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商民主:中國特色政治協商制度開創紀實

協商民主:中國特色政治協商制度開創紀實

本書的寫作修改歷時十餘年。作者先後採訪了全國政協、中央統戰部、中央黨史研究室、中央檔案館、國家安全部等機關,以及童小鵬、羅青長、周子健、劉昂、羅涵先、張克明、司徒丙鶴等百餘位首屆政協親歷者及李濟深、張瀾後人等,掌握了大量珍貴的第一手文獻資料。

全書史實翔實,人物刻畫準確,文字簡潔明快,以時間為軸結構記述1948~1949年中國各黨派政治日誌,可謂本書一大特色。根據本書內容改編的影視作品有電影《肝膽相照》,電視連續劇《開國前夜》,電視紀錄片《協商共和》,電視講座《協商建國》等。

基本介紹

  • 書名:協商民主:中國特色政治協商制度開創紀實
  • 頁數:341頁
  • 出版社:金城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4-03
基本信息,內容簡介,目錄,

基本信息

作者:郝在今著
ISBN: 978-7-5155-0832-0
價格:39.80元

內容簡介

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不但是槍桿子打出來的,還是政協會議談出來的。中共邀請各民主黨派領袖秘密北上解放區,國民黨用盡手段截殺;各黨派之間政見不同恩怨深深,又有權位之爭。
本書獨家完整記述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次全體會議籌備召開的全歷程,揭秘新中國建立的政治運作過程,真實再現中國首屆政協歷史珍聞。內容涵蓋以毛澤東為領袖的中國共產黨人提出“五一口號”,實施“軍事南下,政治北上”,加快解放戰爭進程,想方設法“迎接”國統區及香港地區的民主人士,到解放區召開第一次政治協商會議,協商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始末。

目錄

第一章 憲政競爭——決戰關頭的兩個政治會議
1.1 1948年的“五一口號”
1.2 從“國民參政會”到“政治協商會議”
1.3 內戰第一槍打向第三方面
1.4 蔣介石不再需要中間派充門面
1.5 獨角戲遭遇對台戲
第二章 懸疑難解——政壇名流如何選邊站隊
2.1 毛澤東發出密信
2.2 香港成了左派大本營
2.3 猜疑
2.4 上海乃左右逢源之地
2.5 南京畢竟有政權手段
2.6 毛澤東頭上掉下炸彈
2.7 周恩來批評潘漢年
第三章 怒海危途——政協代表與會也須突破重圍
3.1 秘密海上運輸線
3.2 在美國街頭演講的中國將軍
3.3 賢達登台,“太子”出馬
3.4 水泊梁山聚義旗
3.5 出師不利
第四章 誰敢涉險——文人從政也是上戰場
4.1 南下和北上都是險棋
4.2 羅隆基向中共提出自己的政綱
4.3 第一批海上冒險家
4.4 萬馬軍中取上將首級的傅作義
4.5 新政協增添新使命
第五章 恩仇似海——政治家必須超越個人恩怨
5.1 胡愈之修改毛澤東的時間表
5.2 李濟深身不由己
5.3 周恩來心細如髮
5.4 聖誕夜,到處都有大動作
第六章 第三道路——歷史轉折關頭的道路抉擇
6.1 兩份元旦文告
6.2 “寡助”者“失道”
6.3 今夜與君共舞
6.4 代總統李宗仁乃第三力量領袖
6.5 莫斯科來的神秘客人
第七章 第四方面——團結反對過自己的人
7.1 林彪入城那天的傅作義
7.2 “知北游”
7.3 “四老”、“三通”、“第四方面”
7.4 進京趕考
7.5 毛澤東怎么打麻將
7.6 周恩來月下飛車追何人?
7.7 史達林有沒有反對中共過江?
第八章 溝通協調——政協成員的組成資格
8.1 毛澤東沒有踏進紫禁城半步
8.2 劉少奇到天津走親戚
8.3 柳亞子牢騷何來
8.4 上海浴血
8.5 外國大使的去向
第九章 大事多難——政協成員的組成資格
9.1 必也正名乎
9.2 老蔣的“封海”計畫
9.3 美國送來白皮書
9.4 名角會聚,好戲連台
9.5 仙山國宴,香島槍聲
第十章 誰坐天下——人民政權的人事安排
10.1 懷仁堂聲樂輝煌
10.2 頭髮的故事
10.3 北平有些滿族人哭了
10.4 新中國的旗號
10.5 人民政協長期存在
10.6 有爭議的副主席人選
10.7 開國大典前夜
附錄
中共中央紀念五一勞動節口號
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致李濟深、沈鈞儒電
各民主黨派與民主人士李濟深等回響中共“五一口號”的通電
中共中央主席毛澤東復各民主黨派與民主人士李濟深等電
到達解放區的民主人士李濟深等五十五人發表對時局意見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各單位代表名單
毛澤東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的開幕詞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一屆全國委員會委員名單
民主黨派參加新中國政權建設情況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