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和廣場

協和廣場

協和廣場位於巴黎市中心,塞納河北岸,是法國最著名的廣場,18世紀由國王路易十五下令營建。建造之初是為了向世人展示他至高無上的皇權,取名“路易十五廣場”。大革命時期,它被稱為“革命廣場”,被法國人民當作展示王權毀滅的舞台。1795年改稱“協和廣場”,1840年重新整修,形成了這樣的規模。廣場呈八角形,中央矗立著埃及方尖碑,是由埃及總督贈送給查理五世的。方尖碑是由整塊的粉紅色花崗岩雕出來的,上面刻滿了埃及象形文字,讚頌埃及法老的豐功偉績。廣場的四周有8座雕像,象徵著法國的8大城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協和廣場
  • 外文名稱:Place de la Concorde à Paris
  • 地理位置:法國巴黎
  • 占地面積:約8.4萬平方米
  • 開放時間:全天開放
  • 門票價格:無需門票
  • 著名景點:瑪德蘭教堂 協和廣場噴泉 埃及方尖碑 城市雕像
  • 所屬國家:法國
  • 所屬城市:巴黎
  • 建議遊玩時長:半小時
  • 適宜遊玩季節:四季皆宜
行前必讀,景區介紹,關鍵信息,如何到達,景點美圖,實用信息,交通信息,主要景點,名稱由來,

實用信息

門票信息
廣場免費開放,廣場上的摩天輪只有每年冬天開放,開放時間及收費每年都會變更。
安全提示
巴黎治安較差,遊覽時請注意安全,夜遊時儘量不要獨自一人。

交通信息

協和廣場位於巴黎香榭麗舍大道中段,乘捷運1.8.12號線至Concorde站,在羅浮宮可以步行至協和廣場。

主要景點

協和廣場一直像個上演真實歷史劇目的大舞台。過去,人們曾來這裡觀看大革命的恐怖屠殺,人們來這裡則是為了感受歷史發展,體味都市變遷。站在廣場的中心放眼寬廣的香榭麗舍田園大道,您可以一眼望到路盡頭的凱旋門,還可看到左右兩邊著名的國民議會大廈波旁宮(le Palais Bourbon)和瑪德蘭大教堂(la Madeleine)。
在路易 · 菲利普時代(1835-1838), 建築設計師希托夫(Hittorf)受命完成廣場的規劃建設,為了尊重廣場的設計師雅克·昂日·卡布里耶的原創意,希托夫為廣場四周加上了欄桿及以下建築。
城市雕像
在廣場的四面八方分別矗立著八個代表19世紀法國最大的八個城市的雕像,西北是魯昂、布雷斯特,東北是里爾、斯特拉斯堡,西南是波爾多、南特,東南是馬賽里昂
馬利的駿馬
矗立於香榭麗舍田園大道入口處,由雕塑家庫斯圖(Coustou)最初為太陽王路易十四位於馬利樂華的離宮花園所雕造。太陽王路易十四決定在位於巴黎西邊十五公里的馬利樂華小城為自己興建一座比凡爾塞宮更為隱秘的離宮,設計師在廣闊的離宮花園裡建造了眾多華美的噴泉水池與雕塑。1794年這座雕像被從馬利樂華的宮廷花園裡運送到巴黎,而後被安放在協和廣場上。今天矗立在廣場上的這座雕像是複製品,真品則保藏在羅浮宮里。
協和廣場噴泉
在1835至1840年之間,協和廣場上又增設了兩個場景宏大的噴泉,和一些裝飾華麗的紀念碑。紀念碑以船首圖案裝飾,是巴黎城的象徵。兩個噴泉則是著意體現當時法國高超的航海及江河航運技術。實際上這兩個噴泉只是羅馬的聖彼得廣場噴泉的仿製品,廣場的北邊是河神噴泉(La Fontaine des fleuves),廣場的南邊是海神噴泉(la fontaine des mers)。
兩側各有一個三層噴水池,噴水池上有6個精美的青銅雕美人魚,手中各抱一條魚,從魚嘴中噴出幾米高的水柱,水花飛濺,宛若飄紗。
噴泉遠看像一反一正的兩隻巨蝶,實際上這兩座噴泉就是兩組滿布噴口並日夜長噴的大型組雕。每座噴泉的噴口都多得無法記數,在圓形的水池中,一群大於真人的祼體女神各抱金色的鯉魚、海豚等沿池一圈,魚、豚的大嘴都有一股揚高數米的噴泉向中心的細雕斜噴,中心組雕上的噴口更多,或向上噴射、或向下噴涌,一派萬泉齊噴的景觀。
協和廣場的噴泉協和廣場的噴泉
“河神噴泉”中心的上下兩組雕塑以河為主,上層是幾個赤裸稚嫩、人見人愛的小天使戲水,下層是三位大於真人的姿態各異、上半身赤裸、著綠色長袍的仙女簇擁著美麗的萊茵河女神,她們是懷抱葡萄的收穫仙子、手捧鮮花的愛情仙子和象徵甜蜜的水果仙子。雍容華貴的萊茵河女神與她們倚一飾滿金色浮雕的圓柱圍坐一圈,圓柱上鑲滿浮雕的碟形噴台,噴台上的浮雕由一圈金色的諸神頭像組成,每尊頭像的兩邊均刻有流動凹槽,恰似頭像流動的長髮。
“海神噴泉”的設計、形式與“河神噴泉”無異,只是所有人物的動態不一樣。三仙子是與海洋的珍珠仙子、貝殼仙子和珊瑚仙子,主神是男性的大西洋海神。
埃及方尖碑
廣場正中心矗立著一座高23米,有3400多年歷史的埃及方尖碑,這是1831年由埃及總督穆罕默德·阿里(Muhammad Ali)贈送給法國的,碑身的古文字記載著古埃及拉美西斯法老的事跡。當初運輸這塊23米高,230噸重,由一塊完整的巨形玫瑰色花崗岩雕琢而成的方尖碑,可謂是大費周折。從埃及盧克索到法國巴黎一路的千難萬險千波萬折可以成就一篇空前絕後的英雄史詩。最終,這座方尖碑在經歷了兩年半的海上航行之後於1836年十月運抵法國。路易-菲利普把這座方尖碑當作他在保皇派和共和黨之間政治中立的象徵標誌立在了協和廣場上。這座方尖碑在三千多年前被雕成後一直與它的孿生兄弟 ——另一塊一模一樣的尖碑一起一左一右的守護在埃及盧克索的底比斯神廟的大門兩側。 碑身縱向刻有三行古埃及象形文字,記述了拉美西斯二世拉美西斯三世法老的故事。人們在安置方尖碑時還開發出了它的另一個功用:它成為了一個巨形日晷的晷針,而協和廣場則成了“晷面”。每天隨著日移地轉,方尖碑在協和廣場上一分一秒默默地投下時間,時間又一點一滴靜靜地凝集成歷史。
方尖碑方尖碑
瑪德蘭教堂
當年拿破崙曾打算把這裡作為他新婚典禮的地方,卻因婚約解除未能舉行而成為了永久的遺憾。南面是法國的國民議會大廈。東面是杜樂麗花園和著名的羅浮宮,而西面就是以富麗,奢華而聞名的香榭麗舍大道

