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國家級教材: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十一五國家級教材: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十一五國家級教材: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是一本由南京大學出版社出版的關於現代管理信息系統的理論分析及套用設計方面的書籍。

基本介紹

  • 書名:十一五國家級教材: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
  • ISBN:9787305044014, 7305044016
  • 頁數:258頁
  • 出版社:南京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11年6月2日
  • 裝幀:平裝
  • 開本: 16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信息系統分析與設計(第二版)》,現代管理信息系統既需有計算機的相關技術作支撐,又要有管理、系統及系統工程的理論基礎。本書在基本概念、理論闡述方面注重科學嚴謹、相互引用;同時也從實際套用出發,概念明確,通俗易懂,言簡意賅;在開發方法上在介紹面向對象方法時並不放棄傳統的開發方法,在問題的解決方案上做到相互比較、相互補充。

目錄

第1章 信息系統概論
1.1 信息系統的初步認識
1.1.1 什麼是信息系統
1.1.2 信息系統是現代組織的一種解決方案
1.2 系統分析員——信息系統的求解者
1.2.1 系統分析員求解問題的一般性過程
1.2.2 系統分析員所需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1.3 信息系統的開發——軟體工程的觀點
1.3.1 什麼是SDLC
1.3.2 系統開發的過程性
1.3.3 系統開發的方法學
1.3.4 SDLC的變體——從“瀑布”模型到“螺旋”模型
本章小結
習題
第2章 相關概念、原理及技術基礎
2.1 數據和信息
2.1.1 數據和信息的概念
2.1.2 有價值信息的特徵與價值量
2.1.3 管理信息的分類
2.2 系統
2.2.1 系統的組成和概念
2.2.2 系統的特徵
2.2.3 系統的類型
2.3 管理與組織
2.3.1 管理的概念與基本職能
2.3.2 管理活動與決策類型
2.3.3 組織的概念
2.3.4 管理、組織和信息系統
2.3.5 ERP與組織管理
2.4 信息系統
2.4.1 信息系統的概念
2.4.2 事務處理系統
2.4.3 管理信息系統
2.4.4 決策支持系統
2.4.5 信息系統的構架
2.5 信息系統的技術支柱
2.5.1 資料庫技術——資料庫設計
2.5.2 計算機網路技術——網路計算模式
2.5.3 軟體工程
本章小結
習題
第3章 信息系統的開發方法
3.1 結構化方法
3.1.1 結構化方法形成的背景
3.1.2 結構化技術
3.1.3 結構化方法開發信息系統的過程
3.1.4 結構化方法的優缺點
3.2 快速原型化方法
3.2.1 快速原型化方法形成的背景
3.2.2 原型化方法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3.2.3 原型化方法開發信息系統的過程
3.2.4 原型化方法的優缺點
3.3 面向對象方法
3.3.1 面向對象方法概述
3.3.2 面向對象方法的基本概念
3.3.3 面向對象方法的技術要點
3.3.4 面向對象的建模
3.3.5 面向對象方法的主要優點
3.4 敏捷方法
3.4.1 敏捷開發方法的基本思想
3.4.2 敏捷開發方法的開發過程
3.4.3 敏捷開發方法的主要特點
3.5 面向方面方法
3.5.1 面向方面方法的一般思想
3.5.2 面向方面方法的開發過程
3.5.3 面向方面方法的優缺點
3.5.4 面向方面方法的套用場景
3.6 開發方法選擇或重構的依據
3.7 計算機輔助軟體工程(CASE)工具
本章小結
習題
第4章 信息系統開發的組織和管理工作
4.1 項目與項目管理概述
4.1.1 項目的定義及其特徵
4.1.2 項目管理
4.1.3 信息系統項目經理的責任
4.2 信息系統項目計畫的任務
4.2.1 問題的定義
4.2.2 確認項目的可行性
4.2.3 制訂項目的進度表
4.2.4 項目成員的組織和分配
4.2.5 項目啟動
4.3 信息系統的質量保證
4.3.1 軟體產品的質量因素
4.3.2 軟體質量保證(QA)
4.3.3 文檔及文檔管理
本章小結
習題
第5章 系統分析的任務
5.1 系統分析任務的概述
5.1.1 獲取信息
5.1.2 定義系統需求
5.1.3 確定需求的優先權
5.1.4 生成和評價可選方案
5.1.5 與管理人員一起複查推薦方案
5.2 系統需求的獲得
5.2.1 系統的功能需求和技術需求
5.2.2 系統需求的信息來源
5.2.3 獲取系統需求
5.2.4 結構化預排
5.3 建模的基礎:模型:事件、事物
5.3.1 模型
5.3.2 事件
5.3.3 事物
5.3.4 實體-關係圖
5.3.5 類圖
5.3.6 系統需求定義的目標
5.4 結構化的需求定義方法
5.4.1 結構化方法和面向對象方法看待活動的觀點
5.4.2 數據流程圖
5.4.3 細化DFD的其他模型——過程描述和數據定義
5.5 面向對象的需求定義方法
5.5.1 系統行為:面向對象的用例圖和場景視圖
5.5.2 對象互動:順序圖和協作圖
5.5.3 對象行為:狀態機、狀態、轉換和狀態圖
5.6 系統的解決方案及其決策
5.6.1 目標處理環境的評估
5.6.2 系統需求優先權的考慮
5.6.3 系統的實施方式及其選擇
5.6.4 提交結果、做出決定
本章小結
習題
第6章 系統設計的任務
6.1 系統設計概述
6.1.1 系統設計的輸入:從分析到設計
6.1.2 系統設計階段的主要活動
6.1.3 系統設計的輸出:結構化模型和面向對象模型
6.2 應用程式體系結構的設計——結構化方法
6.2.1 模組及模組結構圖
6.2.2 模組結構圖的構造過程
6.2.3 評價模組結構圖的質量標準
6.2.4 模組的詳細設計
6.3 應用程式體系結構的設計——面向對象方法
6.3.1 面向對象程式工作原理
6.3.2 面向對象設計模型
6.4 資料庫設計
6.4.1 關係數據模型概述
6.4.2 關係數據模型設計
6.4.3 關係數據模型質量的評估
6.5 系統控制及其輸入、輸出設計
6.5.1 系統控制及其設計
6.5.2 系統輸入設計
6.5.3 系統輸出設計
6.6 用戶界面設計
6.6.1 用戶界面的特徵及其設計思路
6.6.2 用戶界面設計的指導原則
6.6.3 人機對話的設計模型
本章小結
習題
第7章 系統實施、轉換和維護
7.1 程式開發
7.1.1 程式開發的順序
7.1.2 程式開發的組織方式
7.1.3 程式版本及其管理
7.2 質量保證——軟體測試
7.2.1 軟體測試的基本概念
7.2.2 軟體測試
7.2.3 測試用例的設計
7.3 系統的安裝與轉換
7.3.1 直接安裝
7.3.2 並行安裝
7.3.3 階段安裝
7.3.4 人員問題的考慮
7.4 系統的用戶文檔與培訓
7.4.1 系統的用戶文檔
7.4.2 培訓與用戶支持
7.5 系統的運行維護
7.5.1 軟體維護的定義
7.5.2 維護的代價
7.5.3 維護的活動及其管理
7.5.4 影響系統可維護性的因素
本章小結
習題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