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塔烈士陵園

半塔烈士陵園

半塔烈士陵園位於半塔保衛戰舊址。半塔古稱白塔,歷史悠久。據來安縣誌記載,位於現半塔中學院內,曾建有一座白塔寺,寺內築有一磚塔,上刻有“赤烏元年”(公元二三八年)字樣,後來塔塌倒三層,僅存半個塔,古名半塔地名亦稱半塔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半塔烈士陵園
  • 位置:半塔保衛戰舊址
  • 建立時間:1960年
  • 性質: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歷史經過,陵園歷史意義,重點文物,來安半塔烈士陵園更名為《皖東烈士陵園》,百度地圖,

地理位置

半塔集地處蘇皖兩省的盱眙、天長、來安、六合、嘉山五縣交界處,四周丘陵起伏,戰略地位十分重要。一九三九年秋以羅炳輝為司令員,郭述申為政委,周駿鳴為副司令員,方毅為主任,趙啟民為參謀長的新四軍第五支隊,開闢了以半塔集為中心的淮南津浦路東抗日游擊根據地,完成了東進皖東敵後,實行戰略展開的任務,初步打開了淮南路東敵後抗戰局面。歷史上著名的半塔保衛戰就發生在這裡。
標識牌標識牌

歷史經過

一九四零年三月在蔣介石的策劃下,安徽李品仙,江蘇韓德勤兩頑軍對我皖東地區實行東西夾擊,妄圖消滅我新四軍部隊,我軍在中共中原局書記劉少奇同志率領下,對反共頑固派的進攻予以堅決反擊。正當我五支隊主力支援路西反擊李品仙頑軍之際,韓德勤頑軍乘我路東空虛,糾集萬餘兵力,向我五支隊指揮機關所在地——半塔集及附近地區發動全面進攻。我路東部隊在江北指揮部政治部主任鄧子恢、五支隊政委郭述申、副司令員周駿鳴、主任張勁夫和路東省委書記方毅的指揮下,堅決執行中原局、江北指揮部固守待援和積極防禦的戰術原則,以教導大隊五百餘人固守半塔集,以十團、十五團各一部分及特務營,在地方游擊隊的配合下,從南北兩翼鉗擊圍攻半塔之敵,在敵強我弱的情況下,我軍指戰員不畏強敵,從三月二十一日拂曉到三月二十七日晚,浴血奮戰七晝夜,擊退了頑軍多次進攻,半塔陣地巍然屹立,完成了我先打桂頑,後打韓頑的戰役意圖。
路西我軍大捷後,江北指揮部指揮張雲逸,五支隊司令員羅炳輝率主力兼程回師路東,江南指揮部陳毅亦命令挺進縱隊葉飛、蘇皖支隊陶勇率部增援,在江北指揮部統一指揮下,我軍於三月二十九日開始全線反擊,韓頑在我軍兩面夾擊下,傷亡慘重,殲敵有生力量三千餘人,繳獲大量武器彈藥,韓頑潰不成軍,倉惶逃竄,我軍乘勝追至三河南岸,至四月九日,路東地區反頑作戰勝利結束。
半塔保衛戰的勝利,奠定了淮南抗日根據地的基礎,保證了我路西部隊對桂頑作戰的勝利。半塔保衛戰創造了以少勝多,以弱勝強的範例。陳毅同志對半塔保衛戰給予很高評價,他說過,在華中先有半塔、後有郭村,有了半塔,就有了黃橋。

陵園歷史意義

為了紀念在半塔保衛戰與抗日戰爭中英勇犧牲的革命烈士,一九四四年三月,由方毅在軍政民座談會上提議並通過,由羅炳輝親自負責在半塔集西北一華里的頭道光山上建造一座革命烈士紀念塔。一九四六年,因我軍戰略轉移,撤離半塔,烈士塔建造一半就停工了。
建國以後,來安人民緬懷革命先烈豐功偉績,於一九五八年開始續建半塔烈士紀念塔,並以紀念塔為中心,依山而築,建造了一座氣勢雄偉,風景秀麗的烈士陵園。
紀念塔矗立在塔山之峰,高十米,為四方台林。塔頂屹立著身背斗笠、大刀、持槍遠視、威武雄壯的新四軍戰士的雕像,這尊石雕像是在陳毅親切關懷下,由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的教師們精心雕鑿的。塔的正面為陳毅親筆書寫的“革命先烈永垂不朽”八個雄渾遒勁的大字。背面是省委書記張愷帆書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的題詞。紀念塔前立著大理石的紀念碑,上面刻著張雲逸一九六四年五月一日撰寫的碑文。紀念塔正前方是兩座對稱的琉璃瓦涼亭。紀念塔西側是陳列館,陳列著革命歷史資料,供人們參觀學習。

重點文物

半塔烈士陵園是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建於1960年,紀念在著名的“半塔保衛戰”中英勇犧牲的烈士。烈士紀念塔高10米,為四稜台體。塔頂屹立一尊身背斗笠和大刀、荷槍遠望、威武雄壯的新四軍戰士雕像(雕像為中央工藝美術學院設計雕塑)。塔的正面刻有陳毅題寫的“革命烈士永垂不朽”八個大字,背面為張愷帆題詞。塔的正前方有張雲逸於1964年5月1日撰寫的《半塔烈士紀念碑記》

來安半塔烈士陵園更名為《皖東烈士陵園》

經國家民政部批准,2009年11月8日,來安半塔烈士陵園更名為皖東烈士陵園,並被國務院批註為“全國重點烈士紀念建築物保護單位”,來安縣委、縣政府舉辦了隆重的揭牌儀式。
皖東烈士陵園皖東烈士陵園
更名後的皖東烈士陵園,包括半塔保衛戰舊址、皖東革命紀念館、劉少奇紀念館、新四軍二師紀念館和碑林等景點,為國家AA級旅遊景區、國家重點烈士陵園和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百度地圖

地址:安徽省滁州市來安縣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