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農牧交錯帶農村發展路徑研究:以和林格爾縣為例

內蒙古農牧交錯帶農村發展路徑研究:以和林格爾縣為例

《內蒙古農牧交錯帶農村發展路徑研究:以和林格爾縣為例》是2010年5月1日中國農業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修長柏。

基本介紹

  • ISBN: 9787109145177
  • 頁數:295頁
  • 出版社:中國農業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0年5月1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 32
圖書信息,作者簡介,內容簡介,媒體評論,目錄,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中國農業出版社; 第1版 (2010年5月1日)
平裝: 295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109145177
條形碼: 9787109145177
尺寸: 20 x 13.8 x 2 cm
重量: 381 g

作者簡介

修長柏 男,1963年生,內蒙古人,管理學博士,教授,農業經濟管理專業博士生導師。現任內蒙古農業大學校長助理,內蒙古農業大學中國一加拿大可持續農業研究與發展中心主任,經濟管理學院院長,內蒙古自治區教育廳“內蒙古哲學和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內蒙古農村牧區發展研究所所長,中國農業經濟研究會理事,內蒙古市場經濟研究會副會長。1985年以來共發表專業學術論文30餘篇,出版專著和教材8部,主持和參加了20佘項科研項目,為內蒙古“321人才工程”二層人選,2008年被評為內蒙古自治區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

內容簡介

《內蒙古農牧交錯帶農村發展路徑研究:以和林格爾縣為例》內容簡介:農牧交錯帶是我國貧困較為集中的一個地區。長期以來,由於自然、歷史、經濟和社會等各種原因,該地區農村經濟發展緩慢,一直處在傳統經濟發展階段,主要表現為,生產經營方式粗放、環境脆弱、生態失衡未有改觀、生產手段落後、生產的自給自足性、農村市場經濟發展滯後等各個方面。

媒體評論

“不難看出,作者用了不少的心血總結了前幾年的艱苦實踐運用經濟學的基本原理與內蒙古的具體實際相結合,開創出一種如何將農牧交錯帶的落後的傳統的經濟轉變為相對進步的初始的市場經濟的途徑。這種將理論用於解決實際問題的做法是值得推崇和讚賞的。作者閱讀了大量有關理論和農村經濟的著作,掌握經過實踐考驗的實例和數據為這篇文章的成功奠定了基礎。加上在邏輯結構論述的層次和合理的推論,都為這篇文章增添色彩。”
——胡錫驥教授
“作者撰寫的論文是一篇在理論上有一定深度,在廣度上有完整研究體系的研究論文。作者運用區域經濟學和農業經濟學的原理,系統地研究內蒙古農牧交錯帶農村發展路徑的理論依據、原則、途徑和方法。論文的研究具有較強的理論價值與實際指導意義。在對內蒙古農牧交錯帶農村發展思路上,提出的思路與對策具有較強的可操作與實際指導意義。在對內蒙古農牧交錯帶農業發展的戰略具有較重要的參考價值”。
——匿名評審人之一
“論文以和林格爾縣為案例,運用1995-2005年特別是1999年以來的相關數據並結合脫貧與發展”項目過程中的實際觀察.以乳產業發展為主線,對案例縣的市場化進程、乳業發展對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及農民收入的影響、乳業發展中產業組織及其形成機理、乳產業競爭優勢及其對農村生態環境、農村工業化的作用和影響等進行了分析研究。作者對每一個問題的論證是較為充分的,論證中所使用的數據比較翔實所得出的結論比較明確。得出關於農牧交錯帶農村特徵類型貧困成因一些結論.對理解和認識農牧交錯帶農村發展路徑變遷有一定的理論啟發意義。得出的關於案例縣的乳業發展與農業生產結構戰略性調整的關係的結論、提出的乳業發展產業化發展和產業組織創新生態環境建設、農村工業化的政策建議對地方農村發展政策的制定具有參考價值”。
——匿名評審人之二

