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是南宋文學家陸游創作的一首七言律詩。這首詩記錄了詩人於臘八節出遊西村時的所遇所感,既描寫了氣候風物宜人,也表明了詩人生活的閒適。鄰里相互饋送食品,萬物初露生機,這些都讓詩人體味到了生活的樂趣。全詩結構圓熟縝密,上下鉤連,尾聯寫由於人情善暖,轉而頓覺節物更新,亦是扣題點睛之筆。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 作者:陸游
  • 創作年代:南宋
  • 出處:《劍南詩稿
  • 作品體裁:七言律詩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語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臘月風和意已春,時因散策過吾鄰。
草煙漠漠柴門裡,牛跡重重野水濱。
多病所須唯藥物,差科未動是閒人。
今朝佛粥更相饋,更覺江村節物新。

注釋譯文

詞語注釋

⑴十二月八日:農曆十二月初八,古代稱為“臘日”,俗稱“臘八節”,民俗謂之臘八。西村:《嘉泰會稽志》:“三山,在(山陰)縣西九里,地理家以為與臥龍岡勢相連,今陸氏居之。嘗發地得吳永安、晉太康古磚,疑昔人嘗卜築,或嘗為寺觀雲。”《嘉慶山陰縣誌》:“陸放翁宅,在三山,地名西村,宋寶謨閣待制陸游所居。(舊志)山在城西九里鑑湖中,與徐瓶鼎峙。(《于越新編》)有居室自記。”
時因:即因時,根據時節(以安排活動)。散策:拄杖散步。策,拐杖。
⑶草煙:灶煙,做飯的煙。漠漠:迷濛密布。
⑷牛跡:牛的腳印。重重:指多。濱:水邊。
⑸差(chāi)科未動:新一年的差役和賦稅還沒有派下來。差科,封建官府對民戶征勞役和賦稅。
佛粥:佛教稱臘日這一天為佛祖生日,佛寺造七寶五味粥供佛,故稱“佛粥”。供畢,分送貴家。後傳入民間,亦以果子雜拌供佛齋僧,或相互饋贈,俗稱臘八粥。更相:互相。饋:以食物送人。
⑺江村:江邊的村子。節物:應時節的風物景色。

白話譯文
逐句全譯

臘月已經到了,風和日麗,頗有春天的氣息。我趁著好時節出門散步,路過相鄰的村子。
柴門裡滿是農家做飯產生的炊煙,小河旁邊也都是牛踩過的痕跡。
現在我身體多病,需要的也僅僅是藥物而已。新一年的差役和賦稅還沒有派下來,所以我清閒無事。
今天,人們都互相贈送著臘八粥,讓我感覺這個江邊的村子似乎煥發出了新的生機。

創作背景

這首詩作於宋光宗紹熙三年(1192)冬。此時陸游已近古稀之年,又有病在身,簡居於故鄉山陰(今浙江紹興)。臘日風和,陸游扶杖出戶走動,有感而發寫下了這首詩。

作品鑑賞

文學賞析

前兩聯寫臘日這天清風和煦,簡直已經像春天了。詩人精神為之振奮,身體也似乎變得硬朗起來,於是便拄著拐杖出門漫步。一路上只見左鄰右舍的院子裡草煙繚繞,野外水濱牛的腳跡重疊。家家“草煙漠漠”,水濱“牛跡重重”,這本是農村常見的景象,寫來卻一派生機勃勃,反映了詩人病後初愈外出散心時的喜悅。同時,“草煙漠漠”與“牛跡重重”承首句“風和意已春”而來,前者表明農家正在積肥造肥,為春耕播種作準備;後者體現耕牛已走出欄圈,來到水濱頻繁活動,印證“風和意已春”。這兩句沒有寫人,但農夫、農婦的行為舉止如在眼前。平常的筆墨寫出了濃郁的生活氣息,給人身臨其境之感。這也說明詩人心底里滲透著對田園茅舍風光的無限摯愛之情。
後兩聯敘寫詩人的現實處境和在節日裡的感受。頸聯對照前面所寫的農事活動,寫詩人自己年老多病,成天只和藥物打交道,過著投閒置散而又不應差科的生活。這是承接上文寫農民的農事活動而來,因而構成一種對照。詩人自謂“閒人”,流露出一種自慚自責的不安心理,表現了他對一年四季勞作不息的農民的深切同情。尾聯照應首聯寫詩人“散策過吾鄰”,受到熱情款待,鄉民們紛紛以佛粥相贈。詩人內心非常激動,頓覺水鄉節日景象分外清新,節日禮物特別逗人喜愛。這充分顯示詩人與鄉親父老的關係親密融洽,詩人內在的情感純真高尚,這是陸游赤誠童心的流露。從意脈上看,“佛粥”與首句“臘月”相承,“江村”與第四句的“水濱”相應。這樣,普通的事,平常的景,上下鉤連,在詩人筆下顯得如此親切動人,使全詩在意和境兩個方面都得到了應和,結構也顯得圓熟縝密。

名家點評

元代方回瀛奎律髓》:三、四古淡。五、六集句,體亦天成也。
清代紀昀批點《瀛奎律髓刊誤》:五,杜工部句;六,韓吏部句。

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紹興中應禮部試,為秦檜所黜。孝宗即位,賜進士出身,曾任鎮江、隆興通判。乾道六年(1170)入蜀,任夔州通判。乾道八年(1172),入四川宣撫使王炎幕府。官至寶章閣待制。晚年退居家鄉。工詩、文,長於史學。與尤袤楊萬里范成大並稱南宋四大家。其詩今存九千餘首,清新圓潤,格力恢宏,有《劍南詩稿》《渭南文集》《南唐書》《老學庵筆記》等。
十二月八日步至西村
陸游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