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大學浦口資源環境創新研究院著力於生態環保領域技術研發,研緊密聯合高校科研實力與社會生產需求,構建科研探索、技術創新、社會服務、人才培養多元一體化科技創新平台,聚焦資源環境開發、環境污染檢測與治理問題,綜合布局環保行業上下游,構建環保行業生態產業鏈,加快創新技術方法套用的產業化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南京大學浦口資源環境創新研究院
- 主管部門:南京大學
南京大學浦口資源環境創新研究院著力於生態環保領域技術研發,研緊密聯合高校科研實力與社會生產需求,構建科研探索、技術創新、社會服務、人才培養多元一體化科技創新平台,聚焦資源環境開發、環境污染檢測與治理問題,綜合布局環保行業上下游,構建環保行業生態產業鏈,加快創新技術方法套用的產業化發展。
南京大學浦口資源環境創新研究院著力於生態環保領域技術研發,研緊密聯合高校科研實力與社會生產需求,構建科研探索、技術創新、社會服務、人才培養多元一體化科技創新平台,聚焦資源環境開發、環境污染檢測與治理問題,綜合布局環保行業...
南京大學在創建世界高水平研究型大學的過程中,開展高起點的產業技術研究和技術轉移工作,支撐地方經濟發展。南京大學要發揮科技和人才資源的優勢,在雙方共同努力下,將研究院建設成為崑山區域創新體系的核心,為崑山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發展提供科技支撐,為崑山社會經濟的全面發展做出應有的貢獻。今後,研究院要加快建設新能源...
南京大學江寧環保技術創新研究院是南京市委市政府集中簽約的新型研發機構。由南京大學、李愛民教授高層次人才團隊、江寧經濟技術開發區、江蘇華興投資集團本著“資源共享、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持續發展”原則合作共建,南京華創環境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為運營主體,其建設是對南京市“兩落地,一融合”中新型研發機構落地的...
圍繞新一代信息技術等方向,南京大學蘇州創新研究院依託南京大學的科研成果和人才技術優勢,高新區政府的產業基地和配套政策優勢,以及專業團隊的運營管理和市場資源優勢等,研究院搭建開放式創新孵化和成果轉移轉化平台,致力於吸引和孵化高新技術企業,集聚和培養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促進地方產業轉型升級,在蘇州高新區打造...
南京大學崑山創新研究院檢測檢驗中心是南京大學下轄機構。南京大學崑山創新研究院檢測檢驗中心(Testing Center of Kunshan Innovation Institute,Nanjing University)是南京大學和崑山市共同建設的專業檢測機構。中心從事新能源產品的檢測研究、標準開發和各種檢測工作。中心於2016年從南京大學環境與再生能源檢測中心分離,開始...
南京大學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是2023年9月5日成立的研究院。研究方向 圍繞校地協同發展,錨定勇當原始創新前沿陣地、技術轉化區域高地、智力薈萃人才窪地目標,研究院將找準科研成果與武進產業發展的結合點,加快建設智慧型光感測與調控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精準光子集成與系統套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固體物理微結構國家重點實驗...
學校創辦於1998年,坐落在南京大學浦口校區。學校傳承百年名校——南京大學的辦學傳統和辦學理念,依託南京大學的優質教育資源,引入新的機制和辦學模式,立足江蘇,面向華東,輻射全國,科學定位謀發展,特色辦學創一流,“依託母體”與“錯位發展”並舉,致力於培養高素質具有創新精神的套用型人才,是南京大學辦學的...
武進南京大學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由武進區與南京大學共建,位於江蘇省常州市武進區“兩湖”創新區核心區 。為落實巡視整改要求,積極推進“南京大學未來技術學院”建設,由南京大學現代工程與套用科學學院和電子科學與工程學院作為主要依託院系,協同支撐“武進南京大學未來技術創新研究院”建設。利用武進制造業的優勢,內外...
南京大學創新文化研究中心將堅持立足江蘇和長三角地區,服務全國。堅持問題導向,圍繞服務創新驅動的發展戰略,聚焦科技領域的創新文化研究,打造成為江蘇省重要科技智庫工作平台之一。為黨和政府的科學管理決策提供支撐和服務。基於對創新文化和科技文化的理論研究與實踐探索,創新文化研究中心可以為科技文化實體單位提供諮詢服務...
聯合培養本科專業:英語、漢語國際教育、地理科學、歷史學、思想政治教育、教育技術學、人力資源管理、工商管理、旅遊管理、化學、物理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美術學、視覺傳達設計、環境設計、廣播電視編導等16個專業 2014年招生說明 1.聯合培養本科項目對江蘇省考生學業水平測試等級有何要求?報考南京師範大學聯合培養本科...
截至2024年5月,學校有衛崗、濱江、浦口3個校區、白馬教學科研基地和滁州科教創新園,總面積9000多畝;有20個學院(部),74個本科專業;30個碩士授權一級學科...南京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科學學院最早可溯源至1922年南京高等師範專科學校(國立中央大學前身)農業專修科農藝系土壤門(專業)。1952年,南京大學(原國立中央大學)...
為江蘇省“環境工程”重點學科首席學科帶頭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江蘇“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技領軍人才。兼任“中國環境學會水環境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國自然資源學會濕地保護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3、李愛民,南京大學博士生導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優秀創新團隊...
