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黑客史是指網際網路發展過程中的一段重要時期,因其間湧現出12名黑客高手,故將這段時期稱作“十二黑客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阿帕網
- 外文名:Arpanet
- 起源於:1969年
- 歷史:40年
黑客歷史,超級黑客,李納斯·托瓦茲,史蒂芬·沃茲尼克,丹尼斯·利奇和肯·湯普生丹尼斯,理察·斯托曼,約翰·德拉浦,凱文·米特尼克,埃里克·雷蒙德,米切爾·卡普爾,羅伯特·莫里斯,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下村努(Tsutomu Shimomura),
黑客歷史
起源於1969年的阿帕網(Arpanet),網際網路即將走過40年的歷史。在這40年間,網際網路得到長足發展,但同時也經歷過低迷。在這漫長的40年間,網際網路上走過了無數傳奇的人生,下面,就讓我們來回顧一下IT界最牛的十二大超級黑客:
超級黑客
李納斯·托瓦茲
Linux這部史詩發端於赫爾辛基。似乎天下的黑客都在為自己的生命創作源程式,李納斯也不例外。他的家就在離市中心不遠的Kalevagatan(與卡勒瓦拉很相近)大街。這是一個19世紀的建築與現代化平房交相呼應的地方。李納斯與妻子住在這裡。他的家很像是大學生的集體宿舍,樓梯下總放著一排排腳踏車。李納斯本人看起來就像一名學生,而不像道士。他中等身材,淺褐色頭髮,藍眼睛,目光透過鏡片直直地射向你,只有濃密的眉毛是黑色的,襯著一張孩子氣的臉龐。他的房間四周排列著許多書籍,裡面布滿了油畫和各種裝飾品,相當低廉的窗簾,兩把扶手椅之間掛著發乾的鱷魚皮,房間裡還有兩隻目空一切的貓和幾台計算機:三台PC,一台Power Mac,還有三台從DEC借來的基於Alpha晶片的微機。它們不起眼地布置在房間的角落中。另外一樣很有意思的東西不易察覺:那是一根將計算機連到電話插座的導線,這是通向網際網路的256K的專線,由當地的一家ISP安裝並承擔費用,它是對這位Linux道士的象徵性獎勵。
Linux並不是一件刻意創造的傑作,而完全是日月積累的結果,是經驗、創意和一小塊一小塊代碼的合成體,不斷的積累使其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Linux初期的許多編程工作是在Sindair QL機器上完成。這台機器化掉了他2000多美元,對他來說,這可是一筆“巨額”投資。這是一種十分古怪的英國產電腦,是1984年推出的。它有無數的缺點,卻有一個真正的優點:它是一套真正的多任務系統。有一件十分關鍵的事件最終導致了Linux的誕生。Linux的黑客們包括李納斯本人,似乎對編寫套用軟體不感興趣。但隨著Linux市場擴展,商業公司也開始彌補這一欠缺,包括字處理、電子表格、圖形軟體等強勁的桌面套用軟體已經紛紛湧現。“我並沒有成為一個完全的隱士,但是即使在Linux出現之後,我一如既往地不善交際。我的大多數朋友都很善於與人相處,但我不行。你可以想像一下,如果從來沒有給女人打過電話,那約會的情況會是怎樣的呢?所以在那段時間裡,我只有幾個常到我那裡敲窗子、想和我喝杯茶的朋友。我不認為有人會到處傳說我正在做一項偉大的事業、我將改變世界之類的話。我不認為有人曾經這么想過。”對我而言,那意味著電話一直占線,沒有人能給我們打電話……後來,明信片開始從四面八方寄來。我想就在那時,我意識到現實世界的人們確實在使用他所創造的東西。“李納斯妻子薩拉說。主要成就:好像是談論夢想,又好像是”X檔案“中的一段情節。
