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歷史沿革,地形地貌,人口狀況,土地資源,特色資源,行政區劃,產業發展,旅遊資源,地方特色,
歷史沿革
1958年屬東雙河公社,1964年建十三里橋公社,1983年改鄉。面積約101.7平方千米(2017年),人口33181人(2017年),轄十三里橋、葉橋、何灣、強灣、肖家廟、學堂崗、黃灣、葉灣、左利、小廟、寺河、湯廟、晏廟、青石橋、蓮花塘15個行政村和1個社區居委會。1998年由原信陽縣劃歸溮河區管轄。
十三里橋鄉行政區
地形地貌
十三里橋鄉屬淺山丘陵區,南部和西南部為淺山區,鄉域內地勢由西南向東北傾斜。境內主要河流有十三里橋河和東雙河支流。
人口狀況
全鄉共轄十三里橋村、湯廟村、晏廟村、青石橋村、蓮花塘村、葉灣村、葉橋村、何灣村、強灣村、肖家廟村、黃灣村、學堂崗村、左利村、小廟村、寺河村15個行政村、207個村民組,全鄉總戶數11038戶,總人口33181人(2017年)。
土地資源
鄉域總面積為101.7平方千米(2017年),其中耕地23.95平方公里,林果草地50.37平方公里,建設用地10.21平方公里,未利用土地7.35平方公里,水域面積2.9平方公里。
特色資源
境內農副產品品種豐富,已形成草莓、甲魚、蔬菜、茶葉、板栗、苗木花卉六大支柱產業,是豫南有名的“草莓之鄉”、“雜果之鄉”、“苗木花卉之鄉”、“甲魚之鄉”。
行政區劃
產業發展
溮河區十三里橋鄉系丘陵淺山區,是豫東南草莓、小雜果、茶葉、苗木花卉的重要產區。近幾年來,十三里橋鄉持續在做大做強特色名優產業上狠下功夫,堅持強化政策支持和技術指導,扶持專業性家庭農場的發展,促進特色農業規模化發展。2016年,十三里橋鄉以“苗木花卉”產業為依託,成功申報了全國“一村一品”示範鄉。近年來,十三里橋鄉在溮河區委、區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團結一致,帶領全鄉廣大幹群務實發展、穩中求進,保持了社會經濟的持續、平穩、健康發展,人民民眾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極大改善。
旅遊資源
這裡山水秀美。境內豫南名珠南灣湖環抱5個行政村,20公里的環湖公路象一條飄帶,蜿蜒於湖光山色之中,連線著22個各類不同的自然島嶼,沿路形成“一軸一線”兩條生態旅遊項目,即以信應路為軸心的觀賞、採摘、品嘗草莓、櫻桃、茶葉為內容的觀光游,以環南灣湖為沿線的“住農家院、做農家活、釣南灣魚”的休閒遊。國家2A級景點香如故植物觀賞園、河南省特色旅遊村學堂崗村讓人留戀忘返,遐想翩翩。
近幾年來,十三里橋鄉還依託草莓、櫻桃、花卉苗木等生態資源大力發展鄉村休閒生態旅遊,境內嘉園、宋家大院、翔鴿嶺、富樂農場、清風寨等都是民眾餐飲休閒度假的好地方。
地方特色
1、傳統飲食文化
臭豆腐、醃製鹹魚、手工掛麵、農家燜罐肉、稻草捆泥巴醃製臘肉。
2、非物質文化遺產
《信陽大鼓書》、《雞鳴寺的傳說》、《雞鳴寺遺址》、《鐵佛寺的來歷》、《太平橋的傳說》
3、民間技藝
舞獅子、玩旱船、大鼓書、玩哈喇、腰鼓舞、舞龍燈、踩高蹺
4、特色古文化
古民居:青石橋老街;
古遺址:金家寨、郭氏祠堂、鐵佛寺遺址、太平橋遺址、青石橋遺址、雞鳴寺遺址;
古建築:歷家塆老宅、郭氏祠堂等;
古樹:松抱柏、紅柳、 古銀杏樹、古柏樹;
5、紅色文化:
寺河烈士墓園及革命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