技工貿年總收入達到50億元,利稅10億元;力爭科技園內有2-3個企業上市融資
第三階段:成熟期
主要任務:孵化器建設向專業化、國際化方向發展;積極尋求與國際資本的融合和交流;科技園區技術創新、產業布局、人才匯集、綜合服務、生態環境達到國內一流水平。
基本目標:孵化場地及附屬設施達50萬平方米;專業化孵化器不少於10個;在孵企業達到500個;產業化項目達到200個;園區技工貿年總收入達到100 億元,利稅20億元;園區內多家企業在海內外上市。

特色優勢

環境優勢

南京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已形成校園、創新園、服務園、創業園"四園合一"的整體優勢,校園與創新園一牆之隔,師生員工由校區進園區創新、創業僅需步行5-10分鐘。創新園區與創業園區之間架設高架通道,直線距離700多米。
園區直通滬寧高速公路、機場高速、長江大橋、二橋、車站,交通十分便利。並在南京市由浦口高新區、仙林大學城、新港開發區、江寧開發區構架的高新技術孵化帶和產業化走廊沿線,符合南京市政府的總體規劃,有著較強的區位優勢和輻射力。

系統集成優勢

功能集成
形成了集"創新、創業、綜合服務"三大功能於一體的高新技術園區,加快產生"矽谷"效應。
要素集成
搭建了"市場、技術、資金、管理"等創新要素互動整合的運作平台,以釋放科技創新的巨大潛能。
技術集成
建立了"寓軍於民"發展高新技術的新模式,不斷形成"軍轉民"與"軍民兩用"的複合型技術。
機制集成
建立了以"競爭機制、監督機制、評價機制、激勵機制"四者有機結合的機制保證體系,確保園區重大建設項目達到預期效果。

軍轉民技術

將"超短波寬頻無線圖像傳輸系統"和"超短波H無線網路電台"等一批具有標誌性的軍轉民科技項目導入園區孵化與轉化。
將"雷射套用技術研發與推廣中心"和"數位技術研發與推廣中心"等一批具有軍轉民高科技特色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導入園區創新與創業。
將一批軍民兩用實驗室及服務機構直接為園為創新、創業服務,包括CIMS重點實驗室、大學圖書館、發明獎定點查新檢索中心、專利事務所等。

自主智慧財產權

南京理工大學作為全國首批專利工作試點示範的10所高校之一,已將大學科技園作為全國專利工作試點示範的核心載體。
南京市人民政府將以南京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為載體,設立南京市專利創業園,使大學科技園的自主智慧財產權優勢更加突現。
國家知識產權局以南京理工大學國家大學科技園為依託,批准設立全國首家由大學科技園創辦的國家專利產業化試點基地,努力辦成具有中國特色的"專利矽谷"。
入園重點項目均為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項目,園區正在成為專利的發明園、孵化園、輻射園。

綜合服務優勢

科技園設立了綜合商務服務中心,為入園企業提供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高新技術產品評審、產品和科技成果鑑定、科技創新基金申請、軟體企業申報、國內外專利申請、海內外招商服務、人事代理等項服務。同時,與眾多中介服務機構連結,合作代理創業投資、風險投資基金投資選項與融資、人才招聘、創新人才培訓與交流、技術貿易、稅務、會計、審計、資產評估、金融、保險、法律、投資諮詢、市場策劃與行銷、商務、會務、餐飲、住宿、物業管理、電隹、寬頻網等項服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