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簡介
改革開放30多年來,在依法治國方略的推動下,我國逐步建立起布局、結構層次比較完整和發達的法律人才培養體系,為建設法治和繁榮法學做出了貢獻。但目前仍存在著法律人才培養的數量、質量不能滿足政法隊伍建設的實際需求等問題。本書在分析當代法律職業與法學教育癥結的基礎上,總結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的定位與標準,提出以寬口徑、厚基礎為目標構建循序漸進的培養體系,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為核心的職業素養教育,構建法學教學體系,完善師資隊伍建設,創新法學教學質量評估體系。期待對我國法律教育人才的培養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作者簡介
單曉華,瀋陽師範大學法學院院長,法學博士,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出版專著:《金融詐欺罪基本問題研究》(中國法制出版社2006年),《律師法學》(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刑事訴訟法學》(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曾主持最高人民法院重點調研課題:《關於刑事證據規則的調研》,遼寧省社科基金項目:《少年社區矯正制度研究》,遼寧省教育廳項目:《違反公司法犯罪研究》等。
韓濤,瀋陽師範大學研究生工作秘書。
圖書目錄
第一章 當代法律職業與法學教育的癥結(1)
一、當代中國法律人才的狀況(1)
(一)法官總體數量偏少(1)
(二)律師職業水平偏低(3)
(三)複合型職業法律人才短缺(3)
(四)職業道德意識尚需強化(4)
二、中國法學教育的現狀(5)
(一)法學人才教育理念定位僵化,培養目標不明確(5)
(二)法學人才培養模式相對單一(6)
(三)法學理念教育、職業倫理教育不夠深入(7)
(四)學生綜合素質差,實踐能力不強(8)
(五)複合型精英法律職業人才培養不足(9)
三、變革時代對法律人才的要求(10)
(一)法治國家建設與司法體制改革對法律人才的要求(10)
(二)法律職業共同體構建對法律人才的要求(11)
(三)法學教育與改革對法律人才的要求(12)
第二章 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的定位與標準(14)
一、“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推動法學教育改革(14)
(一)“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計畫”與法學教育改革(14)
(二)“突出實踐價值”的法學教育導向(17)
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的目標定位(20)
(一)卓越法律人才的概念、內涵(20)
(二)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的理念(23)
(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的定位(29)
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培養的時代標準(34)
(一)忠誠的政治本色(34)
(二)堅實的法律素養(35)
(三)高超的法律技能(35)
(四)真摯的為民情懷(36)
(五)寬厚的人文底蘊(37)
(六)良好的職業形象(37)
第三章 以寬口徑、厚基礎為目標構建循序漸進的培養體系(39)
一、傳統法律人才培養模式的缺陷(39)
(一)培養目標泛化(39)
(二)課程設定不科學(40)
(三)重理論、輕實踐(41)
(四)實踐教學流於形式(42)
(五)教學方法單一(43)
二、套用型、複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44)
(一)偏重理論教育到實務教育的轉型(44)
(二)課堂教學到培養基地的轉型(46)
(三)培養目標轉型(47)
(四)考核評價模式的轉型(50)
三、卓越法律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設計(51)
(一)以素質和能力提升作為課程設計原則(54)
(二)套用型、複合型卓越法律人才培養的整體框架設計(56)
四、卓越法律人才培養教學方法改革(62)
(一)富於實效的教學方法改革(62)
(二)富於規模的教學基地建設(64)
(三)適應卓越法律人才培養需要的師資要求(66)
第四章 以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為核心的職業素養教育(69)
一、當代法律職業素養教育的目標與任務(70)
(一)立法為公、執法為民的職業宗旨教育(70)
(二)恪守法律職業道德的自律精神教育(72)
(三)穩定的倫理選擇能力教育(73)
二、法律職業道德素質教育現狀(74)
(一)缺乏固定的法律職業道德教育內容(74)
(二)教育教學方法和手段單一(76)
(三)司法考試對法律職業道德素質教育帶來的衝擊(78)
三、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的重要性(80)
四、卓越法律人才職業素養教育模式的探索(83)
(一)推行以法律職業道德素養教育為核心的法律教育觀(83)
(二)貫徹法學教育全過程的法律職業素養教育(84)
(三)尋求有效的教學方法(85)
(四)建設師風優良的“雙師型”教師隊伍(86)
(五)提高法律專業學生人文知識涵養(87)
(六)重構學生評價體系(88)
第五章 法學實踐教學現狀和教學體系的構建(90)
一、我國法學實踐教學的現狀(90)
(一)忽視法學實踐教學的獨立性和重要性(91)
(二)教學資源投入嚴重不足(93)
(三)實踐教學師資嚴重匱乏(93)
(四)課程及課程內容體系設定不科學(94)
(五)實踐教學管理不規範(96)
二、法學實踐教學的特點(97)
(一)實踐性(97)
(二)教學性(98)
(三)參與性(100)
三、法學教學綜合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103)
(一)法學實踐教學的理念突破(103)
(二)法學實踐教學內容體系與課程設計(104)
(三)校內實踐教學平台建設(107)
(四)校外實踐教學基地建設(108)
(五)實踐教學師資隊伍建設(109)
(六)實踐教學評價機制創新(110)
第六章 完善師資隊伍建設(112)
一、卓越法律人才培養對師資的能力要求(112)
(一)要求教師有廣泛的相關專業知識和豐富的社會生活閱歷(112)
(二)要求教師具有豐富的法律套用實踐經驗,掌握法律實務能力(114)
(三)要求教師具有良好的職業道德(117)
二、卓越法律師資隊伍建設途徑(118)
(一)加強法學教師的職業素養建設(118)
(二)加強法學教師的職業道德建設(120)
(三)建設專門的實務型教師隊伍(122)
(四)推行“請進來”計畫,建立健全兼職教師制度(123)
(五)實施“走出去”戰略,增加法學教師司法實踐經驗積累(127)
(六)強化法學教師培訓(129)
第七章 創新法學教學質量評估體系,促進自省與發展(131)
一、傳統教學質量評估體系的缺陷(131)
(一)描述指標的靜態性(132)
(二)效果指標的片面性(133)
(三)缺乏對學生知識、能力與素質的綜合衡量指標(134)
(四)缺乏對教師教學個性評估的彈性指標(135)
(五)缺乏對教師因材施教效果的評價(136)
(六)缺乏“以人為本”的教學評價觀念(137)
(七)開設法學學科高校法學教學質量評價主體多元化實效性差(138)
二、建立適應卓越法律人才教育改革的教學質量評估體系(139)
(一)學生的評價與教師的評價相結合(139)
(二)校內的評價與校外的評價相結合(145)
(三)近期的評價與長遠的評價相結合(147)
(四)對教師教學效果的評價與對教師個人素質的評價相結合(148)
(五)對教師個人教學質量的評估與對學校教學質量的評估相結合(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