目錄

序言一
序言二
摘要
第一章 導論
1.1 研究背景
1.2 概念界定
1.2.1 農牧交錯帶
1.2.2 農村
1.2.3 農村發展
1.3 研究目的
1.4 研究的基本思路和內容
1.5 和林格爾縣基本情況
1.6 研究方法
1.7 本文數據來源
1.8 本文可能的創新之處
1.9 本章小結
第二章 國內外研究綜述
2.1 農牧交錯帶研究綜述
2.1.1 國外對農牧交錯帶的研究
2.1.2 國內對農牧交錯帶的研究
2.2 農村發展研究綜述
2.2.1 國外對農村發展問題的研究
2.2.2 國內對農村發展問題的研究
2.3 路徑分析理論綜述
2.4 本章小結
第三章 農牧交錯帶農村發展路徑依賴與鎖定的理論研究
3.1 貧困是內蒙古農牧交錯帶農村的一個基本特徵
3.2 內蒙古農牧交錯帶農村的特殊性
3.3 農牧交錯帶農村發展路徑鎖定的形成機理
3.3.1 重視發展經濟,輕視生態建設和社會發展
3.3.2 重視自給自足,輕視培育和發展商品經濟
3.3.3 重視行政命令,輕視市場作用
3.3.4 重視發展種植業,輕視畜牧業和非農產業的發展
3.4 農牧交錯帶農村發展制度創新的分析
3.4.1 對農牧交錯帶農村發展優勢的重新認識
3.4.2 農牧交錯帶農村發展制度創新機制研究
3.5 本章小結
第四章 農村市場化進程研究
4.1 農村市場化的含義
4.2 農牧交錯帶農村市場化進程分析
4.2.1 總體判斷
4.2.2 國內外對市場化和農業與農村市場化進程的研究綜述
4.2.3 本文分析方法、對各指標的說明和結果分析
4.3 本章小結
第五章 乳產業發展與農村產業結構調整
5.1 和林格爾縣農村產業結構的演變
5.2 和林格爾縣農業產業結構的演變
5.2.1 1978年以來農業生產結構的演變趨勢
5.2.2 種植業生產結構變化情況
5.2.3 畜牧業生產結構變化情況
5.3 和林格爾縣奶業發展後農業結構調整對農民收入影響分析
5.3.1 奶業發展以來農業結構的變動
5.3.2 畜牧業及其中奶業的發展對農村經濟的影響
5.3.3 畜牧業特別是奶業的發展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壯大
5.3.4 畜牧業特別是奶業的發展最佳化了地區經濟結構
5.4 本章小結
第六章 乳產業組織形式研究
6.1 和林格爾縣乳產業組織的基本特點
6.1.1 乳業加工企業的帶動作用非常顯著
6.1.2 產業鏈加長,專業化生產格局初步形成
6.1.3 乳產業成長速度快,帶動面廣
6.1.4 乳產業發展的間接影響
6.2 和林格爾縣乳產業組織形成機理和利益機制研究:一個初步的分析
6.2.1 乳產業組織形成的機理分析
6.2.2 乳產業組織的利益分配機制分析
6.3 和林格爾縣乳產業組織存在的問題
6.3.1 各利益主體間的利益機制不完善
6.3.2 各利益主體發育程度不平衡
6.3.3 政府在規範和促進乳產業發展中的作用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6.3.4 針對奶戶的社會服務組織體系不健全
6.4 本章小結
第七章 乳產業競爭優勢研究
7.1 市場優勢
7.1.1 我國居民對牛奶及其製品的消費呈現長期上升趨勢
7.1.2 奶產業是我國農業生產部門中的一個朝陽產業
7.2 政策優勢
7.2.1 用土地換來乳品加工企業
7.2.2 用信貸支持農民發展奶牛飼養業
7.2.3 建立奶牛業服務體系
7.2.4 支持和促進農民調整產業結構
7.3 區位優勢
7.3.1 和林格爾縣處於我國奶牛優勢區內
7.3.2 區位優勢
7.3.3 資源條件
7.4 基礎優勢
7.4.1 糧食生產能力上升為奶牛業發展奠定了穩定的飼料基礎
7.4.2 飼養基礎
7.5 成本優勢
7.5.1 奶牛飼養成本
7.5.2 牛奶生產成本
7.6 本章小結
第八章 乳產業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
8.1 乳產業發展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之問的關係
8.1.1 乳產業發展調動了農民種植飼草的積極性
8.1.2 “退耕還林還草”政策為農民種植飼草提供了經濟上的保障
8.2 和林格爾縣生態建設進展與效益分析
8.2.1 總體進展與效益分析
8.2.2 基於一個案例的研究
8.3 本章小結
第九章 乳產業與農村工業化
9.1 工業化的含義
9.2 工業化的發展階段
9.3 工業化進程中產業結構演變的規律
9.3.1 產業結構的涵義
9.3.2 產業結構演變的一般規律
9.3.3 三次產業內部結構演變規律
9.4 農業對工業化的推動作用
9.5 工業化對農業的帶動作用
9.6 和林格爾縣工業化進程分析
9.6.1 工業化階段的劃分
9.6.2 工業化進程中產業結構的演進
9.6.3 工業化進程中畜牧業發展因素分析
9.7 和林格爾縣以乳業為基礎的工業化政策
9.7.1 積極發展乳業生產
9.7.2 加快發展畜產品加工業
9.7.3 完善農業產業化經營的利益機制
9.7.4 科學布局和合理規劃園區
9.8 和林格爾縣工業化發展與城鎮化
9.8.1 城鎮化的含義及其與工業化之間的一般關係
9.8.2 和林格爾縣工業化發展與城鎮化分析
9.9 本章小結
第十章 乳產業食品安全與可持續發展
10.1 乳產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意義
10.2 乳產業鏈各主要行為主體相互關係的進一步分析
10.3 建立可持續發展乳產業鏈的框架分析
10.4 本章小結
第十一章 結論、對策建議和有待於研究的問題
11.1 本文的研究結論
11.2 對策建議
11.2.1 在奶農層面
11.2.2 在奶站層面
11.2.3 在乳品加工企業層面
11.2.4 在各級政府層面
11.3 有待於研究的問題
參考文獻
致謝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