一個21歲的芬蘭大學生,在學生宿舍里寫了一個作業系統的核心--Linux,然後公布於眾,吸引了成千上萬的程式設計師為之增補、修改和傳播,短短几年就擁有了1000多萬的用戶,成為地球上成長最快的軟體。李納斯。托沃茲(Linus Torvalds),當今世界最著名的電腦程式員、黑客。Linux核心的發明人及該計畫的合作者。托瓦茲利用個人時間及器材創造出了這套當今全球最流行的作業系統核心之一。使自由軟體從產業思想運動演變成為市場商業運動,從此改變了軟體產業,乃至IT產業的面貌。
史蒂芬·沃茲尼克
在矽谷,一個人要贏得好名聲遠比贏得大把的錢財要困難得多。因為財富是聲名鵲起的基本條件。而要贏得財富,就必須勾心鬥角,逐利而去。因此無論是蘋果的賈伯斯、Oracle的埃里森還是英特爾的葛魯夫,都只能在當地獲得毀譽參半的名聲。但是,如果在矽谷還有唯一一位大家公認的”好人“,那么這個人肯定非沃茲莫屬。這位當年的技術天才,淡泊名利,性格純樸,早早離開了熱鬧的中心。這也注定了他必然與計算機業沿著不同的路線,書寫各自的歷史。現在,昔日的戰友賈伯斯又在叱詫風雲,而他則過著自己安靜的生活。目前,他的正式工作是加州Los Gatos校區的計算機教師。教5—8年級的小學生。雖然他沒有正式的教師證書,也從來不領任何工資,但自1990年以來,他已兢兢業業地教了九年。到了暑假,他仍在用心備課。並且在家中開辦臨時班,輔導18位即將升入六年紀的學生。教他們如何解壓縮,如何在AOL聊天室里瀏覽,如何傳送遊戲。上課的房間就是Unuson(Unite US in Song的縮寫)公司的總部。這是沃茲創辦的公司。80年代中期是搖滾樂的大本營,舉辦過兩次盛大的搖滾樂音樂會。如今,Unuson的主要任務是支持他的教學和慈善活動。他擔起了本地學區的計算機培訓任務,除了購買實驗室設備外,還為5名兼職員工付工資。他的辦公室早已聯網,除了發收E-mail,還和他的狗一起玩遊戲。他可能是世界上玩Tetris(俄羅斯方塊)的最好選手。現在的老婆是第三任,結婚已八年,兩人現有六個孩子。他直率地承認,自己並不適於當今的計算機商業。他認為計算機業的創造性已經被人為的商業目的破壞了,利益驅動決定了發展的節奏。瘋狂的升級使更多的人無法真正享用計算機。他盼望著摩爾定律能儘快壽終正寢。使每一台PC都能象課桌一樣用上20年,使每一個孩子都能人手一台。
丹尼斯·利奇和肯·湯普生丹尼斯
利奇和肯·湯普生不可思議的是,當初這個作業系統的誕生,並不是為了把它推向市場,甚至不是為了讓更多人使用,而僅僅是作者為了便於自己使用,而且初衷是為了自己更方便地玩遊戲。連Unix這個彆扭的名字,也是對早期一個名為Multics作業系統開玩笑的稱呼。在後來的獲獎答謝中,作者之一的丹尼斯。里奇坦然說:”我們的目的是為自己建立一個良好的計算機工作環境,當然也希望大家都能喜歡它“。然而,在這不經意間,奇蹟誕生了,再一次驗證了IT業的創新往往是興趣,而不是大把大把的金錢使然。經過10年的內部使用,於70年代中期開始。Unix第一次公諸於世,就慢慢走向成功,震動整個計算機業。1969年開始工作時,里奇和湯普生根本沒有想過要掀起業界的狂熱,在1974年以前,他們甚至沒有發表過任何關於項目的訊息。而當Unix露面時,他們還驚奇於會引起如此大的興趣。他們並沒有積極推銷,大學、研究機構可以免費使用,而且還提供原始碼。兩人所在的單位--大名鼎鼎的貝爾公司也沒有鼓勵開發Unix,但當它成為暢銷品時,貝爾才認識到它是一件珍品,並很高興擁有Unix的部分商標,針對企業收取4.3億美元的特許使用權。
