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佛寺(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境內馬腦山中岩千佛寺)

千佛寺(四川省自貢市富順縣境內馬腦山中岩千佛寺)

千佛寺,位於四川省富順縣城馬腦山中岩(羅浮洞新村16號),現總占地面積7649平方米,建築面積1421平方米,其中三個殿堂:觀音殿362平方米,接引殿110平方米,千佛殿250平方米。寺內設有民主管理委員會,管理寺廟各項事務。常住比丘尼7人,由僧尼組織開展宗教活動。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各項工作規範有序。常到寺里參加活動的信徒約200餘人,在觀音會期間,到寺廟燒香禮佛的信徒和香客高達近萬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千佛寺
  • 地 址:富順縣富世鎮羅浮洞新村16號
  • 郵 編:643200
  • 主要負責人:釋宏淑
簡介,歷史淵源,現狀,

簡介

千佛寺,位於四川省富順縣城馬腦山中岩(羅浮洞新村16號),現總占地面積7649平方米,建築面積1421平方米,其中三個殿堂:觀音殿362平方米,接引殿110平方米,千佛殿250平方米。寺內設有民主管理委員會,管理寺廟各項事務。常住比丘尼7人,由僧尼組織開展宗教活動。有健全的管理制度,各項工作規範有序。常到寺里參加活動的信徒約200餘人,在觀音會期間,到寺廟燒香禮佛的信徒和香客高達近萬人。
富順千佛寺

歷史淵源

唐代成通(公元860——874年)中期,在長30餘米,高約10米的月岩石壁上,摩崖造像數十龕,現尚存10龕。主龕為長方形平頂龕,高約7米,寬6米,深1.8米。正中是深浮雕千手觀音造像,形態豐盈,瑰麗妖媚,半枷跌坐於蓮台上。千手觀音身旁和兩壁布滿佛像,異態奇姿,栩栩如生。千佛寺唐代千手觀音訴說著久歷虔誠的歷史,因而得名千佛寺。
千佛寺唐代千手觀音訴說著久歷虔誠的歷史千佛寺唐代千手觀音訴說著久歷虔誠的歷史
古代富順西湖竄布於瑪瑙、鐘秀、神龜三山之間,紅蓮碧波,鋪至千佛岩下的中岩寺前。遊人既可沿蜿蜒的湖岸朝寺登山,亦可輕舟達岸,故爾留下的歷代詩文頗多。現尚存宋、明、清遊人題刻多處。
中岩寺位於縣城西湖旁,唐代大曆年間建成。宋朝真宗和孝宗分別御書賜名普覺院和中岩寺。明朝天啟年音(1621年)留下一塊鎮寺之寶—《三教祖師贊碑》,至今保存完好,此碑揭示不以儒佛道為主流的中華文化之博大精深。邑人尚書李長春及名僧天風和尚等皆有詩讚。清代名賢逸士遊歷題詠更多,如知縣中的錢紹隆﹑季友﹑王令樹皆有詩。
重修中岩寺。甲申兵燹 ,中岩寺毀於一旦。時有禪宗天峰和尚,壬寅秋(1662)自保寧天峰山卓賜於富順瑪瑙山,悲生初地,慨然以興復自命,內捐衣缽之資,外任開墾之力,丙午冬(1666)修葺上下兩殿,甲寅夏(1674)豎立左右僧寮,歷時12年修復中岩寺。文人士紳,居士信眾,皆稱譽有加。萬世緯稱天峰和尚為文僧﹑詩僧﹑高僧﹑禪僧。
千佛寺
千餘年來,寺院風景秀麗,氣勢雄偉;殿宇輝煌,香火旺盛,不僅是川南教叢林之一,萬民朝拜;宰相趙沂公,學者巍了翁,“嘉慶八才子”之一的熊南沙與狀員楊升庵等亦來寺觀光賦詩。
如今千佛岩與中岩寺已合二為一,只稱千佛寺。

現狀

一九八八年十月,富順縣人民政府重新開放為佛教活動場所,至今香火鼎盛。千佛寺現已是川南佛教及旅遊勝地。近幾年連續被評為省“文明宗教活動場所”和“和諧宗教活動場所”。
千佛寺
寺院香火興旺,規模不斷擴大,至今已恢復和建成了圓通殿、千佛殿、雲會堂,殿宇宏敞,氣勢雄偉,金壁生輝。是文物保護和旅遊的好勝地,寺內豆花齋和素席,更是遐邇聞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