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印半畫,傳統民間繪畫藝術。流傳於高密一帶。成於清道光年間。在高密撲灰年畫基礎上,引進場家埠、楊柳青木版年畫的刻印技術發展而成的獨特的藝術形式。以木版...
高密半印半畫年畫是一種山東高密的傳統民間藝術。其早期年畫為撲灰年畫,是在廟宇壁畫和文人畫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一種純手繪年畫。年畫在民間是一種寓意吉祥的形象。...
楊柳青年畫的製作方法為“半印半畫”,即先用木版雕出畫面線紋,然後用墨印在紙上,套過兩三次單色版後,再以彩筆填繪。 [7] 其製作既有版味、木味,又有...
1980年山東省舉辦民間美展,帶領高密文化館工作人員及民間藝人積極籌備參展作品,收集到撲灰年畫、半印半畫、木版年畫、藍印花布、民間刺繡、風箏、草編、饃榼等大量...
新中國成立後,撲灰年畫和半印半畫作坊在高密北鄉姜莊夏莊一帶30多個村子裡傳承下來。後來,生產大隊曾經組織作坊進行集體生產。60年代,棉花屯二隊30來戶人家一年...
濰縣楊家藝人楊同善應邀到平度宗家莊教授半印半畫的年畫。1924年,又有濰縣楊家埠藝人楊同初應邀到宗家莊傳授畫稿刻版,並多次從楊家埠聘請畫工做粉臉敷彩的年畫...
年畫的製作方法大致有人工繪製、木印、水印套色、半印半畫、石印、膠印等。一般說來,套色木版年畫有四道工序:(一)、畫師起稿,將定稿用白描法畫在毛邊或薄綿紙...
楊家埠年畫從撲灰年畫發展到清末的半印半畫年畫,民國初又發展為木版套印,並將木版印刷術套用到風箏、彩燈、扇面、轎車、窗花、針線冊等,表現出大年畫產地獨具的...
楊家埠附近的寒亭、倉上等村還生產酷似楊柳青年畫的半印半畫年畫,但為數不多。濰縣年畫發展 編輯 孫忠會1981年創作大《壽星》 濰縣年畫在發展過程中受到楊柳青...
因經濟效益成倍增長,很多畫坊改畫這種年畫,稱為半印半畫。 [3] 高密撲灰年畫文化特徵 編輯 高密撲灰年畫藝術特點 高密撲灰年畫:《家堂》 呂蓁立繪製 綜觀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