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8國道橫穿過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國道旁,有一個遠近聞名的渡口——升官渡。 從前,古漢陽地勢低洼,河漢湖泊密如蛛網,往來交通一般以水路為主,升官渡便是由南進入武漢的一個咽喉要道,升官渡原名盛觀渡,何又叫升官渡呢?關於它的來歷,有三種說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升官渡
- 原名:盛觀渡
- 地址:武漢經濟技術開發區
- 交通:渡口
簡介
從前,古漢陽地勢低洼,河漢湖泊密如蛛網,往來交通一般以水路為主,升官渡便是由南進人武漢的一個咽喉要道,升官渡原名盛觀渡,何又叫升官渡呢?關於它的來歷,有三種說法。
歷史傳說
第一種說法是
公元1850年,廣西爆發了洪秀全領導的金田起義。起義成功後,洪秀全率師北伐。太平軍勢如破竹,清軍望風而逃。洪秀全志 向遠大,他不滿足於占領一城一池,而是要徹底推翻清朝統治者,建立一個太平盛世。不到兩年,太平軍便由岳州進入湖北,洪秀全親率三十萬大軍, 目標直指武昌。
清軍在地勢險要的盛觀渡口趕修了兩座土山,派遣精兵把守,以逸待勞,等著太平軍來。太平軍若要攻進武昌,首先非得拔掉盛觀渡這個“釘子”不可。
一場惡戰勢在難免。
太平軍大將胡以晃率領先頭部隊來到盛觀渡,稍事休整,便想借著一路殺來勢如破竹的餘威,一鼓作氣地攻下渡口。
這天天剛亮,渡口南岸突然塵土飛揚,喧聲震天,一支纏著頭巾的部隊吶喊著向北衝來。隊伍當頭,是一面高揚的大旗,上面繡著一個斗大的“胡”字。
部隊很快就占領了渡口南岸。善打硬仗的胡以晃看了一下地形,讓部隊排好陣勢,便下令進攻。
頓時,幾千名能征善戰的太平軍官兵一個個不顧一切地躍入水中,蜂擁著奮力游向北岸。
太平軍游到河中心,遇上了湍急的漩流,不少人被急流捲走。就在這個節骨眼上,隱蔽在對岸兩座土山上的清兵又開始居高臨下地放箭。一支支毒箭呼嘯著射來,那 些水性很好,沒讓急流捲走的士兵又一個個被毒箭射中了頭部,慢慢沉入水中。胡以晃怕出現更多的傷亡,趕緊命令部隊後撤,停止進攻。
一見太平軍撤退,對岸隱蔽的清軍全都站在了那兩個臨時築成的土山上,得意忘形地大聲叫喊:“長毛子,你們休想打過河來,老子要讓你們在這裡全軍覆滅!”還 有的嚷道:“要想過河呀?過吧過吧,等河裡結了冰再走過來!”當時正是陽春三月,要想河裡結冰,那得在南岸等上個大半年才行。太平軍聽見辱罵的叫聲,一個 個氣得要命,恨不得馬上打到對岸,割下那些清軍的舌頭。胡以晃更是氣得咬牙切齒,怒不可遏。他吸取第一次進攻失敗的教訓,決定避開那兩個高高的土堆,在渡 口的兩側發起進攻。
胡以晃將部隊分成兩支,從左右兩邊同時進攻。
狡猾的清軍觀察到太平軍的動向後,也將部隊分成兩支,布置守候在左右兩個不同的地方。
第二次進攻開始了,勇猛的太平軍將士躍人急流,直向對岸進逼。
清軍萬箭齊發,一個又一個的太平軍士兵被射中卷人急流。那些少數到達對岸的,早已是全身水淋,疲憊不堪,很快就被那些守候的清軍團團包圍殺害了。
