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臟腑 ,人體臟腑的合稱。見《此事難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十三臟腑
- 屬性:人體臟腑的合稱
十三臟腑 ,人體臟腑的合稱。見《此事難知》。
十三臟腑 ,人體臟腑的合稱。見《此事難知》。十三臟腑 ,人體臟腑的合稱。見《此事難知》。即心、肝、脾、肺、腎、心包絡、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胞(胞宮)等。...
《五臟補益養生全書》是一本關於飲食養生保健知識的指南式的手冊,可以幫助您方便快捷地檢索到所需要的信息,希望能為您和您家人的健康保駕護航。全書共十一篇,對“吃錯會生病,吃對不吃藥”進行了系統的闡述。一方面從五行五臟學說、中醫陰陽學說、中醫體質學說、因時而食、因人而食的角度詳細地論述了人體養生保健...
治癱十三正是一個中醫術語,即神經再生針炙療法。穴位即腧(shù,第四聲)穴,是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輸注於體表的部位,是針灸治療疾病的刺激點與反應點。腧與“輸’通,有轉輸、輸注的含義。簡介 神經再生針炙療法——治癱十三針 “穴”即孔 隙。所以,腧穴的本義即是指人體臟腑經絡之氣轉輸或輸注於體表的...
問臟腑有幾 答曰.肝心脾肺腎兼包絡.一名命門.為六髒.膽小腸胃大腸膀胱兼三焦.為六腑.計之十二矣.故包則為一府矣.是為十三矣.經曰.胞移熱於膀胱則癃溺血.又雲.胞痹者.少腹膀胱.按之內痛者.若沃以湯注云膀胱胞內居之.內外二境圖雲.膀胱者胞之室也以是知為十三臟腑矣.傷寒之源 冬傷於寒...
13.《古本難經闡注》二卷。清·丁履中。14.《難經古義》二卷。日本滕萬卿。15.《難經註疏》二卷。名古屋玄醫。作者簡介 秦越人,戰國時醫學家。號扁鵲,又號盧醫,渤海郡鄭(今河北任丘)人。學醫於長桑君,精於診斷,傳說他是切脈的創始者,善用針灸、湯藥、按摩、熱熨諸法,對針灸有很高的造詣。據《史記...
臟腑屬性 肝膽線 手診定位 臟腑屬性 小離環 手診定位 夢幻線 手診定位 早熟線 手診定位 13.手背劃分 關節區的劃分與診斷 左下肢劃分 右下肢劃分 左上肢劃分 右上肢劃分 關節區診斷 脊椎段的劃分與診斷 脊椎段劃分 脊椎段診斷 手背的腎臟 定位 診斷 手背的臀部 定位 診斷 14.指象辨證 拇指 臟腑屬性 正常形態 ...
語出《素問》。前人把疾病某些類同的症候,歸納於某一病因或某一髒的範圍內,作為辨證求因依據,列為十九條,其 中屬於六淫的十三條,屬於五臟的五條。掌握這些病機,對一些比 較複雜的症狀起有執簡馭繁的作用,但它只是一種粗略的分類歸納 ,臨證必須聯繫具體病情,全面分析,才能切合實際。黃帝內經素問 《...
12、足厥陰肝經:主治肝、膽、脾、胃病,婦科病,少腹、前陰病,以及經脈循行經過部位的其他病證。13、督脈:主治神志病,熱病,腰骶、背、頭項等局部病證及相應的內臟病證。14、任脈:主治少腹、臍腹、胃脘、胸、頸、咽喉、頭面等局部病證和相應的內臟病證,部分腧穴有強壯作用或可治療神志病。
《宣明五氣篇》是《黃帝內經·素問》中的第二十三篇文章,承接上篇《藏氣法時論》五臟之氣法象四時的理論,按照五行法則歸納五味所入、五氣所病、五精所並、五臟所惡、五臟化液、五味所禁、五病所發、五邪所亂、五邪所見、五臟所藏、五臟所主、五勞所傷、五臟之脈等,以此闡明五臟的生理活動、病理變化的...
十、手厥陰心包經與臟腑心包有關的經絡 十一、手少陽三焦經與三焦功能有關的經絡 十二、足少陽膽經與膽腑功能有關的經絡 十三、足厥陰肝經與肝臟功能有關的經絡 十四、奇經八脈“別道奇行”的特殊通道 十五、《內經圖》人體內臟的解剖圖 第五章 四季順養 一、生命之本,通乎天氣人體與自然相通相應 二、四時...
