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日悠悠、窮極無聊的午後,光影慵懶、枝樹婆娑,沒來由的花,沒來由的出現,女人又一次沒由來的尾隨,在轉角出削翳的神秘人影。午後的長眠,假釋了潛意識所有的夢魘,飛懸在空中的女人,瞥見躺在椅上、沉睡中的自己。由女人口中吐出了鑰匙,鑰匙又變成利刃,而一刀下去,竟劈開了裂鏡片的遼闊海洋。瑪雅·黛倫(Maya Deren,1917-1961),前衛電影之母,五歲時移民美國的蘇聯猶太人。在成長的歷程中跌跌撞撞,...
基本介紹
- 導演:梅雅·黛倫 Alexander Hammid
- 中文名:午後惆悵
- 製片地區:美國
- 類型:短片/奇幻
- 片長:18 min / Argentina:18 min
- 上映時間:2001年10月27日 瑞典
演員表,基本信息,幕後花絮,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配音 |
---|---|---|
The Woman | 梅雅·黛倫 | ---- |
The Man | Alexander Hammid | ---- |
基本信息
類型: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美國
類型: 短片 / 奇幻
片長:18 min / Argentina:18 min
幕後花絮
·梅雅·黛倫最早擁有的一部16MM攝影機,是她用父親死後留下的數百美元在二手市場中買到的。原本大戰時用來拍攝新聞短片的機器,結果變成了黛倫手中沖闖出紐約地下電影的媒介,得心應手。
利用多重夢境的“套層”結構,每層夢境都以幾何換算的辦法使“故事時間”變形——這一最為媒體、影評人稱道“藝術構思”或本片的藝術性,其實是上個世紀40年代美國獨立電影旗幟人物瑪雅黛倫自編自導自演的《午後惆悵》實驗短片探討過的問題——不管諾蘭導演願不願意,我都認為《盜夢空間》是誕生在它60年前電影的商業實踐。
無論是對意識、潛意識進行的影像探討、套層的結構表述、重力對時間延宕的原理運用,《盜夢空間》只是《午後惆悵》的“冰山一角”,不超過10人的團隊用了14天製作完成的《午後惆悵》——空間與時間可以被自由地擠壓或延伸,斷裂或延續,空間與時間如同被施展魔法一般,時間可長可短,空間可大可小;而《盜夢空間》的時間與空間卻完全要依靠戲劇安排達到變形的目的,電影化的“時空”觀念與實踐,高下立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