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學歷史
1902年,三江師範學堂建立國史科。
1952年,院系調整時,由原中央大學歷史學院、邊疆政治系和金陵大學歷史學院合併而成的南京大學歷史學系。
1995年,被確定為國家教育部直屬的文科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基地。
1996年,經國家人事部評審建立博士後流動站;並成為首批進入國家工程的單位。
1998年,經國務院學位辦評審,獲準按歷史學一級學科招收博士生。
2014年12月,撤銷歷史學系建制,成立南京大學歷史學院。
2015年12月,南京大學中國抗日戰爭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成立。
2017年9月,成立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數字人文研究中心。
2018年10月,中國釀造史研究中心揭牌成立。
2015年8月,歷史學院搬入新樓辦公。
2023年12月4日,南京大學歷史學院成立新四軍歷史研究院。
辦學條件
院系專業
根據2023年4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下設中國歷史系、世界歷史系、考古文物系、國際關係研究院、中國邊政研究所。全院設有歷史學、考古學、考古學(文物鑑定)三本科生專業方向。
師資力量
根據2023年4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現有教職工99人,專職教師82人,行政管理人員17人,其中教授35人(博士生導師33人),副教授25人,講師1人,專職科研19人,毓秀博士後2人。教師中1人為美國杜克大學博士、1人為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博士、1人為日本京都大學博士、1人為日本東京大學博士、2人為日本九州大學博士、1人為腳促灑韓國延世大學博士、1人為美國密西根大學中國研究中心博士後、。全系中青年教師有90%以上曾到美國、英國、紙盼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韓國、奧地利、義大利進行長期或短期訪問。此外,本院有教育部長江學者特聘教授3人、青年長江學者1人、青年拔尖人才2人、南大榮譽資深教授3人、南大特聘教授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津貼者18人、教育部新世紀人才7人、江蘇省“333”工程7人、江蘇省“青藍工程”8人。
國家民委民族問題研究優秀中青年學者:楊曉春、特木勒
江蘇省“青藍工程”:梁晨、武黎嵩等
江蘇省“333”工程:劉金源、王濤等
教學建設
根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江蘇省品牌專業1個,江蘇省特色專業1個,中國史學科和世界史學科入選教育部“強基籃捉懂計畫”和“雙萬計畫” ,江蘇省高膠仔霸等學校精品課程1門,建有科技考古與文物保護實驗中心,擁有多個考古實驗室。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歷史學
江蘇省品牌專業:考古學
江蘇省特色專業:考古學
根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十三五”期間,取得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師生合作科研項目85項求民舟,合作發表論文130篇,學生共同獲獎18人次。“最後一批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個體生命記憶一1937-2017:穿越八十年的家國之夢” 口述史項目獲得“挑戰杯”省賽、國賽特等獎。
學科建設
根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7個,專業學位碩士學位類別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江蘇省重點學科2個,江蘇省優勢學科1個。
在2017年公布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學院三個一級學科:中國犁霉地蜜史學科評估結果為A (並列第3),世界史學科評估結果為B+ (並列第6),考古學學科評估結果為B+ (並列第4)。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
一級學科博士點: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
二級學科博士點: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古代史、世界史、專門史、國際關係史、邊疆學、考古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
二級學科碩士點:考古學與博物館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國際關係、民族學
專業學位碩士學位類別:文物與博物館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世界史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中國近現代史
江蘇省重點學科:世界史、 中國近現代史
江蘇省優勢學科:世界史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根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國際關係研究院、中國邊政研究所等科研平台,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只鍵旋設1個,江蘇省級重點智庫1個,學院是首批“2011 計畫”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要參與單位。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
江蘇省級重點智庫: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
其他科研平台: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京大學邊政研究所、南京大學新中國史研究院、中國釀造史研究中心、數字人文研究中心、中國抗日戰爭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數字史學研究中心、南京大學民族與邊疆研究中心、南京大學歐洲研究中心、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南京大學遙感考古研究中心、南京大學英國與大英國協國家研究所、和平學研究所、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院、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等
科研成果
根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張憲文主編的“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獲教育部第五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錢乘旦教授、陳曉律教授的《在傳統與變革之間—英國文化模式溯源》獲教育部首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張竹明教授的《古希臘悲劇喜劇全集(1—8)》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等重大獎項;劉迎勝教授的“《元史》會注考證”和範金民教授的“江南地域文化的歷史演進”等分別獲得國家社科重大研究項目。
學術資源
根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南京大學中共黨史資料館、