1999年起在南京大學國土資源與旅遊學系任教。長期從事資源環境方面的教學與研究工作,在土地規劃、土地評價和土地資源管理方面有所特長。研究方向 土地規劃、土地評價和土地資源管理。獲獎記錄 2001年國土資源部土地利用規劃優秀成果一等獎;2004年江蘇省土地學會優秀論文二等獎;2009年江蘇省國土資源科技創新三等獎。主講...
立項建設省級大學生創新創業實踐教育中心建設點1個。 [10] 部分重點專業 類別 名稱 國家級一流課程 學前兒童遊戲、特殊兒童心理與教育、特殊兒童教育與康復 國家級精品資源共享課 學前兒童遊戲、幼稚園教育環境創設 國家虛擬仿真實驗教學項目 特殊兒童教育與康復虛擬仿真實驗教學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 特殊教育、...
科研上主要研究納米磁性材料、稀土錳氧化物及微波吸收材料。先後參與並完成了國家973項目課題、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的科研工作,主持國家重點實驗室開放課題及大學生創新基金。發表文章近30篇,其中SCI、EI檢索文章20篇。校園環境 ...
擁有大氣物理學與大氣環境、大氣遙感與大氣探測、雷電科學與技術、空間天氣學4個專業的學術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以及資源與環境(氣象工程)、電子信息(安全工程...1961年4月,新校正式破土動工;1961年8月1日—8月31日完成遷往浦口區盤城集新校址的工作。 [243] 在南京大學的直接幫助下,1960年7月,天氣與動力氣象學...
由於擁有豐富的相關科教資源和物聯網產業基礎,棲霞區將把物聯網產業作為推動區域轉型發展、創新發展、跨越發展的重要支柱。區委主要負責人表示,基地將依託南京大學微納感測技術研究中心、南京大學物聯網技術示範及網路工程中心、南京郵電大學物聯網與感測網研究院、南京師範大學GIS研究中心等研發機構,積極推進物聯網...
南京大學金陵學院藝術學院(School of Art)是南京大學金陵學院二級學院,位於南京市浦口區沿江街道學府路8號。學院成立於2006年10月,2007年面向江蘇、浙江、安徽、山東四省首次招生190人,2009年獲準招收廣播電視編導專業 ,下設影視編導、攝影與編導、主持與編導等專業方向。學院概況 開設藝術設計系,下設視覺傳達設計...
、“國際建成環境創新實驗中心”兩個融創平台;依託“建築國際化示範學院”、“當代城鄉環境整合技術創新引智基地”兩個國際化平台,營造國際學術交流和研究環境;提升城市與建築遺產保護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傳統木構國家文物局重點科研基地、江蘇省城鄉與景觀數位技術工程中心、自然資源部空間發展與城市設計技術創新中心等...
新東方英語、百度文庫、Springerlink外文電子書刊等10多種資料庫,各類電子資源總量近10TB。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南京科技職業學院校徽採用盾形徽章紋樣,主色調定位於科技藍。標誌內元素由學校中英文名全稱、1958以及水滴、書卷、騰飛的人的整合形態組成。精神文化 校訓 仁愛、求真、篤行、拓新 校歌 現任領導 ...
2022學年,學校學生社團總數達73個,涵蓋了思想政治、文化藝術、志願公益、體育競技、創新創業、學術科技等諸多領域,舉辦第九屆校園文化藝術·科技節,開展健康節、文化節、科技節和藝術節等20餘項活動。行政管理 校園環境 截至2024年5月,學校有位於市中心新街口和空港樞紐溧水經濟開發區的兩個校區,毗鄰捷運站,占地...
學院設有南京工業大學技術創新與產學研合作研究中心、區域知識產區戰略研究所、江蘇省中小企業研究所、南京工業大學金融研究所、南京工業大學產業經濟研究所、南京工業大學制度經濟學研究所、南京工業大學技術經濟研究所、南京工業大學現代工商管理研究所、南京工業大學可持續生產消費研究所等研究機構。學院與南京朗坤軟體有限...
南京大學人源化模型藥物篩選創新技術研究院全力打造國際水準的人源化模型的創製、藥物篩選創新技術及人源化抗體藥物研發技術平台,該平台轉變原有研究機構運行模式,突破體制機制障礙、激活社會資本、構建更富有成效的激勵機制,打破身份、省市地域的界限,利於推動建立國際前沿的技術平台、疾病模型資源創新開發、培育創新人才...
江寧一直致力於打造江蘇知識創新基地,大力實施“產業化、城市化、數位化、生態化”戰略,迅速成長為南京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江寧大學城落戶於江寧開發園區的科學園,是我市將經濟與科教資源有效整合的實踐。這裡大批高新技術企業、現代服務業企業的入駐,為各高校提供了天然的科研、實習基地,教學與科技研發相結合,...
4月13日,在南京大學浦口校區作“水利與生態環境”報告。4月19日—22日隨同錢正英副主席率領的院士、專家考察組考察長江口深水航道治理工程。6月—11月,因坐骨神經痛接受治療。9月,嚴愷主編、劉國緯副主編的《中國南水北調》由浙江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12月,到上海分別參加長江口航道試驗中心和上海航道勘測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