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淺憶》內容簡介:今天與往常一樣,我早早地來到辦公室,打開電腦做寫作前的準備。而今天與以前不一樣的是,《半生淺憶》這《半生淺憶》的正稿全部編校完畢,只差這一篇序言了。這裡,我就把它變成我的第三本散文集寫作告罄的清晨吧。 這《半生淺憶》,對於我過去歲月的記憶是從六十年代開始的,時間跨度四十多年,有相當多的部分寫成於二十年前。這期間,雖然我有許多文章斷斷續續地散見於報刊雜誌,但這《半生淺憶》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第一次面世。由於人生已走到秋季,又由於收在這裡的文字大多數是憶舊的文字,所以我給此書定名為《半生淺憶》。
基本介紹
- 書名:半生淺憶
- 出版社: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頁數:160頁
- 開本:32
- 品牌: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 作者:田懷亮
- 出版日期:2009年10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65100185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文摘,後記,序言,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半生淺憶》是由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出版的。
作者簡介
田懷亮,安徽省蒙城縣范集代園村田家莊人。1952年生,1969年任民辦教師,1970年入伍,先後任文啦、電影放映員、排長、保衛幹事、政治協理員、直工科副科長(主持工作)、政治教導員(黨委書記)、姑蘇製藥廠黨委書記。1990年底轉業到安徽省蒙城縣人民檢察院工作。1991年初讕到蘇州市監察局工作。全國紀檢監察機關合署後,在蘇州市紀律檢查委員會工作至今,先後任科員、副主任科員、主任科員、副主任、主任、常委。現為蘇州市作家協會會員,蘇州市金聞區作家協會副會長。幾十年來堅持業餘寫作,散文和報告文學散見於全國各大報刊。並多次在全國和地方舉辦的散文大獎賽上獲獎,有的文章被收錄進《江蘇省改革開放三十年報告文學創作成果彙編》、《蘇州市散文精選集》、《遠山近水皆有情》等選集。電視片《殘夢》編劇。出版有散文集《村事》、散文集《守望》。《文藝報》、《光明日報》、《中國作家網》等對《村事》一書發表了長篇評論。
圖書目錄
序言
半生淺憶(代序)
篇一 校園紀事
(校園紀事之一)寫在前面的話
(校園紀事之二)校園裡的“革命”
(校園紀事之三)終於戴上了紅袖章
(校園紀事之四)我當上了代表去北京
(校園紀事之五)難路
(校園紀事之六)深秋里的等待
(校園紀事之七)激動人心的時刻
(校園紀事之八)複課鬧革命
篇二 匆匆軍旅
(匆匆軍旅之一)倏忽而逝的二十年
(匆匆軍旅之二)命運·夢·軍人
(匆匆軍旅之三)流水無言
(匆匆軍旅之四)大兵與女人
(匆匆軍旅之五)騙子·老鄉·原則
(匆匆軍旅之六)鎦金歲月
(匆匆軍旅之七)命運
(匆匆軍旅之八)未了情
篇三 病中雜吟
(病中雜吟之一)黃雨
(病中雜吟之二)住院
(病中雜吟之三)望月
(病中雜吟之四)開滿月季花的小院
篇四 大海伴歌
(大海伴歌之一)濤滿西窗
(大海伴歌之二)長堤夜歌
(大海伴歌之三)與守海人對話
(大海伴歌之四)夜釣的徐老伯
篇五 過年雜記
(過年雜記之一)寫在前面的話
(過年雜記之二)老政委的艱難
(過年雜記之三)倚著花圈的老井
(過年雜記之四)《村事》與兩個務必
(過年雜記之五)笑聲里的追問
(過年雜記之六)暖秋
(過年雜記之七)希望
(過年雜記之八)詩化了的節日
篇六 暇時隨想
(暇時隨想之一)“三所”採風感懷
(暇時隨想之二)本命年說命
(暇時隨想之三)兒女心事
(暇時隨想之四)感覺記者心
(暇時隨想之五)心託付的地方
(暇時隨想之六)夢中的譴責