三、臟腑生成 四、氣血原本 五、精神化生 六、形體結聚 七、五官開竅 八、五氣分主 九、五味根源 十、五情緣起 十一、精華滋生 十二、糟粕傳導 十三、經脈起止 十四、奇經部次 十五、營氣運行 十六、衛氣出入 卷二 六氣解 一、六氣名目 二、六氣從化 三、六氣偏見 四、本氣衰旺 五、厥陰風木 六、...
13.府舍 14.腹結 15.大橫 17.食竇 18.天溪 19.胸鄉 21.大包 五、手少陰心經 1.極泉 2.青靈 3.少海 4.靈道 5.通里 6.陰郄 7.神門 8.少府 9.少沖 六、 手太陽小腸經 1.少澤 2.前谷 3.後溪 4.腕骨(手)5.陽穀 6.養老 7.支正 8.小海 9.肩貞 10.�俞 11.天宗 12.秉風 13.曲垣 14....
《壽身小補家藏》由清代名醫黃兌楣撰,共8卷。《壽身小補家藏》是一部綜合性著作,包括臟腑經絡、陰陽水火等基礎理論,內科雜病、婦科、兒科、傷寒瘟疫等疾病的病因、證型和治療。立方用藥或是經驗附錄,或是古方加減,分門別類,便於稽查。本次整理以清代道光十三年(1833)抄本為底本。圖書目錄 改正內景之圖...
第十三章 理血藥 第十四章 消導藥 第十五章 化痰止咳平喘藥 第一節 化痰藥 第二節 止咳平喘藥 第十六章 補虛藥 第一節 補氣藥 第二節 補陽藥 第三節 補血藥 第四節 補陰藥 第十七章 收斂藥 第十八章 驅蟲藥 第十九章 外用藥 第三篇 方劑學 第一章 總 論 第一節 方劑與治法 一、方劑與治法的...
二 五臟所生 三 五臟所屬 四 五臟所藏 五 五臟所主 六 臟腑所合 七 臟腑之官 八 全體總論 第三編 病理學 一 五臟所病 二 五臟所惡 三 臟腑為病 四 諸病所屬 五 骯髒通治 六 四時所病 七 病理雜論 八 骯髒病別 九 心臟 十 肝臟 十一 脾臟 十二 肺臟 十三 賢髒 十四 胃腑 十...
眼針療法是針刺眼球周圍、眼眶邊緣的穴位,以治療全身疾病的方法。晉代皇甫謐的《針灸甲乙經》就有針刺睛明、攢竹等眼周穴位治療疾病的記載。人的眼睛 也不過幾厘米,小小的眼白睛分成八區,容納13個穴,各區的比例相等,但1、2、4、6、7五個區是肺、大腸、腎、膀胱、肝、膽、心、小腸,脾、胃各占二分之一,...
第十三章緊脈...(295)第十四章緩脈...(308)第十五章芤脈...(329)第十六章弦脈...(343)第十七章革脈...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中醫典籍《黃帝內經》就奠定了其理論基礎,書中詳細記載有關於天人相應、經脈氣血流注、針刺須候氣逢時等學說,將陰陽五行原理、天干地支規律、十二臟腑特徵融會在一起。編輯推薦 由李濟生編著的《〈黃帝內經〉十二時辰養生法大全集》詳細解讀中醫經典著作《黃帝內經》里的十二時辰養生法,向讀者傳授...
第十三節 補虛藥 一、補氣藥 二、補血藥 三、補陽藥 四、補陰藥 第四節 驅蟲藥 第五節 外用藥 【目標檢測】【實訓六】藥用植物形態識別 【實訓七】藥用植物標本製作 【實訓八】常用中藥、飲片實物辨認 【實訓九】清熱解毒藥的抗菌實驗 第四篇 方劑 第十章 方劑總論 【學習目標】一、方劑的概念 二、立法...
第二章 臟腑 一、心與小腸 (一)心的生理病理 [附]心包 (二)小腸的生理病理 (三)心與小腸相表里 二、肝與膽 (一)肝的生理病理 (二)膽的生理病理 (三)肝與膽相表里 三、脾與胃 (一)脾的生理病理 (二)胃的生理病理 (三)脾與胃相表里 四、肺與大腸 (一)肺的生理病理 (二)大腸...
