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身

十身,教義名數。亦稱“十種身”。與“十佛”、“十種佛”在含義上有相同處。指佛、菩薩因教化和修行之需所具有的十種“身”,特別指身體方面的十種神秘能力和作用。據《華嚴經》及其註疏,大體有八種說法:一、融三世間的十身。華嚴宗稱為“解境十佛”。據晉譯《華嚴經》卷二六、唐譯《華嚴經》卷三八,十地中的第八地菩薩依據眾生願望而具十身:(1)眾生身;(2)國土身;(3)業報身;(4)聲聞身;(5)獨覺身;(6)菩薩身;(7)如來身;(8)智身;(9)法身;(10)虛空身。此十身融會器世間、有情世間和正覺世間。二、佛所得的十身。華嚴宗稱為“行境十佛”。據晉譯《華嚴經》卷二六、《華嚴經疏》卷五三等:(1)菩提身;(2)願身;(3)化身;(4)住持身;(5)相好莊嚴身;(6)勢力身;(7)如意身;(8)福德身;(9)智身;(10)法身。三、十忍中第十如空忍之菩薩所具的十身。據晉譯《華嚴經》卷二八、唐譯《華嚴經》卷四四,此十身為:(1)無來身;(2)不生身;(3)不聚身;(4)具足不實身;(5)一相身;(6)無量身;(7)平等身;(8)不壞身;(9)至一切處身;(10)離欲際身。四、十行中第九善法行菩薩所具的十身。據晉譯《華嚴經》卷一一、唐譯《華嚴經》卷二○,此十身為:(1)無量無邊法界身;(2)未來身;(3)不生身;(4)不滅身;(5)不實身;(6)離痴妄身;(7)無來去身;(8)不壞身;(9)一相身;(10)無相身。五、十回向圓滿之菩薩所具的十身。據晉譯《華嚴經》卷四○、《探玄記》卷一七、唐譯《華嚴經》卷五六,此十身為:(1)不來身,即不在一切世間受生;(2)不去身,即在一切世間求不得;(3)不實身,即在一切世間“如實得”;(4)不虛身,即以如實理在世間示現;(5)不盡身,即在未來不會斷絕;(6)堅固身,即一切眾魔不能破壞;(7)不動身,眾魔外道不能使其動搖;(8)具相身,能示現清淨百福相狀;(9)無相身,指法相究竟;(10)普至身,指與三世諸佛同一身。認為菩薩具此十身,就獲得“如來無上無盡之身”。六、十回向中法界等無量回向菩薩具有回向眾生的十身。據晉譯《華嚴經》卷二二,此十身為:(1)明淨身;(2)離濁身;(3)究竟淨身;(4)清淨身;(5)離塵身;(6)離種種塵身;(7)離垢身;(8)光明身;(9)可愛樂身;(10)無礙身。七、十地中歡喜地菩薩所具的十身。據晉譯《華嚴經》卷四○、唐譯《華嚴經》卷五六,此十身為:(1)諸波羅蜜身,指正確修行;(2)四攝身,指不捨棄一切眾生;(3)大悲身,指能替代一切眾生受無窮無盡的苦;(4)大慈身,指能救護一切眾生;(5)福德身,指饒益一切眾生;(6)智慧身,與一切佛身同一性;(7)法身,指永遠離開各種輪迴階位;(8)方便身,指能在一切地方示現;(9)神變身,能示現一切神通變化;(10)菩提身,指隨順眾生隨時成正覺。菩薩具此十身,就獲得“如來無上大智慧身”。八、十地中法雲地菩薩所具有的十身。據晉譯《華嚴經》卷四一、唐譯《華嚴經》卷五七,此十身為:(1)人身;(2)非人身;(3)天身;(4)學身;(5)無學身;(6)緣覺身;(7)菩薩身;(8)如來身;(9)摩㝹摩身;(10)無漏法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