一位貝爾高級主管曾說,Unix是繼電晶體以後的第二個最重要發明。丹尼斯面對這種稅法,只是謙虛地說:”就其受公眾矚目地程度而言,Unix確實是一項重要的開發“。據10年統計,1985年美國大約有27.7萬台計算機使用Unix,1990年增加到210萬台,目前已超過500萬,用戶數達到3000萬。1987年初,適用於Unix軟體包達到了2000個,而兩年前還只有300個。到80年代中期,Unix就自然成為計算機業的主要標準,尤其在科學和工程套用方向。1984年9月《財富》雜誌稱,世界上有750所大學中80%的計算機科學家是Unix客戶。因此幾乎任何計算機專業畢業的,都接觸過Unix。1999年4月27日,兩人在白宮從美國總統柯林頓手中接過沉甸甸的全美技術勳章,這是對他們成就的最高評價。由於Unix諸多優點,人們將它稱為是軟體的瑞士軍刀。個人簡介:圈內頭銜: dmr和Ken 主要成就:貝爾實驗室著名的計算機科學工作組的創造力的推進劑。里奇和湯普森在1969年創造了UNIX, UNIX是小型機上的一個一流的開放作業系統,它能幫助用戶完成普通計算、文字處理、聯網,很快成為一個標準的語言。自己獨特的工具:雖然里奇是流行的C程式語言的締造者,但他最喜愛的語言是Alef。湯普森是一個業餘飛行愛好者,曾經飛行到莫斯科,挑戰蘇聯米格29飛機。鮮為人知的事實:由湯普森和他的貝爾實驗室的同事羅布。派克(Rob Pike)創造的Plan 9,是由UNIX衍生的下一代作業系統。
理察·斯托曼
主要成就:老牌黑客。
1971年,斯托曼在街上找到一份MIT的人工智慧實驗室的工作。當時他是哈佛大學的一名本科生。後來,斯托曼創立了自由軟體基金,打破了軟體是私有財產的概念。第一次接觸計算機:1969年在IBM紐約科學中心,時值16歲。自己獨特的黑客工具:在上世紀80年代,斯托曼不拿MIT的薪水但繼續在其中的一個辦公室工作。在那裡他創造了一個新的作業系統GNU--GNU是”GNU’s Not Unix“的縮寫。鮮為人知的事實:曾獲得麥克阿瑟基金24萬美元天才獎。五短身材,不修邊幅,過肩長發,連鬢鬍子,時髦的半袖沙灘上裝,一副披頭士的打扮。看起來象現代都市裡的野人。如果他將一件”麻布僧袍“穿在身上,又戴上一頂圓形寬邊帽子,有如繪畫作品中環繞聖像頭上的光環。一眨眼的功夫,他又變成聖經中的耶穌基督的樣子,散發著先知般的威嚴和力量。野人與基督,恰恰就是自由軟體的精神領袖理察。斯托爾曼的雙重屬性:他既是當今專有(私有)商業軟體領域野蠻的顛覆者,又是無數程式設計師和用戶心目中神聖的自由之神。在他的理論下,用戶彼此拷貝軟體不但不是”盜版“,而是體現了人類天性的互助美德。對斯托爾曼來說,自由是根本,用戶可自由共享軟體成果,隨便拷貝和修改代碼。他說:”想想看,如果有人同你說:’只要你保證不拷貝給其他人用的話,我就把這些寶貝拷貝給你。’其實,這樣的人才是魔鬼;而誘人當魔鬼的,則是賣高價軟體的人。“可以斷定,進入世紀末,軟體業發生的最大變革就是自由軟體的全面復興。
