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術語,於前十身中第七如來身上而立十身也,此十身經中三處說之,而名字稍異。舊經二十六曰:“菩提身,願身,化身,住持身,相好莊嚴身,勢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法身。”同三十七曰:“正覺佛,願佛,業報佛,住持佛,化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如意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佛具十身
- 來自:佛教術語
- 舉例:正覺佛,願佛,業報佛等
- 補充:此十身經中三處說之,而名字稍異
菩提身、願身、化身、住持身、相好莊嚴身、勢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法身。
佛教術語,於前十身中第七如來身上而立十身也,此十身經中三處說之,而名字稍異。舊經二十六曰:“菩提身,願身,化身,住持身,相好莊嚴身,勢力身,如意身,福德身,智身,法身。”同三十七曰:“正覺佛,願佛,業報佛,住持佛,化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如意佛。”同四十二曰:“無著佛,願佛,業報佛,持佛,涅槃佛,法界佛,心佛,三昧佛,性佛如意佛。”一菩提身,後雲正覺佛,但梵漢相異,示現八相成道正覺之佛身也。又雲無著佛,安住於世間故,不著於涅槃;成正覺故,不著於生死;示乘無著之道而成正覺,故云無著,與正覺佛同意。二願身,後雲願佛,願生於兜率天之佛身也。三化身,即化佛,涅槃佛,生於王宮之化身也。化者必示滅,故云涅槃佛。四住持身,即住持佛,持佛,滅後止自身舍利而住持佛法之身也。五相好莊嚴身,即業報佛,以無邊之相好莊嚴之佛身也。是為酬報萬行業因之功德,故云業報佛。六勢力身,即心佛,以佛之慈心攝伏一切,故云勢力身,亦云心佛。七如意身(新經謂之意生身),即如意佛,對於地前地上菩薩而現生如意之佛身也。八福德身,即三昧佛,常住於三昧之身也。三昧為福之最,故云福德。九智身,即性佛,大圓鏡智等之四智也。是為本有之性德,故云性佛。十法身,即法界佛,智身所了之本性也。配之於通途之三身,則從菩提心至住持身之四身為應身,從相好身至智身之五身為報身,最後之法身,即法身也。此十身者,對於解境之十身而謂之行境之十身,以其為行可感得之佛身也。見探玄記十四,同十七,大疏鈔三十八上,同五十三,同五十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