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協理京營戎政
- 性質:古代官名
- 朝代:明朝
- 職能:協掌京營操練之事
協理京營戎政 官名。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置,以兵部尚書侍郎或右都御史充任, 協掌京營操練之事。萬曆九年(1581)革。十一年復置。天啟(1621—1627)中增...
戎政尚書,明代職官名稱。永樂初,由尚書或侍郎、右都御史為協理京營戎政,掌京營操練之事。...
官署名。明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置為京軍三大營統帥機關。以勛臣統帥,稱總督京營戎政;文臣一員為佐貳,稱協理京營戎政。其下設副將、參將等官。天啟、崇禎時...
,恢復永樂時三大營舊制,不同的是三千營改名神樞營,其三營司哨掖等名及諸內臣俱裁革,而以大將一員統帥,稱總督京營戎政;以文臣一員輔佐,稱協理京營戎政。...
清代綠營兵編制,營以下為汛,以千總、把總統領之,稱“營千總”,為正六品武...更設侍郎一人,協理京營戎政。定巡視科道官歲一代更,悉革內侍官。增設巡視主...
(從四品),天啟五年任太僕寺少卿(正四品),天啟六年任兵部右侍郎、左侍郎(均為正三品),同年底升為兵部尚書、協理京營戎政(正二品),天啟七年為少保兼太子...
景泰年間,增設尚書一人,協理部事。天順初年罷免。隆慶四年,添注侍郎二人,後罷免。萬曆末年重設。明朝,兵部尚書、或侍郎或都督府右都御史參與協理京營戎政,掌管...
嘉靖四十年十二月兵部尚書協理京營戎政加太子少保 [11] 嘉靖四十一年四月太子少保兵部尚書協理京營戎政江東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總督宣大山西等處軍務(宣大總督...
,恢復永樂時三大營舊制,不同的是三千營改名神樞營,其三營司哨掖等名及諸內臣俱裁革,而以大將一員統帥,稱總督京營戎政,以文臣一員輔佐,稱協理京營戎政。...
協理京營戎政 明官名。見“總督京營戎政”。 協領 清官名。為各省駐防將軍屬官,位在職副都統或城守尉下,佐領上。 協律大夫 教坊散官名。金章宗明昌三年...
萬曆三十九年為兵部尚書,協理京營戎政,後致仕歸。萬曆四十三年四月二十八日卒於家。詞條標籤: 官員, 人物 V百科往期回顧 詞條統計 瀏覽次數:次 編輯次數:5...
天啟五年(1625年),擔任兵部右侍郎,署協理京營戎政、整飭薊鎮等處邊備。天啟六年(1626年),擔任順天巡撫、薊遼總督,並任兵部尚書、授太子太保、太子太傅、太子...
王家彥(1588年—1644年),字開美,號尊五,福建莆田人,莆陽奎山王氏後裔。明天啟年間進士。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甲申北京殉難文臣。時任兵部右侍郎,協理京營戎...
已上俱營推。14400兵通計三大營,共五百八十六員。]統以提督總兵官一員。已,改提督曰總督,鑄「總督京營戎政」印,俾仇鸞佩之。更設侍郎一人,協理京營戎政。...
升督察大工工部左侍郎崔呈秀為工部尚書兼都察院左副都御史管事如故刑部左侍郎曹思誠 為吏部左侍郎管右侍郎事兵部左侍郎李春燁為協理京營戎政兵部尚書巡撫延綏右...
崇禎帝任命多位官員,協理京營戎政,練兵籌餉,料理守御。但北京已有多年沒有經歷過戰爭,這導致城防疏薄單弱。 [15] 京門初戰首先在德勝門外打響,城外明軍,...
泰寧尚書第建築群為明代民居建築群——尚書第俗稱“五福堂”,位於泰寧縣城區勝利二街福堂巷,為明代天啟年間協理京營戎政兵部尚書加少保兼太子太師李春燁的府第。...
王世揚(1544-1608年),字孝甫,號懷棘,河北省邯鄲市廣平縣李白營村人,後遷至...歷任浙江巡按,宣府巡撫,宣大總督,左都御史協理戎政,兵部尚書太子少保,卒贈太子...
萬曆三十二年九月癸酉,原任兵部侍郎、協理京營戎政許守謙卒。萬曆三十三年三月癸未,予原任兵部左侍郎許守謙祭葬如例。萬曆三十三年五月丙子,贈原任兵部左侍郎許...
升兵部右侍郎協理京營戎政 59 何思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 嘉靖三十一年三月丁亥(1552年) 革 60 於敖 岷州 嘉靖三十一年三月丁亥(1552年) 嘉靖...
家彥出語謙退,然於城守營事獨具卓見,崇禎激賞,特改授他為兵部右侍郎,協理京營戎政。家彥深知形勢危艱,恐難勝任,初七日一聞命下,即上《控辭協戎疏》請辭...
兵部尚書丁汝夔倉皇調邊兵一萬二千騎,京營兵二萬四千騎,分守宣、薊諸關隘。 庚戌之變 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七月,韃靼部俺答汗聚眾10餘萬,大舉南犯大同。宣...
,恢復永樂時三大營舊制,不同的是三千營改名神樞營,其三營司哨掖等名及諸內臣俱裁革,而以大將一員統帥,稱總督京營戎政;以文臣一員輔佐,稱協理京營戎政。...
召為巡撫薊州右僉都御史,轉兵部侍郎,協理京營戎政。仇鸞請調宣、大兵入衛,先生不可而止。尋陞尚書,累以邊功加至太子少傅。東南倭亂,趙文華請視師,朱龍禧請...
終協理京營戎政、右都御史兼兵部左侍郎。顧養謙為人倜儻豪邁,以才武稱於薊遼。萬曆三十二年(1604)正月十二日卒,年六十八,謚襄敏。有《沖庵撫遼奏議》、《...
並於同年拔擢為兵部左侍郎並協理京營戎政(也就是協理北京的軍務).當時京軍訓練廢弛,軍紀渙散,軍械破舊,士氣低下,可以說是戰鬥力低下.萬曆皇帝曾稱京營防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