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農半牧區經濟發展模式研究:以內蒙古為例

半農半牧區經濟發展模式研究:以內蒙古為例

《半農半牧區經濟發展模式研究:以內蒙古為例》是包鳳蘭創作的經濟學著作,首次出版於2016年4月。

半農半牧區是連線農區與牧區的生態過渡區。其發展對中國生態環境改善、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和民族團結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戰略意義。該書以內蒙古為例,闡明半農半牧區的經濟發展歷史、現狀和存在的突出問題與矛盾,挖掘內蒙古半農半牧經濟類型區的本質規定性和發展規律性。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半農半牧區經濟發展模式研究:以內蒙古為例
  • 作者:包鳳蘭
  • 類別:經濟學著作
  • 字數: 158千字
  • 首版時間:2016年4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創作背景,作品鑑賞,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從半農半牧區的重要地位和特徵入手,基於內蒙古21個半農半牧縣(旗、市)的巨觀經濟數據分析和半農半牧區旗縣個案分析相結合,探析內蒙古半農半牧區發展現狀、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原因,借鑑國內外生態問題治理典型案例和農牧業結合經營成功經驗,探討半農半牧區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利弊,在挖掘內蒙古半農半牧區資源優勢、區位優勢、文化優勢的基礎上,找到適合內蒙古半農半牧區特點的經濟發展模式。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二章 半農半牧區形成與發展的歷史回顧
第三章 半農半牧區經濟發展現狀與存在的問題
第一節 選題背景和選題意義
第二節 相關概念的界定
第三節 理論基礎
第四節 文獻綜述
第五節 研究方法、創新之處和不足之處
第一節 半農半牧區形成與發展
第二節 半農半牧區形成與發展的成因分析
第三節 半農半牧區的基本特徵
第一節 半農半牧區的地位與功能
第二節 內蒙古半農半牧區經濟發展現狀
第三節 內蒙古半農半牧區經濟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第四章 國內外農牧業發展模式及其啟示
第五章 半農半牧區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利弊分析
第一節 美國農牧業發展模式及其借鑑
第二節 蘇聯乾旱半乾旱地區開墾的經驗與教訓
第三節 非洲薩赫勒地區農牧業發展中的問題及其啟示
第四節 國外中小規模畜牧業的經營模式借鑑
第五節 國內半農半牧區經濟發展模式典型案例
第六節 國內外半農半牧區發展模式的幾點啟示
第一節 影響經濟發展模式的制約因素
第二節 內蒙古半農半牧區傳統經濟發展模式的演變過程
第三節 半農半牧區傳統經濟發展模式及其特點
第四節 半農半牧區傳統經濟發展模式下的經濟發展狀況
第六章 構建半農半牧區新型經濟發展模式:生態經濟模式
第一節 半農半牧區構建生態經濟模式的必要性
第二節 構建半農半牧區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的理論和政策依據
第三節 內蒙古半農半牧區發展生態經濟的優勢
第四節 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的內容和特點
第五節 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的運行機制:“種—養—工”循環經濟
第六節 半農半牧區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的生產組織類型
第七節 構建半農半牧區生態經濟發展模式的保證措施

創作背景

半農半牧區是連線農區與牧區的生態過渡區。其發展對中國生態環境改善、國民經濟持續發展和民族團結等方面,均有重要的戰略意義。事實證明,半農半牧區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明顯滯後於農區,而農牧業產業化發展方面,半農半牧區卻有著農區和牧區所不具備的發展潛力。在全國農村土地集體所有制實現形式多元化和農牧業產業化發展成為必然趨勢的背景下,半農半牧區要選擇什麼樣的經濟發展模式是值得研究的課題。《半農半牧區經濟發展模式研究:以內蒙古為例》即對這一主題展開了研究。

作品鑑賞

該書的創新之處主要表現在:第一,從研究視角上看,學術界有關半農半牧區相關研究成果非常多,但已有的研究大多是廣義上的、巨觀層面上的、自然科學領域的、技術層面上的研究,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相結合、巨觀層面和微觀層面相結合、技術分析和理論研究相結合的論著較少。該書在研究視角上試圖超越這一局限。
第二,從研究方法上看,已有的研究更多的是廣義的半農半牧區研究,即農牧交錯帶研究。該書為了準確確定研究對象和研究範圍,區分了狹義的半農半牧區和廣義的半農半牧區,將原來的半農半牧區和農牧交錯帶的關係進行了梳理,對區域經濟學的概念體系進行一定的拓寬。
第三,該書基於研究的需要,將區域經濟學中的城鄉區域進一步細化為純農區域、純牧區域和半農半牧域。這對於半農半牧區這一特殊區域的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出版信息

書名
出版時間
出版社
ISBN
《半農半牧區經濟發展模式研究:以內蒙古為例》
2016年4月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978-7-5161-8279-6

作者簡介

包鳳蘭,女,蒙古族,1971年3月出生,內蒙古科爾沁左翼後旗人,經濟學博士,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內蒙古少數民族經濟研究會理事,主持和參與國家社科基金項目6項、省部級科研項目7項、校級科研項目多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