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截塔

半截塔

半截塔,位於圍場縣塔鎮村半截塔完小國小校內。坐落在半截塔中學教學樓旁邊,距縣城37.5公里。 塔基占地面100平方米,塔高40米,塔座為正方形,邊長10米,高8米。該塔為空心圓形,系單體建築,為磚、木、石結構。塔正面為圓形拱門,用青灰石精細加工,砌築而成。塔座上磚砌三層,橢圓形塔身。每層正面均留拱門,塔身上端置寶珠形塔頂。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半截塔
  • 位於:圍場縣塔鎮村
  •  塔基占地面:100平方米
  • 塔高:40米
發展歷史
元代白塔——半截塔
從拱門進去,內裝三層樓板和樓梯,供遊人上下。
據考古工作者實地考察,元代白塔建於元朝年間(公元1264年至1294年),距今已有700餘年歷史。
塔前有寺廟遺址,至今基石尚存。據其寺廟遺址出土的瓷器、陶罐、陶瓶以及磚瓦等遺物考證,當時因連年戰爭,大批兵卒為國捐軀。這座元代白塔是為了祭祀疆場死者的亡靈而修建。因此,元代白塔又叫“祭骨塔”。
為何又叫“半截塔”呢?相傳,當年此塔是一個出家人劉僧人所建。這劉僧人很富貴,決心在塞外建成一塔。而劉僧人有一個同胞弟弟也是僧人,欲在南方修建一塔。於是,兄弟二人打賭,限定時間內將塔建完。哥哥聽說南方的弟弟即將按期竣工時,便焦急的將未修完的塔封頂,於是便成了“半截塔”。
到了清代,康熙皇帝到塞外木蘭圍場狩獵時,正好經過此塔時,聽當地一位蒙古人說:此塔叫做“藏龍塔”,蒙古人說:“皇上請看,這坐塔的四周,正對著四條長谷,每逢雨天,溝谷之水,都衝著這座塔流來。這是四條龍藏居在塔下。群龍在此相聚,說不定總有一天,這白塔被群龍拱塌!”康熙皇帝聽罷大怒:“朕才是唯一的真龍天子!如孽龍得呈,朕大清江山難保也!”於是康熙忙下旨意,命眾多民工從塔座旁掏此一洞,將一口鐵鍋扣在塔座之下,使民眾永無出頭之日。康熙龍顏大悅:“此塔,就叫“鎮龍塔”吧!”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