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植物特徵,形態特徵,生態特徵,地理分布,栽培技術,繁殖方法,栽培管理,注意事項,藥用價值,常見品種,
植物特徵
形態特徵
常綠灌木,地下部分具發達甸甸根莖,易發生萌桑。其主莖挺拔,莖高1-3米,不分枝或少分枝。葉聚生於莖頂,二裂,披針狀橢圓形至長圓形,長20-60厘米,寬5-10厘米,頂端漸尖,基部漸狹,綠色或紫紅色,絢麗多變。葉柄長約16厘米,有槽,基部闊而抱莖。圓錐花序腋生,長20-45厘米,寬20厘米,分枝多數;花淡紅色至青紫色,間有淡黃的,長約2-5毫米;雄蕊較花被裂片短,著生於花被管上;子房長圓形,長約2毫米,花柱稍伸出於花被裂片之處。漿果院球形,通常只有1顆種子。
生態特徵
(1)不耐寒,除廣東、廣西、福建等地外,均只宜置於溫室內盆栽觀賞,冬季低溫臨界線為10℃。朱蕉的生長適溫為20~25℃,夏季白天可25~30℃,冬季夜間溫度7~10℃。不能低於4℃,個別品種能耐0℃低溫。
(2).朱蕉對水分的反應比較敏感,性喜高溫多濕氣候。
(3)屬半蔭植物,既不能忍受北方地區烈日曝曬,完全蔽蔭處葉片又易發黃。朱蕉對光照的適應能力較強。
(4)要求富含腐殖質和排水良好的酸性土壤,植於鹼性土壤中葉片易黃。
地理分布
原產地不詳,廣泛栽種於亞洲溫暖地區。分布於我國華南。廣東、廣西、福建、台灣等省區常見栽培,供觀賞。
栽培技術
繁殖方法
扦插繁殖:朱蕉的分枝能力差,必須培育采條母株,以6~10月剪取頂端枝條,長8~10厘米,帶5~6片葉,剪短,插入沙床,保持濕潤,適溫為24~27℃,不低於20℃。播後30~40天生根並萌芽,當新枝長至4~5厘米時盆栽。插條套用0.2%吲哚丁酸處理2秒,可提高生根率和縮短生根天數。
栽培管理
盆栽朱蕉常用15~25厘米盆,苗高20厘米時定植。生長期每半月施肥1次或用“卉友”20-8-20四季用高硝酸鉀肥。主莖越長越高,基部葉片逐漸枯黃脫落,可通過短截,促其多萌發側枝,樹冠更加美觀。葉片經常噴水,保持莖葉生長清新繁茂。並注意室內通風,減少病蟲危害。每2~3年換盆1次。
光照條件:中性植物,適合種植在半蔭處所需養護:保持盆土濕潤,經常施肥可以去除:甲苯、二甲苯、苯、三氯乙烯、甲醛本文,並將其分解為無毒物質。
注意事項
(1)生長期盆土必須保持濕潤。缺水易引起落葉,但水分太多或盆內積水,同樣引起落葉或葉尖黃化現象。莖葉生長期經常噴水,以空氣濕度50%~60%較為適宜。
(2)明亮光照對朱蕉生長最為有利,但短時間的強光或較長時間的半陰對朱蕉的生長影響不大。夏季中午適當遮蔭,減弱光照強度,對朱蕉葉片生長極為有利。
(3)新葉失色,不耐旱。土壤以肥沃、疏鬆和排水良好的砂質壤土為宜,不耐鹽鹼和酸性土。盆栽常用腐葉土或泥炭土和培養土、粗沙的混合土壤。
藥用價值
【藥材名】鐵樹葉
【功效分類】活血祛瘀藥。
【功效主治】清熱,止血,散瘀。治痢疾,吐血,便血,胃痛,尿血,月經過多,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25~50克。
【資源分布】分布廣東、廣西等地。
【古籍考證】出自《藥性考》。
常見品種
斜紋朱蕉(Baptistii),葉寬闊,深綠色,有淡紅色或黃色條斑。
夏威夷小朱蕉(BabyTi),葉披針形,深銅綠色,葉緣紅色。
卡萊普索皇后(CalypsoQueen),葉小,深褐紅色,中心淡紫色。娃娃(Dolly),矮生種,葉橢圓形,呈叢生狀,深紅色,葉緣紅色。
彩虹朱蕉(LordRobertson),葉寬披針形,具黃白色斜條紋,葉緣紅色,黑葉朱蕉(Negri),葉披針形,褐銅色,接近黑色。
紅邊朱蕉(RedEdge),葉緣紅色,中央為淡紫紅色和綠色的斜條紋相間,為迷你型朱蕉,株高僅40厘米。
雜種朱蕉(CordylineterminalisKunth.var.hybrida):葉深綠色,葉邊緣紅色。
美麗朱蕉(CordylineterminalisKunth.var.amabilis):葉深綠色,具紅、白斑點。紅心朱蕉(CordylineterminalisKunth.var.nigro-rubra):葉狹,深棕色,中心呈紅色。
澳大利亞朱蕉(C.australis),葉多簇生頂端,綠色。其品種紫葉澳洲朱蕉(Atropurpurea)葉片紫色,斑葉澳洲朱蕉(Variegata)綠葉上具米黃色斑紋。
綠玉蕉(C.indivisa),葉窄,黃綠色。小朱蕉(C.stricta),葉密生,披針形,綠色。
立葉小朱蕉(Tachiba),葉片直立,不彎垂,窄長,綠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