卷之八 陰陽臟腑部 穴法上 穴法下 卷之九 陰陽臟腑部 調攝宜禁 用藥宜禁 刺禁 灸禁 卷之十 肝膽部 諸風 中風 卒中之初 中分淺深 中淺半身偏痛舌能言 中深半身不收舌難言 產後中風 口噤 口眼斜 癢 卷之十一 肝膽部 眩 口噤,角弓反張 破傷風 卷之十二 肝膽部 諸痹 卷之十三 肝膽部 驚悸怔忡 怒 ...
據左盛德序云:“余聞吾師張紹祖先生之言曰:‘吾家傷寒一書,相傳共有一十三稿,每成一稿,傳抄殆遍城邑,茲所存者為第十二稿,余者或為族人所秘,或付劫灰,不外是矣。叔和所得相傳為第七稿,與吾所藏者較,其間闕如固多,編次亦不相類。或為叔和所篡亂,或疑為宋人所增刪,聚訟紛如,各執其說。
十三、咳嗽、上氣病 十四、奔豚病 十五、胸痹病 十六、腹滿病 十七、寒疝病 十八、宿食證 十九、五臟風寒證 二十、積聚病 二十一、痰飲病 二十二、消渴病 二十三、小便不利 二十四、水氣病 二十五、黃疸病 二十六、驚悸 二十七、吐血 二十八、鼻衄 二十九、便血 三十、嘔吐噦 三十一、下利病 三十二、四肢病 三十三...
第十三課 中醫診斷的綱領——八綱辨證 下篇 尋找治病的良方 第十四課 中藥是怎么治病的 第十五課 常用中藥有哪些 第十六課 生活里可以用作中藥的東西 第十七課 怎么看懂方劑——君臣佐使 第十八課 六大常用方劑 第十九課 神奇的艾灸——最簡單的經絡療法第二十課 如何培養中醫診療思維 作者簡介 馬可迅 國家名...
圖書目錄 序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陰陽五行學說 第二章 臟腑學說 第三章 精、神、氣、血、津液 第四章 經絡學說 第五章 四診方法 第六章 病因辨證 第七章 八綱辨證 第八章 氣血津液辨證 第九章 臟腑辨證 第十章 六經辨證 第十一章 衛氣營血辨證 第十二章 三焦辨證 第十三章 預防與治 則 ...
《解密心肝肺》是2010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黃玉燕。內容介紹 《 五臟探幽:解密心肝肺》是中醫學的第一經典,在兩千多年前的西漢中後期面世,為中醫藥學的發展奠定了基礎,成為中醫藥學發展之濫觴。《黃帝內經》囊括了中醫藥學養生、防病、診斷、治療、康復等方面的全部內容,一經出世便成為古人學習...
暑症第十三 泄瀉第十四 眩暈第十五 嘔噦吐第十六(呃逆附)癲狂癇第十七 五淋癃閉赤白濁遺精第十八 疝氣第十九 痰飲第二十 消渴第二十一 傷寒瘟疫第二十二 婦人經產雜病第二十三 小兒第二十四 卷之三 中風方 虛勞方 咳嗽諸方 瘧疾方 痢症方 心腹痛胸痹方 隔食反胃方 氣喘方 血症方 水腫方 脹滿蠱脹方 暑症方...
其經有十三神,皆身中之內景名字。”景。實即象。內景又作“內境”,即身內五臟六腑之髒象。本書繼承《太平經》和《老子河上公章句》五臟有神說,以論五臟六腑神的形式,詳論五臟六腑功能,闡述了養生內修的基本理論。亦為道教著名經典之一。收入《道藏》和《雲笈七籤》。有多種注本。釋題 黃者,中央之色...
13、冬菇味甘,性涼,有益氣健脾、解毒潤燥等功效。冬菇含有谷氨酸等18種胺基酸,在人體必需的8種胺基酸中,冬菇就含有7種,同時它還含有30多種酶以及葡萄糖、維生素A、維生素B1、維生素B2、尼克酸、鐵、磷、鈣等成分,有促進新陳代謝及加強體內廢物排泄等作用,是排毒壯身的最佳食用菌。14、綠豆 味甘,性涼,有...
(十三)平肝熄風藥 (十四)開竅藥 (十五)固澀藥 (十六)驅蟲藥 (十七)外用藥 第九章 方 劑 一、組成原則 二、方劑的變化規律 (一)藥味的加減變化 (二)藥物配伍的變化 (三)藥量的加減變化 (四)劑型更換變化 三、常用劑型 (一)湯劑 (二)丸劑 (三)散劑 (四)膏劑 (五)丹劑 (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