這場惡戰從早晨打到黃昏,太平軍發起了一輪又一輪的攻擊,但都被清軍擊退了,損失相當慘重,形勢十分危急。
眼見太平軍一時難以取勝,胡以晃審時度勢,只得下令,暫時停止進攻。
看來這顆“硬釘子”並不是那么好拔啊!胡以晃只得在盛觀渡南岸安營紮寨,召集手下的軍師、將領們出謀獻策。大家認為,像今天這樣硬拼不是辦法,只有從長計議,尋求良策,見機行事。
“可是,時間緊迫,咱們不能等啊!”胡以晃急躁不安地在軍帳里走來走去,“天王率領的大部隊馬上就要開到,如果我們不能很快拿下盛觀渡,清軍的援兵一到武昌,我們整個大軍的作戰部署都要受到影響。”
商議來,商議去,最後決定在當地徵集船隻,組成一支臨時水軍,迅速拿下盛觀渡。
夜深了,除了防守的哨兵,將士們大都進入了夢鄉,可胡以晃怎么也睡不著。他帶領部隊一路打來,還從沒像今天這樣窩囊,這樣損失慘重。想著走著,他不知不覺 就來到了河邊。低頭一瞧,他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了,只見白日裡水流湍急的河面,競結了一層冰塊。他不敢相信這是真的,又擔心冰層太薄,無法行走,就試 探著站上去,小心翼翼地往前走了幾步。還真行呢,就這樣走過去,半點都不礙事。為了更加證實自己的這一結論,他又使勁地跺了跺腳,冰層相當厚實,半絲裂縫 也沒有。胡以晃大喜,高興得自言自語地說道:“真乃天助我也!”於是,他跑著回營,選拔了五百名精壯的士兵,配上利刃,騎上快馬,在厚實的冰層上飛馳而 過,風一般地踏上對岸,刀削葫蘆般地將巡邏的哨兵一個個殺死,然後又闖進了清軍大營。
清軍一個個全都躲在被窩裡頭睡大覺,他們在白天打退了太平軍的一次又一次進攻,根本沒有想到太平軍晚上會來偷營;再說,有湍急的河流這道天然的屏障阻隔 著,真可謂萬無一失,也就高枕無憂了。當太平軍從天而降時,他們一個個嚇得傻了眼,還沒明白是怎么一回事,便糊裡糊塗地做了刀下鬼。
太平軍就這樣很順利地占領了盛觀渡。
第二天中午,天王洪秀全率領大隊人馬到來,胡以晃帶領手下官兵站在盛觀渡口,隆重地迎接大軍的到來。
過了渡口,洪秀全站在北岸清軍壘的兩座土山上,一邊觀看盛觀渡的險要地勢,一邊聽著胡以晃講奪取這個咽喉要道的戰鬥經過,情不自禁地豎起大拇指,連連稱道:“好,好,好!”
為了獎賞有功將士,洪秀全當即下令,給胡以晃手下的五百壯士每人升官一級,盛觀渡從此就改名為升官渡了。
第二種說法是
傳說舉人吳果老進京趕考,來到了盛觀渡。其時天色已晚,渡口一個人也沒有。吳果老舉目四望,夜幕籠罩,曠野茫茫,一種 孤獨與恐懼感不由自主地湧上心頭。既為了給自己壯膽,也為了匆匆趕路好儘快地找到一個落腳歇息之處,吳果老雙手捧成一個喇叭狀,拖長聲音使勁地叫
道:“過河——過河喲——”
沒人答應,只有天邊遠遠地傳來幾聲不甚清晰的回聲。
吳果老急了,他聲音叫得更大更響,也拖得更長了:“過河——過河喲——”
叫了好半天,才有一個病病使快的老頭子劃著名一條木船慢悠悠地駛了過來。”
見到渡船,吳果老心裡高興得不行,但他嘴上還是止不住地急埋怨道:“老伯,我都叫了這老半;天了,你老人家怎么才把船駕過來呀?”