名稱由來

說起“協和廣場”這個名字,有著一段並不和協的歷史,甚至是血腥的歷史。協和廣場原名為“路易十五廣場”,中間鑄造的路易十五的騎馬雕像,顯示著其在位時期的威勢。當時的法國國王路易十五(Louis XV)下令營建的廣場是為了向世人展示他的集權統治以及皇權的至高無上,但在之後的法國大革命時期,它又被法國人民當作摧毀王權的舞台,在此上演了一出出 廣為世人所知的人間悲劇。
協和廣場始建於1755年,由當時任職於路易十五宮廷的皇家建築師雅克·昂日·卡布里耶(Jacques-Ange Gabriel)設計建造,工程歷經二十年,於1775年完工。卡布里耶首先為協和廣場設計了一個長360米,寬210米,總面積84000平方米的八角形廣場的雛形。為了得到一個遠景透視效果,他選擇了與當初建巴黎的那些皇家廣場不同的方案。他將協和廣場設計成一個開放式的廣場:人們在此可遠眺杜樂麗花園的千葉起舞,可俯視塞納河的波光蕩漾。廣場兩端有卡布里耶的另兩部傑作:法國海軍總部和克里翁大飯店(l'Hotel Crillon)為協和廣場劃出了終點線。1778年,成為高級酒店的巴黎克里翁飯店裡,法國曾經與美國締結法美同盟條約及通商友好條約,承認美國獨立。
但在1789年法國大革命時期,雕像被革命人民推倒,並改建了斷頭台,易名為“革命廣場”。在1792到1794年間的恐怖統治時期,共和軍曾在此廣場處決了國王路易十六(Louis XVI),皇后瑪麗·安托瓦耐特(Marie-Antoinette)等大約1100名皇室成員及保皇派。結束了他們性命的這座曾設在協和廣場上的斷頭台,據說還凝聚了被它斷頭的國王路易十六的“智慧”。它起初的設計是為了“以人道主義精神,迅速、無痛地處決死囚”。路易十六在為斷頭台的設計出謀劃策時絕對不會想到他也是在為自己設計死亡方式。有個傳說:當年由於這裡血腥味道太濃,以至於一群牛從這裡經過時都嘎然止步,不欲經過此地而改道繞行了。
宣判路易十六死刑的18世紀法國資產階級革命時期雅各賓派政府實際首腦羅伯斯庇爾(Robespierre),也是個法國歷史上極具戲劇性的人物。他曾因反對極刑而辭去法官職務,後來在大革命時期又是他強烈主張以極刑處死國王路易十六。處死路易十六後,他不再滿足於對王黨分子的審判,一切不能與他保持絕對一致的人都成為了他清除的對象。丹東(Danton)就成了這場清洗運動的犧牲品。同樣在羅伯斯庇爾的主張下,這位新共和國政府首腦於1794年 4月5日在協和廣場上被處死。
在路易十六被處死一年多之後,1794年8月,為法國大革命作出傑出貢獻的羅伯斯庇爾最終也被推上了協和廣場的斷頭台。是否冥冥之中真有因果報應?如同路易十六設計斷頭台時的狀況一樣,羅伯斯庇爾在宣布路易十六死刑時怎么也不會料到自己會背負著與路易十六同樣的命運。這就是歷史,無法預知,無法左右,無法改寫。
歷史有驚人的巧合,那些創造歷史的人是再也看不到了,但我們這些書寫歷史的人卻看得很清楚:路易十六(Louis XVI),丹東(Danton),羅伯斯庇爾(Robespierre),這三個曾把握法國命運的人,死於同一個劊子手手下,死於同一座廣場之上。
廣場被重建時,為了紀念戰爭年代的結束,滿足人民祈望和平的願望,“革命廣場”更名為“協和廣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