(暇時隨想之七)升遷的感覺
(暇時隨想之八)夢婚隨想
後記
半生淺憶(代序)
篇一 校園紀事
(校園紀事之一)寫在前面的話
(校園紀事之二)校園裡的“革命”
(校園紀事之三)終於戴上了紅袖章
(校園紀事之四)我當上了代表去北京
(校園紀事之五)難路
(校園紀事之六)深秋里的等待
(校園紀事之七)激動人心的時刻
(校園紀事之八)複課鬧革命
篇二 匆匆軍旅
(匆匆軍旅之一)倏忽而逝的二十年
(匆匆軍旅之二)命運·夢·軍人
(匆匆軍旅之三)流水無言
(匆匆軍旅之四)大兵與女人
(匆匆軍旅之五)騙子·老鄉·原則
(匆匆軍旅之六)鎦金歲月
(匆匆軍旅之七)命運
(匆匆軍旅之八)未了情
篇三 病中雜吟
(病中雜吟之一)黃雨
(病中雜吟之二)住院
(病中雜吟之三)望月
(病中雜吟之四)開滿月季花的小院
篇四 大海伴歌
(大海伴歌之一)濤滿西窗
(大海伴歌之二)長堤夜歌
(大海伴歌之三)與守海人對話
(大海伴歌之四)夜釣的徐老伯
篇五 過年雜記
(過年雜記之一)寫在前面的話
(過年雜記之二)老政委的艱難
(過年雜記之三)倚著花圈的老井
(過年雜記之四)《村事》與兩個務必
(過年雜記之五)笑聲里的追問
(過年雜記之六)暖秋
(過年雜記之七)希望
(過年雜記之八)詩化了的節日
篇六 暇時隨想
(暇時隨想之一)“三所”採風感懷
(暇時隨想之二)本命年說命
(暇時隨想之三)兒女心事
(暇時隨想之四)感覺記者心
(暇時隨想之五)心託付的地方
(暇時隨想之六)夢中的譴責
(暇時隨想之七)升遷的感覺
(暇時隨想之八)夢婚隨想
後記
文摘
如今,我如上面這個樣子地想,並非要推託曾是“紅衛兵”戰士的我在違反理性意義上的責任,要是那樣,倒不如一句“我還小,管我屁事”省力氣。這些年,我常聽人議論起這段歷史,有的人甚至懺悔自己是“這么些年沒做壞事,可也沒做好事”。我為這些過來人自我反省的勇氣而欣然。從寬泛意義上講,對這段重大歷史責任的反省,似我這樣匆匆走過那段路的人,是無須過於自責的。如果真的要進行反省,上面的反思顯然是極淺層面上的。我們是不是該問問自己,那個時期,我們為什麼會這么虔誠地跟著風潮跑?我們是不是可以再問問,我們這個民族,從秦王朝的焚書坑儒、明清時的大興文字獄,到這次等待日子過後的更加殘酷的革文化的命,為什麼物質文明的發展,沒能扼止住中國文化悲慘命運的發生?我們是不是還可以問問,這個民族產生和發展這種革文化命的溫床和土壤被剷除了嗎?文化的閹割和閹割的文化,有著同樣滴血的傷口。
雖然“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封建時代早已過去,但幾千年封建主義的遺毒和民族的劣根性依然嚴重製約著社會的意識、文化、民主、法制乃至經濟建設的發展。我們不能僅僅一句“痛恨”、一次“懊悔”就可揚長而去。我們應該看清閹割文化的刀子是什麼“品牌”,操縱這種品牌刀子的手是“溫柔型”還是“粗野型”。指揮這雙手的神經是何種系統。我們的民族不能再陶醉在“歷史悠久”的搖籃里了。每每想到這些,我又會深深地為自己悲哀,儘管這種悲哀和我的思考一樣蒼白無力,儘管這種悲哀同樣地令人悲哀。
雖然“一言興邦,一言喪邦”的封建時代早已過去,但幾千年封建主義的遺毒和民族的劣根性依然嚴重製約著社會的意識、文化、民主、法制乃至經濟建設的發展。我們不能僅僅一句“痛恨”、一次“懊悔”就可揚長而去。我們應該看清閹割文化的刀子是什麼“品牌”,操縱這種品牌刀子的手是“溫柔型”還是“粗野型”。指揮這雙手的神經是何種系統。我們的民族不能再陶醉在“歷史悠久”的搖籃里了。每每想到這些,我又會深深地為自己悲哀,儘管這種悲哀和我的思考一樣蒼白無力,儘管這種悲哀同樣地令人悲哀。
後記
明天,《半生淺憶》的書稿就要交給出版社了,想想還有些情況要說明,於是就寫了這後記。
首先,這本書的六篇分別寫於不同年代,時間跨度太大。因此,語言風格和文字表達的內心情懷沒有邏輯性的統一,雖然我在文字上作了一些修飾性的調整,但依然可見階段性的特徵。
其次,本書凡是在內容上作了調整,哪怕是極小地方作了調整的文章,我都在寫作時間上標明“初寫於某時某地”,以示區別。
