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崖摩崖造像,自貢市境內文物,位於貢井街老街子社區2組,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千佛崖摩崖造像,自貢市境內文物,位於貢井街老街子社區2組,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廣元千佛崖摩崖造像位於四川省廣元市北4公里的嘉陵江東岸。位於嘉陵江東岸的古棧道石櫃閣旁的千佛崖摩崖造像,距今已有一千四百年的歷史了,造像規模宏大,氣勢雄偉,從南到北全長417米,高45米,造像龕窟重疊十三層,密如蜂房,現...
摩崖造像:以石刻為主要內容的佛教造像,特點是或置於露天或位於淺龕中,多數情況以群組形式出現,有時與石窟並存。相關信息 霍州市千佛崖摩崖造像位於山西臨汾霍州市西南7公里處的汾河東岸山崖上,長約30米,佛像分布最高處距地面約11米,密集區多達8層。2021年,山西省考古研究院與北京大學、霍州市文化和旅遊局聯合...
千佛崖摩崖造像,是中國唐代佛教雕刻。千佛崖在濟南柳埠。千佛崖,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東南40公里,造像集中位於四門塔西北在白虎山東麓,是山東省內的唐代佛教石刻造像主要遺存。歷史由來 山東濟南千佛崖摩崖造像是中國唐代佛教雕刻。千佛崖在濟南柳埠。柳埠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東南40公里,造像集中位於四門塔西北在白虎山東麓,是...
千佛崖摩崖造像 位於千佛山興國禪寺南側崖壁上,雕刻於隋開皇七年(587年)至十五年(595年),有1400多年的歷史,現在尚能看出全貌和痕跡的有130尊,山崖上由西向東,依次有龍泉洞、極樂洞、黔婁洞、呂祖洞。開元寺摩崖造像 位於佛慧山與平頂山之間山谷的中部,三面峭壁陡立,松柏四方籠罩。如今寺宇已傾圮,僅石窟...
來牟千佛崖摩崖造像屬於建築與設施主類景觀與小品建築亞類的摩崖字畫基本類型 外觀形態與結構:來牟千佛崖摩崖造像位於榮縣來牟鎮一洞橋村13組千佛崖,坐東南向西北。千佛崖摩崖造像共6龕357尊造像。其中1號龕造像開鑿於高3米,寬5米的青砂石包上,為龕中龕,外龕呈矩形平頂,龕高1.4米,寬2.75米,龕內造像7...
貢井千佛崖摩崖造像位於自貢市貢井區貢井街道老街社區順岩蹁,坐西向東。鑿於唐天佑年間,占地面積800多平方米。石刻造像均勻排列在長13.3米,高34.5米的斷崖峭壁上,由大佛龕4個,中佛龕14個和312個小佛龕組合而成。崖壁最大龕高度0.94米,其餘每龕鑿3個佛像。千尊佛像仍清晰可見,是貢井地區不可多得摩崖石刻...
魯南千佛崖——泉源寺摩崖造像,位於山東省蘭陵縣城西約20公里處的尚岩鎮文峰山西側,東靠文峰山魯南革命烈士陵園,東南距鎮政府駐地1公里。簡介 石刻造像位於東西長几百米,高低起伏的天然崖壁上,大者七八十厘米,小者十幾厘米,有的成組刻在一塊石面上,有的單一刻鑿,皆為龕中刻像,龕外做題記,現遭風雨剝蝕...
司理山摩崖造像,司理山舊稱棘梁山。北宋於此設巡檢司,改名司理山。峰岩平地突起,近方形、頂平坦,海拔105米。位於東平縣岱廟鄉司理山村東。峰頂俗稱千佛崖,崖西部有天然峽隙,兩側崖面滿布摩崖造像近500尊,大都刻於北魏至元。主體大佛、宋刻,面頰方園,結跏端坐,高11米,兩傍各立一僧。其它諸佛形體矮小,...
千佛崖摩崖造像 千佛崖摩崖造像,自貢市境內文物,位於貢井街老街子社區2組,屬縣級文物保護單位。
霍州市千佛崖摩崖造像及窟前遺址是位於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的唐代文化遺址。遺址簡介 千佛崖摩崖造像及窟前遺址位於山西省臨汾市霍州市西南7公里處的汾河東岸山崖上,山勢南北走向,長約30米。窟龕最高處距地面約11米。造像窟龕的雕鑿非常集中,層疊分布於崖壁中部以北,密集區域多達8層。初步統計,共70餘龕、約300尊...
經調查,巴中市境內現存石窟59處,500餘窟(龕),8000多身造像,其中屬隋唐時期的佛教造像最多,共有19處,450餘窟(龕),7000多身,分布於巴中市周圍的南龕、北龕、西龕、東龕,水寧鎮的水寧寺、千佛崖,興文鎮的沙溪,三江鄉的龍門村、佛爺灣,恩陽鎮的千佛崖、佛爾岩,化城鎮的石門寺,麻石鄉的佛爾岩,...
