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種作意

十一種作意,教義名數。《大乘莊嚴經論》卷七所說,指有意識修習止觀(“奢摩他”、“毗缽舍那”)的思想心理訓練。

(1)“有覺有觀作意”,“以意言相續觀察諸法”。(2)“無覺有觀作意”,“離於覺,亦以意言相續觀察諸法”。(3)“無覺無觀作意”,“離於意言而相續觀察諸法”,亦名“一味”。(4)“奢摩他作意”,“但緣諸法名”,亦名“止道”。(5)“毗缽舍那作意”,“但緣諸法義”,亦名“觀道”。(6)“二相應作意”,“能一時緣名、義”。(7)“起相作意”,“若緣名心沉,即能策起”。(8)“攝相作意”,“若緣義心散,即能攝持”。(9)“舍相作意”,“若心平等,能住舍心”。(10)“恆修作意”,“能依正住修習無廢”。(11)“恭敬作意”,“能於習時,尊重名義”。此中“覺觀”,即“尋伺”,指思維形式;“意言”,指思想中運用的語言;“名”,指名言、概念;“義”指名言指謂的義理和對象。其中心意思是要求在“止觀”修習中,以教理(名、義)為指導,專注於觀察佛教所說“諸法”,令心緒寧靜平等,保證思維的正確運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