“我……我……吭吭吭……”艄公正要回答,突然“吭吭吭”地咳嗽起來。
“老伯,你怎么啦?是不是凍著了!”吳果老急切地問道。
艄公咳了好半天,喘著粗氣告訴他:“唉!這是老毛病了。本來每天夜晚我都要守在渡口的,這兩天老毛病一犯,人就爬不起來了。讓相公等了這半天,對不住得很。”
見老人拖著病體來擺渡,吳果老心裡過意不去,連連地說著感謝的話。
行船途中,吳果老歉意地告訴老人,若不是三年一度的會試誤不得,也不會心急火燎地叫渡船了。老人一聽來了勁,說這事該急,但願你如期趕考,高官得中,還望你當官之後當個好官,幫我們了一樁心愿。
吳果老說道:“老伯,什麼事你只管說,只要有這個能力,我吳果老一定辦到。”
老艄公頓了頓,手指渡口說:“你看這個盛觀渡橫在南來北往的大路上,多不方便,你要是做了大官,在這渡口修一座橋,豈不是積了一個大德么?”
吳果老聽著,深深地點了點頭,將艄公的話牢牢地記在了心中。
後來,吳果老在會考中果然高中,做了一個大官。他沒有忘記老艄公抱病專程送他過河進京趕考的事情,更沒有忘記老艄公對他所說的那一番話,於是,他上任後所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架橋——在盛觀渡口架起了一座長長的木橋,為南來北往的行人提供方便。
後人為了紀念吳果老的這一善舉,就將盛觀渡改成了升官渡。
第三種說法是
從前,有一位高士,看中了後官湖盛觀渡這塊風水寶地,就在湖邊搭了一個草棚隱居。
高士看上去與常人沒有兩樣,他在湖邊開了一塊荒地,種種菜,看看書,或是握著一根釣魚竿坐在湖邊垂釣,一坐就是一整天。
慢慢地,高士就跟當地居民混得很熟了,大家也把他跟常人一樣地對待。
終於,這位高士的行蹤被朝廷派出的官員暗查私訪到了。原來,這位隱土有著諸葛亮一樣的文韜武略。因為當朝皇帝是一個很昏的昏君,把整個官場弄得一片腐敗, 所以他對做官沒有多大興趣。他說:“做官並不是不可以,但我不能伴在一個昏君的身旁為虎作悵。要是明君現世,我自會極力輔助的。”可是,當朝的那個皇帝昏 君卻硬是看中了他,非封個官給他做不可。沒有辦法,他只得偷偷地溜出了京城,跑到後官湖這個地方躲了起來。他像個普通百姓一樣地生活,誰也弄不清他還有這 番非同尋常的
經歷。
昏聵的君王突然病死,親王繼位。這位新皇帝有著非凡的志向,想把國家好好地治理一番,便到處招攬人才,就有人推薦了這位高士。新皇帝對他早有所聞,恨不得 馬上把他招到自己身邊來。於是,他成立了一個專門的班子,限定時日,一定要把這位高人找到。如在規定的時日內找到高人,便給予獎賞;如果超過了時間還沒消 息,那就要殺他們的頭。因此,這些人半點也不敢怠慢,都找得十分地賣力。功夫不負苦心人,時間還只過去了一半,高士就被他們找到了。
高士聽了這些人的述說,覺得新皇帝確想有一番作為,於是,他決定“出山”,走出後官湖,好好地輔助新主,造福人民。
新皇帝聽說高土已被找到,並願意出來為他效命,高興得不得了,馬上派出一隊威武的儀仗,千里迢迢地來到盛觀渡口,敲鑼打鼓地迎接他進京赴任。
高士過了渡口,在儀仗的陪同下,到京城做他的高官去了。而他身後的這個盛觀渡,就被人改成了升官渡。也有人認為他穩居後官湖的日子,實際上是在等候做官,只不過他不想做昏官,而是想當一名清官而已,於是,還有不少人把後官湖稱作候官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