在自由軟體的浪潮下,軟體業的商業模式將脫胎換骨,從賣程式代碼為中心,轉化為以服務為中心。作為今天的一名電腦用戶,如果你的朋友希望你能為他複製一份受著作權保護的程式,你不應當拒絕,合作精神比著作權更重要。而且,這種合作不應只在地下進行,每個人都應該以此為榮,公開自己的誠實生活,對所有私有軟體說”不“。你應該可以公開、自由地與其他軟體使用者合作,你有權了解軟體的工作原理,並將其傳授給你的學生,當軟體發生問題時你完全可以雇用你所喜愛的程式設計師對它進行修改。你理應得到自由的軟體。”有人說,斯托爾曼應該算是世界上最偉大,軟體寫得最多的程式設計師。但是,斯托爾曼真正的力量,還是他的思想。因此,他最欣賞的英雄是南非的曼德拉。
約翰·德拉浦
個人簡介:圈內頭銜: Cap’n Crunch(嘎吱上尉)
主要成就:發現了使用(“嘎吱嘎吱船長”牌的)麥片盒裡作為獎品的哨子(向電話話筒吹聲)可以免費打(長途)電話。Cap’n Crunch給幾代黑客引入了“盜用電話線路”打(長途)電話的輝煌思想。第一次接觸計算機:青少年時期,試圖使投幣式公用電話確信得到他的硬幣和接通他的電話。自己獨特的工具:嘎吱嘎吱船長牌的麥片盒裡的玩具口哨,能夠產生2600赫茲的音調,這是(讓電話系統)開啟一個(電話)呼出的藍匣子(用這種裝置侵入電話系統),用戶就也可以免費地打(長途)電話。(隨後的奧斯卡梅耶韋納Oscar Meyer weiner口哨也曾一度獲得電話飛客們的青睞) 1943年出生於美國鄉村的德拉浦,從小就表現出了極強的反叛性格,這樣的性格決定了日後他那特立獨行的駭客面目。不過儘管他的個性孤辟,但是他卻擁有了一個異常發達的大腦,這使他常常可以比別人更快地獲得新的知識。上世紀60年代初期,德拉浦開始接觸到計算機這個新生的事物,儘管當時的計算機還只是個龐大、繁雜、呆板的傢伙,但是這已經足以令德拉浦迷戀得如痴如醉了。1968年正在服兵役的德拉浦參加了著名的越南戰爭,由於他與眾不同的性格及糟糕的表現,他在越南戰場僅執行一次任務後就被美國空軍體面地開除。但是這樣的結果卻使他及時地從越南戰場上返回了美國,使他能夠繼續投身到他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之中。回到國內之後他很快就陷入到了一個深淵之中,這就是對當時的電話系統瘋狂地鑽研。當時AT&T(美國電話電報公司)實現了一項被稱為“長途直撥”(DDD,Direct Long Distance Dialing)的革命性的新構想。DDD允許用戶不經幫助就能在家庭電話機上撥打一組數字來連線遙遠的城市或大陸,一連串快速的、可聽見的音調向系統發出交換信息和費用信息,從而可以自動產生連線而無需接線員的介入。德拉浦對此表現出來了極大的興趣,甚至可以說是達到了瘋狂的程度。
凱文·米特尼克
圈內頭銜:Condor
主要成就:他是第一個在美國聯邦調查局“懸賞捉拿”海報上露面的黑客。他由於只有十幾歲,但卻網路犯罪行為不斷,所以他被人稱為是“迷失在網路世界的小男孩”。第一次接觸計算機:在他十幾歲的時候,米特尼克還買不起自己的計算機,他只能賴在一家賣無線電的小商店裡,用那裡的樣品及數據機來撥號到其它計算機。自己獨特的工具:在潛逃的三年裡面,米特尼克主要靠活聯網中繼聊天工具(IRC)來發布訊息以及同朋友聯繫。鮮為人知的事實:米特尼克曾被判到社區治療中心治療一年,在這段時間為了戒掉自己的計算機癮,他曾經登記參加了一項專為各種癮君子準備的12步計畫。2002年,對於曾經臭名昭著的計算機黑客凱文。米特尼克來說,聖誕節提前來到了。這一年,的確是Kevin Mitnick快樂的一年。不但是獲得了徹底的自由(從此可以自由上網,不能上網對於黑客來說,就是另一種監獄生活)。