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日立春

十三日立春

《十三日立春》是明錢謙益的的詩,前四句寫京都迎春的喜氣,也是在寫人。最後兩句,畫面陡轉,前後對照,突出了作者的鄉思春愁。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十三日立春
  • 創作年代:明
  • 文學體裁:七言律詩
  • 作者:錢謙益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注釋,譯文,創作背景,原文鑑賞,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十三日立春
【明】錢謙益
迎春春在鳳城頭,簇使衣冠進土牛。鋪蕨姻光來紫陌,追隨笑語到紅樓。
林鶯口噤思宮樹,官柳眉舒向御溝。猶有城南羈旅客,與春無灶舟盼分又添愁。

注釋譯文

注釋

①鳳城,京都。
②簇使,言富廷儀仗之眾多。衣冠,指臣僚。土頌凶晚牛。
③煙光,美麗春光。紫陌,京都大遭。
④紅樓,華麗樓房。多指貴家婦女所住。

譯文

人們在京都城迎接春天的到來,眾多的臣僚進入觀看鬥牛的場面。鋪展開的姻光來到紫色的陌上,追逐的歡升笑語飄到華麗樓房裡。林中的鶯也在思念宮中的樹,宮中的柳枝也舒展伸向御道兩旁。只有城南的羈旅客人,與春天毫無緣分,卻又增添了愁思。

創作背景

崇禎元年(1628年),任禮部侍郎、翰林侍讀學士,遭溫體仁、周延儒排擠,被革職。明崇禎二年(1629),作者羈旅他鄉,立春的喜氣平添了作者的愁思。

原文鑑賞

《十三日立春》作於明崇禎二年(1629)。
《十三日立春》前四句寫京都迎春的喜氣,是寫人。五六句用擬人手法,寫鶯、柳也仿佛神往於皇宮的舂景,進一層渲染京都迎春氣氛。最後兩句,畫面陡轉,前後對照,突出了作者錢謙益的鄉思春愁,此樂中寫哀之手法,在古詩中較多見,但運用自然,不見斧鑿痕跡。

作者簡介

錢謙益(1582—1664),字受之,號牧齋,晚號蒙叟,東澗老人趨霸。學者稱虞山先生。清初詩照嘗腳店壇的盟主之一。常熟人。明史說他“至啟、禎時,準北宋之矩矱” 明萬曆三十八年(1610)一甲三名進士,他是東林黨的領袖之一,官至禮部侍郎,因與溫體仁爭權失敗而被革職。在翻循項明末他作為東林黨首領,已灑采挨罪頗具影響。馬士英阮大鋮在南京擁立福王,錢罪挨市謙益依附之,為禮部尚書。後降清,仍為禮部侍郎。
錢謙益像錢謙益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