第三,為了保持文章內容和思想情感的原始性,讓讀者望見.過去了的真實的我,因此,對過去發生的事件,原來的認識即使再偏執、再狹隘,與現在的認識哪怕有天壤之別,我也不對原來的認識作改動。
第四,本書中談到一些人和事,凡涉及或可能涉及隱私、名譽、感情之類的問題,除內容上作了一定的虛化處理,還對人物使用了化名,敬請讀者朋友原諒。
最後,第六篇“暇時隨想”,是從我幾十年來所寫雜文、隨筆中選出的幾篇,與其他五篇似有驢頭不對馬嘴之嫌。我以為,這些文章篇數雖少,但它是我不同階段思想的反映,可以從一些側面表達我的半生情懷,應屬於淺憶的大範疇。待今後時機成熟,再將幾十年來所寫隨筆、雜議之類的文章整理出版,以饗讀者。
首先,這本書的六篇分別寫於不同年代,時間跨度太大。因此,語言風格和文字表達的內心情懷沒有邏輯性的統一,雖然我在文字上作了一些修飾性的調整,但依然可見階段性的特徵。
其次,本書凡是在內容上作了調整,哪怕是極小地方作了調整的文章,我都在寫作時間上標明“初寫於某時某地”,以示區別。
第三,為了保持文章內容和思想情感的原始性,讓讀者望見.過去了的真實的我,因此,對過去發生的事件,原來的認識即使再偏執、再狹隘,與現在的認識哪怕有天壤之別,我也不對原來的認識作改動。
第四,本書中談到一些人和事,凡涉及或可能涉及隱私、名譽、感情之類的問題,除內容上作了一定的虛化處理,還對人物使用了化名,敬請讀者朋友原諒。
最後,第六篇“暇時隨想”,是從我幾十年來所寫雜文、隨筆中選出的幾篇,與其他五篇似有驢頭不對馬嘴之嫌。我以為,這些文章篇數雖少,但它是我不同階段思想的反映,可以從一些側面表達我的半生情懷,應屬於淺憶的大範疇。待今後時機成熟,再將幾十年來所寫隨筆、雜議之類的文章整理出版,以饗讀者。
序言
今天與往常一樣,我早早地來到辦公室,打開電腦做寫作前的準備。而今天與以前不一樣的是,《半生淺憶》這本書的正稿全部編校完畢,只差這一篇序言了。這裡,我就把它變成我的第三本散文集寫作告罄的清晨吧。
這本書,對於我過去歲月的記憶是從六十年代開始的,時間跨度四十多年,有相當多的部分寫成於二十年前。這期間,雖然我有許多文章斷斷續續地散見於報刊雜誌,但這本書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第一次面世。由於人生已走到秋季,又由於收在這裡的文字大多數是憶舊的文字,所以我給此書定名為《半生淺憶》。
去年的某一天,我在整理影集,看到女兒和兒子孩童時的笑臉,讓我流連、讓我感動。理著理著,突然想到孩子的年齡,想到女兒再過兩三年,竟也是40歲的人了,心下真的有些感慨。
日常里,同事很少問及我的年齡,即使有人問起,我讓他們猜,沒有人把我往快六十的歲數上猜。自己呢,也是整日樂呵呵的,打球、喝酒、卡拉OK、熬夜加班,有時竟和年輕的朋友蹦迪,沒有個憂愁,沒有個大小,總還是過去的那個精氣神,沒覺著老,沒想到老。所以,他們都說我是快樂人,是個見不著老的人。現在想想,怎么不是跨上了老的行列呢?外孫女13歲了,女兒也將跨入中年的行列,不服時間老人對人的打磨和捉弄是萬萬不行的。
這本書,對於我過去歲月的記憶是從六十年代開始的,時間跨度四十多年,有相當多的部分寫成於二十年前。這期間,雖然我有許多文章斷斷續續地散見於報刊雜誌,但這本書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第一次面世。由於人生已走到秋季,又由於收在這裡的文字大多數是憶舊的文字,所以我給此書定名為《半生淺憶》。
去年的某一天,我在整理影集,看到女兒和兒子孩童時的笑臉,讓我流連、讓我感動。理著理著,突然想到孩子的年齡,想到女兒再過兩三年,竟也是40歲的人了,心下真的有些感慨。
日常里,同事很少問及我的年齡,即使有人問起,我讓他們猜,沒有人把我往快六十的歲數上猜。自己呢,也是整日樂呵呵的,打球、喝酒、卡拉OK、熬夜加班,有時竟和年輕的朋友蹦迪,沒有個憂愁,沒有個大小,總還是過去的那個精氣神,沒覺著老,沒想到老。所以,他們都說我是快樂人,是個見不著老的人。現在想想,怎么不是跨上了老的行列呢?外孫女13歲了,女兒也將跨入中年的行列,不服時間老人對人的打磨和捉弄是萬萬不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