而且,他還推出了一本剛剛完成的暢銷書《欺騙的藝術》(The Art of Deception: Controlling the Human Element of Security)。此書大獲成功,成為Kevin Mitnick重新引起人們關注的第一炮。米特尼克的聖誕禮物來自聯邦通信管理局(FCC)。FCC決定,恢復米特尼克的業餘無線電執照。從13歲起,無線電就是米特尼克的愛好之一。現在,他仍然用自製電台和朋友通話。他認為,正是這一愛好引發了他對計算機黑客這個行當的興趣。不過,這份執照恢復得也並不輕鬆,他必須交付高達16,000美元的罰款。“這是世界上最貴的一份業餘無線電執照,”米特尼克說,“不過我仍然很高興。”39歲的Kevin曾經是美國政府最著名的通緝犯之一,因為黑客行為入獄5年,2000年1月釋放,但是依然禁止上網。這位曾經的逃亡者,曾經因為非法侵入Sun、Motorola等公司的計算機系統而被判五年徒刑。現在,米特尼克正在享受重生之後平靜的中年生活。在一次閒聊式的採訪中,39歲的米特尼克對自己的前途充滿信心。他為期三年的緩刑期即將結束,他的回憶錄在eBay上熱銷,獲得過奧斯卡獎的導演Kevin Spacey還要把他的故事拍成電影。以他為主角的書籍更是已經超過10本。他說,他將開設公司,業務是幫助客戶防護黑客攻擊。看來,他已經真正改邪歸正。Kevin的黑客生涯到其後來入獄時差不多就有15年之久。他的作案時間之長、作案次數之多、破壞力之大,他的技術之精、經歷之傳奇,都讓全世界為之震驚,也使電腦警察們汗顏。米特尼克只有3歲時,父母就離異。他跟著母親,很小就學會自立,卻也從小形成孤僻的性格。70年代末,13歲的他還在上國小,就喜歡上業餘無線電活動,中學老師一致認為他是一個聰明、有前途的孩子,直到有一天發現他使用計算機闖入其他學校的網路。這樣的行為當然不可饒恕,他因此而退學。失去了學校的束縛,對於初嘗黑客滋味的他來說,天空更加開闊了。他打工賺錢,買下一台性能不錯的電腦。沒有約束的他野心更加膨脹,他以遠遠超出其年齡的耐心和毅力,試圖破譯美國高級軍事密碼。不久,年僅15歲的米特尼克闖入了“北美空中防務指揮系統”的主機內,和另外一些朋友翻遍了美國指向前蘇聯及其盟國的所有核彈頭的數據資料,然後又悄無聲息地溜了出來。這確實是黑客歷史上一次經典之作。2002年,對於曾經臭名昭著的計算機黑客凱文。米特尼克來說,聖誕節提前來到了。這一年,的確是Kevin Mitnick快樂的一年。不但是獲得了徹底的自由(從此可以自由上網,不能上網對於黑客來說,就是另一種監獄生活)。而且,他還推出了一本剛剛完成的暢銷書《欺騙的藝術》(The Art of Deception: Controlling the Human Element of Security)。此書大獲成功,成為Kevin Mitnick重新引起人們關注的第一炮。
埃里克·雷蒙德
任何一場革命或者運動都需要一個理論家,需要一份綱領性的文獻,起到真正的“畫龍點睛”的神效。除了架構極具思辯力和邏輯性的理論體系,更需要激發起人們對美好理想的嚮往,為同行者的士氣傳遞極具煽動性的烈焰。目前,這場正在顛覆軟體業傳統商業模式的自由軟體運動也不例外。自由軟體精神領袖當然是理察。斯托爾曼(Richard Stallman),但他太超凡脫俗,而且,除了提出核心理念外,斯托爾曼缺乏著書立作的能力。這些局限,使得埃里克。雷蒙德(Eric S. Raymond)脫穎而出,擔當了這個角色。如今,他已經成為開放原始碼運動(脫胎於自由軟體運動)和黑客文化的第一理論家,不可動搖。在自由軟體啟蒙階段,埃里克。