南京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圖書館,其中南京大學中共黨史資料館是全國唯一以“普通黨員原始檔案資料”為展品的黨史館,館內所藏資料達10萬多卷(件),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圖書館館館藏中英文圖書資料及古籍20餘萬冊;南京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館藏文物10000多件,歷代碑拓20000多件。
合作交流
根據2023年4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歷史學院致力於加強與海內外的學術交流和合作,與歐美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愛丁堡大學、巴黎大學、哈弗大學、史丹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世界著名高校及研究機構建立了穩定的交流與合作關係;有數百位多名海外著名教授以及訪問學者先後在此講學交流、攻讀博士、碩士學位,或從事博士後階段的研究工作;多次舉辦了中華民國史、英國史、中國社會史、當代台灣研究、歐洲問題研究等大型國際學術討論會。
文化傳統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院標,整體設計以漢代銘文鏡為基本式樣,象徵以史為鑑;中嵌篆書史字,從手執中,象徵千秋興亡秉筆直書。下方1902的數字,代表南京大學歷史學科肇始於兩江師範學堂時期,與南京大學同齡。
根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口述史協會、紫藤學社、茅家琦史學論壇等學生學術平台,舉辦2021年“優秀大學生暑期研習營”、“未來教育家”模擬求職大賽。
現任領導
江蘇省“青藍工程”:梁晨、武黎嵩等
江蘇省“333”工程:劉金源、王濤等
教學建設
根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1個,江蘇省品牌專業1個,江蘇省特色專業1個,中國史學科和世界史學科入選教育部“強基計畫”和“雙萬計畫” ,江蘇省高等學校精品課程1門,建有科技考古與文物保護實驗中心,擁有多個考古實驗室。
國家級一流本科專業建設點:歷史學
江蘇省品牌專業:考古學
江蘇省特色專業:考古學
根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十三五”期間,取得1項國家級教學成果、師生合作科研項目85項,合作發表論文130篇,學生共同獲獎18人次。“最後一批南京大屠殺倖存者個體生命記憶一1937-2017:穿越八十年的家國之夢” 口述史項目獲得“挑戰杯”省賽、國賽特等獎。
學科建設
根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有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一級學科博士點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7個,一級學科碩士點3個,二級學科碩士點7個,專業學位碩士學位類別1個,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1個,國家重點(培育)學科1個,江蘇省重點學科2個,江蘇省優勢學科1個。
在2017年公布的全國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中,學院三個一級學科:中國史學科評估結果為A (並列第3),世界史學科評估結果為B+ (並列第6),考古學學科評估結果為B+ (並列第4)。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
一級學科博士點: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
二級學科博士點:中國近現代史、中國古代史、世界史、專門史、國際關係史、邊疆學、考古學
一級學科碩士點:考古學、中國史、世界史
二級學科碩士點:考古學與博物館學、專門史、中國古代史、中國近現代史、世界史、國際關係、民族學
專業學位碩士學位類別:文物與博物館
二級學科國家重點學科:世界史
國家重點(培育)學科: 中國近現代史
江蘇省重點學科:世界史、 中國近現代史
江蘇省優勢學科:世界史
學術研究
科研平台
根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國際關係研究院、中國邊政研究所等科研平台,有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1個,江蘇省級重點智庫1個,學院是首批“2011 計畫”中國南海研究協同創新中心主要參與單位。
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南京大學中華民國史研究中心
江蘇省級重點智庫:南京大屠殺史與國際和平研究院
其他科研平台:南京大學台灣研究所、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南京大學邊政研究所、南京大學新中國史研究院、中國釀造史研究中心、數字人文研究中心、中國抗日戰爭研究協同創新中心、數字史學研究中心、南京大學民族與邊疆研究中心、南京大學歐洲研究中心、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南京大學遙感考古研究中心、南京大學英國與大英國協國家研究所、和平學研究所、南京大學中國傳統文化研究院、南京大學中國思想家研究中心等
科研成果
根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張憲文主編的“南京大屠殺史料集”獲教育部第五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錢乘旦教授、陳曉律教授的《在傳統與變革之間—英國文化模式溯源》獲教育部首屆高校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成果一等獎;張竹明教授的《古希臘悲劇喜劇全集(1—8)》獲第二屆中國出版政府獎等重大獎項;劉迎勝教授的“《元史》會注考證”和範金民教授的“江南地域文化的歷史演進”等分別獲得國家社科重大研究項目。
學術資源
根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南京大學中共黨史資料館、
南京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圖書館,其中南京大學中共黨史資料館是全國唯一以“普通黨員原始檔案資料”為展品的黨史館,館內所藏資料達10萬多卷(件),南京大學歷史學院圖書館館館藏中英文圖書資料及古籍20餘萬冊;南京大學考古與藝術博物館館藏文物10000多件,歷代碑拓20000多件。
合作交流
根據2023年4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歷史學院致力於加強與海內外的學術交流和合作,與歐美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牛津大學、劍橋大學、倫敦大學、愛丁堡大學、巴黎大學、哈弗大學、史丹福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等世界著名高校及研究機構建立了穩定的交流與合作關係;有數百位多名海外著名教授以及訪問學者先後在此講學交流、攻讀博士、碩士學位,或從事博士後階段的研究工作;多次舉辦了中華民國史、英國史、中國社會史、當代台灣研究、歐洲問題研究等大型國際學術討論會。
文化傳統
南京大學歷史學院院標,整體設計以漢代銘文鏡為基本式樣,象徵以史為鑑;中嵌篆書史字,從手執中,象徵千秋興亡秉筆直書。下方1902的數字,代表南京大學歷史學科肇始於兩江師範學堂時期,與南京大學同齡。
根據2021年9月學院官網信息顯示,學院設有口述史協會、紫藤學社、茅家琦史學論壇等學生學術平台,舉辦2021年“優秀大學生暑期研習營”、“未來教育家”模擬求職大賽。
現任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