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勝街
- 地點:江蘇泰州海陵區城中街道喬園西側
- 建設時間:五代十國時期南唐晚期
- 榮譽:列入泰州首批歷史地名保護名錄
十勝街坐落於江蘇省泰州市海陵區城中街道喬園西側,被列入泰州首批歷史地名保護名錄。
伏龍橋原在州治西三官殿西南,跨舊玉帶河上,遺址在今青年北路五金公司門市部附近。伏龍橋本是一座小石橋,因而名聲很大。五代十國時,泰州屬南唐管轄,保大十四年(956年)後周犯南唐,攻陷泰州,全城大亂,南唐軍從常州來救泰州,周兵敗退。次年十一月周世宗親自出征,相傳趙匡胤此次隨周世宗部來攻打泰州,後周與南唐在泰州打得很激烈,你爭我奪,歷經十來個回合,最後南唐軍敗,周兵方勝。在一次作戰中,趙匡胤曾被南唐兵追至城西三官殿前,危急萬分之時,只見前面有座小橋,趙急中生智,翻身躲在橋下。南唐大隊兵馬從橋上衝過,小橋難以支撐,趙舉起手臂托住橋身,追兵迅速從橋上殺去,趙安全脫險,躲過一劫。三年後,趙匡胤黃袍加身,做了北宋的第一個皇帝。由於古代的皇帝是真龍天子,皇帝藏過此橋,當地老百姓就將這座小橋稱為“伏龍橋”。後來,人們在橋下真的還發現了趙匡胤當時撐托橋時,在橋石上留下一個巴掌印,五指分明,神乎其神,於是也有人就稱這座橋為“巴掌橋。”趙匡胤雖然敗躲橋下,但勝敗為兵家常事,就在此橋向東至小八字橋的古街上,趙匡胤卻一連打了許多個勝仗。趙做皇帝後特別下旨,敕封他在泰州打勝仗的街為“十勝街”。明朝御史方岳《伏龍橋》詩:
十勝街前事,君王勇未消;
空餘一片石,猶記伏龍橋。
南唐兵敗,獻出江北淮南十四州,對周稱臣作為附屬國,泰州歸於後周。就在南唐對周稱臣的前夕,曾派出使者向周世宗請求,說江南不產鹽,願得江北海陵鹽田。周世宗不準,只許每年給唐國鹽三十萬斛(1斛唐宋時為60斤)。南唐失去了江北和泰州的鹽稅,食鹽不能自給,國力更加低落,公元975年,宋軍入金陵,南唐滅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