雷蒙德以如椽之筆呼嘯而出,其核心著作被業界成為“五部曲”:《黑客道簡史》(A Brief History of Hackerdom)、《大教堂和市集》(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如何成為一名黑客》(How To Become A Hacker)、《開拓智域》(Homesteading the Noosphere)、《魔法大鍋爐》(The Magic Cauldron)。其中最著名的當然還是《大教堂和市集》,它在自由軟體運動中的地位相當於基督教的《聖經》。而用黑客們的話說,這是“黑客藏經閣”的第一個收藏。1957年,雷蒙德出生於美國麻薩諸塞州的波士頓,正好就是黑客文化發源地MIT的所在,也是斯托爾曼發動自由軟體運動的大本營。但雷蒙德從小就跟隨父母在世界各地東奔西走,13歲之前已經忘掉了兩種語言。1971年,他回到美國賓夕法尼亞州,1976年起開始接觸黑客文化,1982年完成第一個開放原始碼軟體項目。雷蒙德不是光說不練的筆桿子,他INTERCAL程式語言的主要創作者之一,曾經為EMACS編輯器作出貢獻。雷蒙德還是著名的Fetchmail程式的作者。1990年,他編輯了《新黑客字典》。從此對黑客文化著迷,成為黑客部落的歷史學家和黑客文化的學者,1996年寫成了《黑客道簡史》。他開始把自己定位於人類學家:“人類學家的工作就是研究人的行為及整個社會,研究人類文化的形成、文化的作用方式、文化如何隨時間變化而變化,以及人類如何適應不同的文化環境等。我考慮最多的是有關計算機黑客的文化,更多地集中於從社會的角度分析,而不是他們的高超技術和程式。” 他以他姓名的縮寫,ESR作為黑客代號。雷蒙管理著30多個開源軟體以及10多個主要的FAQ。他還是重要的作家和weblogger。他是INTERCAL程式語言的主要創作者之一,還曾經為EMACS編輯器的發展作出貢獻。雷蒙還是Fetchmail程式的作者。雷蒙的名言,“足夠多的眼睛,就可讓所有問題浮現。”(Given enough eyeballs, all bugs are shallow),對開放原始碼運動影響很大,這亦即是著名的林納斯定律。1997年以後,雷蒙成為了開放原始碼運動的主要理論家,以及開放原始碼促進會(Open Source Initiative)的主要創辦人之一。他還擔任了開放原始碼運動對媒體、商界以及主流文化的形象大使。他是一名優秀的演說家,並曾經到過六大洲的15個國家進行演說。他的話經常被主流媒體所引用,並是所有黑客中曝光率最高的。雷蒙的策略獲得了很大的成功。一般認為,1998年Mozilla的發布主要歸功於他。大多數黑客和主流觀察家也同意,正是雷蒙將開放原始碼的理念成功地帶到了華爾街。但是也有批評他的聲音:有一些黑客認為他利用這些機會為自己打廣告,而他對理察。斯托曼和自由軟體基金會的理想主義所進行的批評,以及所採取的更務實、更符合市場口味的線路,也曾經在黑客社群里掀起了不小的政治對立。雷蒙是一個徹頭徹尾的自由主義者。他對科幻小說十分感興趣,是一名出色的業餘音樂家,還是空手道黑帶選手。他堅持美國憲法修正案第二條中關於公民持槍械的自由,並因此遭到很多黑客的反對,但他自己卻十分喜歡和人爭辯該議題。
米切爾·卡普爾