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位於重慶市潼南區,是中國西南地區隋代至民國佛教石窟寺,包括崇龕鎮千佛寺石窟。潼南大佛寺摩崖造像由大佛寺摩崖造像和千佛寺摩崖造像組成。大佛寺摩崖造像內容以佛教題材為主,達111龕734尊,次為道教題材,計12龕190尊,儒家及其它題材較少,僅5龕8尊。千佛崖摩崖造像共有43龕,各類造像311身...
夾江千佛岩是自然景觀和人文景觀相結合的文物風景區。主要文物景觀有:省級重點文物唐代摩崖造像、金像寺、宋代紫府洞題刻,全國首家手工造紙博物館,古棧道遺址,點將台遺址,聚賢街民居,關帝廟,金龍寺等。摩崖造像 所謂千佛岩的千佛,就密集分布在鐵石關下棧道右邊臨江陡峭的崖壁上。據了解,這裡的162窟石刻造像共...
千佛崖 千佛崖上,有隋開皇七年(587年)至開皇十五年(595年)所鐫刻的佛像,共9窟,計130多尊。極樂洞是造像群中的主窟,中間阿彌陀佛盤膝禪坐, 高3米,身後飾佛光。右側大勢至菩薩 ,左側觀世音菩薩侍立,高近3米,開皇十一年(591年)鑿成。其他各窟皆散落在洞外石壁上。千佛山摩崖造像及碑刻群位於...
清代 千佛崖《祈嗣碑》摩崖 在千佛崖摩崖造像右側距地表1.5米的石壁上。刻於清,乾隆十八年(1753年)。額曰:祈嗣碑 文曰:合陽南津書院街信士孫遙同室陳氏 癸心捐資就像修補 感靈顯應諸佛壹千位 乾隆十八年癸酉歲孟春月吉 明代 徐瀾摩崖詩 在釣魚城護國門外“釣魚城”摩崖題刻左側距地表2.8米的石壁上...
奉先寺九尊大像則代表唐代摩崖雕刻的藝術成就。固原須彌山石窟在有唐大中三年(849)題記的第二窟,依天然崖壁雕十九米釋迦坐像一尊,面型豐滿,姿態端正,兩肩寬厚,通肩袈裟質感輕薄,具有唐代造像的典型風格。此外還有四川廣元千佛崖摩崖造像、皇澤寺摩崖造像、大足北山摩崖造像及寶頂山摩崖造像等。起源出處 摩崖石刻...
境內石雕鼎盛於唐,今位於通江縣城西門的國家級文保單位——千佛崖摩崖造像,被譽為“國之瑰寶”。這些雕塑者均來自民間,其雕刻技藝在民間以師承方式代代傳承和發展。曾玉平師承莊園匠屈文禮,由此能上溯到清末的趙廉金。石雕特點 通江石雕從用料上可分為花崗石雕、大理石雕、白綿石雕、青綿石雕、漢白玉石雕等;從藝術...
巴中的歷史悠久,文化積澱豐厚,全市共有摩崖造像100處,多為唐代所造。其中,南龕、西龕、北龕、水寧寺造像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千佛岩造像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巴州區的南龕造像156龕2100餘身;水寧寺造像27龕300餘身;西龕山造像59龕1900餘身;北龕造像24龕300餘身。通江的千佛崖造像51龕3000餘身,白乳溪...
千佛崖 山東濟南千佛崖摩崖造像是中國唐代佛教雕刻。景區位於山東省濟南市東南40公里,造像集中位於四門塔西北在白虎山東麓,是山東省內的唐代佛教石刻造像主要遺存。南北長65米、高8.5米的崖壁上,主要為摩崖龕像。小型洞窟有6個,現有大小造像214尊,銘刻45處,其中10尊刻有武德、貞觀、顯慶、永淳、文明等年號。像主...
沙棟和明德又在佛寺之外,倡導了新的景觀千佛崖摩崖造像。後來的主持們還以長眠的方式,在遺址上營造了一片塔林。寺院遺址、摩崖造像和高僧的墓塔林,使神通寺遺址格外引人注目。當歷史跨入當代之後,這裡理所當然地得到了國家和社會的高度重視和保護,國家文物行政管理部門將四門塔等四處重要遺蹟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
千佛崖摩崖造像 千佛崖摩崖造像位於鄢家鎮燈盞村,坐西南向東北,為唐代摩崖造像。高2.28米,寬3.36米,距地表1.5米,橫向排列兩大龕,總計佛像600餘尊,具有一定的藝術價值。詩歌節 中國羅江詩歌節由中國作家協會《詩刊》社、四川省作家協會《星星》詩刊社、中共德陽市委宣傳部、中共羅江區委、羅江區人民政府...
峽谷長約1公里,兩岸為著名佛教文化遺址:左岸為千佛崖摩崖造像,有271窟,佛像2400餘尊;右岸為明代依鳳寺摩崖造像,有佛像3尊。峽口被稱為“古涇口”,因開闊江面被兩岸山岩夾持,隋代建置命名夾江縣,來源於此。從飛仙關至千佛岩,長109千米,比降千分之1.9,為青衣江中游。中遊河段的特點是:兩岸地貌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