1971年,卡普爾從耶魯大學畢業。在校期間,他專修心理學、語言學以及計算機學科。也就是在這時他開始對計算機萌生興趣。他繼續到研究生院深造。20世紀60年代,退學是許多人的一個選擇。只靠知識的皮毛,你也能過日子。那些年裡,卡普爾1年可以掙1.2萬美元。他漫無目標地在遊蕩,正如他後來描繪自己這一時期的生活時所說,他成了一個“有知識的吉普賽人”。卡普爾的工作漂泊不定,他曾經教過抽象思維課,做過無線電唱片音樂節目的兼職廣播員,甚至滑稽演員都一一經歷過。而且娶了老婆又離了婚。4年遊蕩後,他總覺得自己還缺點什麼。1978年,他在Beacon大學獲得碩士學位。同時還在一家精神病機構工作,當一名諮詢員,其工作性質在精神上與“倒便盆”相當。期間,對計算機的興趣幫助他消磨了大部分時間。他經常出沒在計算機商店,垂涎欲滴地欣賞著新的計算機產品。1978年,蘋果將蘋果Ⅱ型降到了1500美元左右,卡普爾四處張羅,用自己的立體聲音響設備作抵押,終於買到了他的第一台計算機。買下計算機後沒幾天,這位口袋空空的無業游民邂逅了一位年輕人。他正向一位推銷員詢問新計算機的用途。卡普爾走上前去說:“我可以幫你學。”於是他就開始給他輔導計算機套用,報酬是每小時5美元。沒過多久,他就大搖大擺地將自己宣傳為“獨立的計算機諮詢(顧問)”。又過了一段時間,他又進入MIT的斯隆管理學院,想拿一個MBA學位充充門面,但沒堅持幾天,就退了學。年屆30歲的卡普爾依然經濟拮据,漫無人生目標。這時他揀起往日曾經有過的一項愛好,開始從事計算機編程,他成了一名BASIC語言黑客。1983年,當年軟體業還只有極少數大公司。當時卡普爾創辦的Lotus是PC軟體業的老大,他的地位就象蘋果的賈伯斯和當今微軟的比爾。蓋茨一樣,顯然,卡普爾終於找到了自己的位子。但是,安穩永遠不是卡普爾的天性,在這個最成功的軟體發布四年後,卡普爾卸掉官職,離開商業界。1990年,卡普爾與著名抒情詩人John Perry Barlow創建了電子邊疆基金會(EFF),這個非贏利的公共利益機構,主要是維護黑客的公民權利。開始主要為幾名非法入侵計算機系統而被捕的黑客提供法律支援。電子邊疆基金會時常被人稱為是計算機業的美國公民自由協會(ACLU)。主要成就:在80年代中期,卡普爾與蓋茨是美國軟體業的雙子星。1982年創辦Lotus公司,並擔任CEO。推出個人電腦“殺手級套用”軟體Lotus1-2-3,1985年,Lotus員工已達千人,是當時最大的獨立軟體公司。直到1988年4月,微軟才超過Lotus,成為頭號軟體公司。卡普爾發起創辦的電子邊疆基金會(EFF),維護黑客利益,被稱為是計算機業的美國公民自由協會(ACLU)。卡普爾也因此成為80年代和90年代最具影響力的計算機人物和黑客界最具影響力的人物之一。卡普爾是矽谷黑客理念的真正體現:反對公司、不遵循主流精神、富有創造、崇尚出世。蓋茨則是現代黑客的體現,與卡普爾形成鮮明對照。蓋茨是反基督的肖像,功利性強,十分入世,追求利益,他的公司也以壓制自由而成功,出產醜陋、笨拙、純粹以商業驅動的產品。與他相比,卡普爾更是一位民間的英雄。而蓋茨則是主流社會的英雄。
羅伯特·莫里斯
圈內頭銜: rtm
主要成就:這位美國國家計算機安全中心(隸屬於美國國家安全局NSA)首席科學家的兒子,康奈爾大學的高材生,在1988年的第一次工作過程中戲劇性地散播出了網路蠕蟲病毒後,“Hacker”一詞開始在英語中被賦予了特定的含義。在此次的事故中成千上萬的電腦收到了影響,並導致了部分電腦崩潰。第一次接觸計算機:在家裡。莫里斯的父親曾從NSA帶回把一台原始的神秘的密碼機器到家裡。它成為一家人的談資。自己獨特的工具:少年莫里斯有一個貝爾實驗室計算機網路的帳號,早期的黑客攻擊使之擁有超級用戶的許可權。鮮為人知的事實:1990年,當美國安全部門搜查“死亡兵團”成員Erik Bloodaxe家時,他們發現了莫里斯的網路蠕蟲的原始碼的拷貝。目前的狀況:羅伯特。莫里斯現在是MIT的助理教授。他是1988年在這裡發布他的蠕蟲病毒的(從而掩飾是在康奈爾大學編制蠕蟲病毒的這個事實)。1988年冬天,正在康乃爾大學攻讀的莫里斯,把一個被稱為“蠕蟲”的電腦病毒送進了美國最大的電腦網路--網際網路。1988年11月2日下午5點,網際網路的管理人員首次發現網路有不明入侵者。它們仿佛是網路中的超級間諜,狡猾地不斷截取用戶口令等網路中的“機密檔案”,利用這些口令欺騙網路中的“哨兵”,長驅直入網際網路中的用戶電腦。入侵得手,立即反客為主,並閃電般地自我複製,搶占地盤。用戶目瞪口呆地看著這些不請自來的神秘入侵者迅速擴大戰果,充斥電腦記憶體,使電腦莫名其妙地“死掉”,只好急如星火地向管理人員求援,哪知,他們此時四面楚歌,也只能眼睜睜地看著網路中電腦一批又一批地被病毒感染而“身亡”。當晚,從美國東海岸到西海岸,網際網路用戶陷入一片恐慌。到11月3日清晨5點,當加州伯克利分校的專家找出阻止病毒蔓延的辦法時,短短12小時內,已有6200台採用Unix 作業系統的SUN工作站和VAX小型機癱瘓或半癱瘓,不計其數的數據和資料毀於這一夜之間。造成一場損失近億美元的空前大劫難!當警方已偵破這一案件並認定莫里斯是闖下彌天大禍的“作者”時,紐約州法庭卻遲遲難以對他定罪。在當時,對製造電腦病毒事件這類行為定罪,還是世界性的難題。前蘇聯在1987年曾發生過汽車廠的電腦人員用病毒破壞生產線的事件,法庭只能用“流氓罪”草草了事。1990年5月5日,紐約地方法庭根據羅伯特。莫里斯設計病毒程式,造成包括國家航空和航天局、軍事基地和主要大學的計算機停止運行的重大事故,判處莫里斯三年緩刑,罰款一萬美金,義務為新區服務400小時。莫里斯事件震驚了美國社會乃至整個世界。而比事件影響更大、更深遠的是:黑客從此真正變黑,黑客倫理失去約束,黑客傳統開始中斷。大眾對黑客的印象永遠不可能回復。而且,計算機病毒從此步入主流。
姆·伯納斯-李(Tim Berners-Lee)
Tim Berners-Lee是全球資訊網的創始人,也是Web發展,W3C協調主體的指揮者,他將超文本系統的引進改革了Internet的使用方式。這為他贏得多項榮譽,包括“千年技術獎”。他最初的黑客行為是在就讀於牛津大學時期,曾因此禁止使用學校的計算機。在1991年所有使用Internet的用戶都在使用全球資訊網,而Tim Berners-Lee從沒由於創建了全球資訊網而獲得個人利益。相反的是,他放棄了他的所有權,確信要想使Web變的全球化就要使全球資訊網成為一個開放式的系統,目前他領導著一個非營利組織“全球資訊網協會”(W3C)的工作,繼續為提高網路的功能默默地做著貢獻。
下村努(Tsutomu Shimomura)
Shimomura成名比較不幸,他被黑客米特尼克攻擊,追尋這次攻擊,他協助FBI抓獲了米特尼克。他協助抓獲米特尼克的工作值得稱讚,不過在抓捕過程中,他入侵AT&T的伺服器,監聽國會山的通信,在一次米特尼克的入侵後,Shimomura用他自己修改過的TCPDUMP版本來記錄了KEVIN MITNICK攻擊他系統的記錄,並且依靠電話公司技術員的幫助,使用頻率方向偵測天線,通過對載有方位信息的調製信號的分析,找出了米特尼克的公寓。後來他將此事寫成書,隨後改編成了電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