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背景(regional background)是1993年公布的地質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區域背景
- 外文名:regional background
- 所屬學科:地質學
- 公布時間:1993年
- 審定機構: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
區域背景(regional background)是1993年公布的地質學名詞。
區域背景(regional background)是1993年公布的地質學名詞。公布時間1993年,經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審定發布。出處《地質學名詞》第一版。1...
《新區域背景與湖州經濟發展》是2011年當代中國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舒川根。基本信息 《新區域背景與湖州經濟發展》可供對研究區域經濟特別是長三角地區經濟的理論研究者、實際工作者,以及對湖州經濟發展感興趣的讀者參考。內容介紹 《新區域背景與湖州經濟發展》主要套用區域經濟學的相關理論,從新的不斷變化的...
《高質量發展背景下的區域創新布局及政策研究》是2023年科學技術文獻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劉冬梅、巨文忠、玄兆輝 。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從科技創新的角度深入研究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推動我國區域發展的新思路、新路徑, 提出最佳化區域科技資源布局、推動區域高質量發展、促進...
2016年9月,《長江經濟帶發展規劃綱要》正式印發。綱要從規劃背景、總體要求、大力保護長江生態環境、加快構建綜合立體交通走廊、創新驅動產業轉型升級、積極推進新型城鎮化、努力構建全方位開放新格局、創新區域協調發展體制機制、保障措施等方面描繪了長江經濟帶發展的宏偉藍圖,是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重大國家戰略的綱領性檔案...
《一帶一路背景下區域經濟發展創新研究》是一本2022年北京燕山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郭基偉。內容簡介 本書立足區域經濟發展基本理論,結合“一帶一路”倡議和當前中國經濟發展現狀,主要闡述了“一帶一路”倡議的相關知識、區域經濟學的基本原理、“一帶一路”背景下中國區域經濟發展現狀、“一帶一路”背景下區域...
《全球化背景下安全區域主義研究》是2015年5月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朱瀛泉、鄭先武、孔剛、張義明、程宏亮、左品。作者簡介 朱瀛泉 南京大學國際關係研究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研究方向:國際史,國際關係史學與理論,全球化與國際關係。內容簡介 安全區域主義作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進入了國際關係研究的視野,並且隨著世界...
泛珠三角區域擁有全國約1/5的國土面積、1/3的人口和1/3的經濟總量。截至2022年12月,粵港澳大灣區常住人口達8643.97萬人。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策,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國家戰略,也是推動“一國兩制”事業發展的新實踐。2019年2月18日,中共...
區域經濟比巨觀經濟的實體性強,比微觀經濟的迴旋餘地大,即可以通過單個行業(部門或企業)難以採取的措施,促進區域內的行業、部門或企業之間以及區域之間的縱向、橫向聯繫,具有較大的靈活性。區域性與獨立性、綜合性與交叉性決定了區域經濟管理模式具有多樣性。區域經濟條件不同、區域背景不同,區域經濟管理的模式、...
文化現代化將為新一輪改革開放和區域社會經濟全面發展,提供強大的文化精神動力和先進的文化環境支撐。研究對象 (1)考察區域文化地理特徵。(2)分析區域文化的方言特徵 。(3)探索“區域文化新政”的實現途徑 (4)了解區域文化文化背景 意義 1.是整個國民經濟發展的重要條件。2.可以使各地更好的互相補充,互相...
《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區域發展》是2010年黑龍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秦慶武、鄭奇明、章壽榮。內容簡介 《金融危機背景下的區域發展:廣東、江蘇、山東、浙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政策措施及其比較研究》比較總結沿海四省應對金融危機的經驗,客觀評價其效果,加強四省之間的相互溝通和學習。改革開放以來,中國逐步參與和...
環境背景值分類 在地球上的各個地區,由於自然物質構成與自然發展過程不同,各種化學元素在自然環境中的背景含量也是不相同的。按不同分類標準可分為如下幾類:(1)按環境要素可分為大氣背景值、水體背景值、土壤背景值、植物背景值;(2)按範圍分為環境單元背景值、區域背景值、全球背景值;(3)按生物效應分為...
在企業管理中,主管人員管理的是人,在區域管理中主管面對的人不僅是社會人,而且是組織起來的社會人——人口。人口是人作為種群所表現的特徵對象:生育、教育、就業。在區域中,人正是以這種人口行為參與區域過程的。更進一步,在特化空間產生區域的過程中,除了人口因子外,資源的豐欠,環境的變異也是區域形成的背...
以一定地域為範圍,並與經濟要素及其分布密切結合的區域發展實體。區域經濟反映不同地區內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以及內涵和外延的相互關係。區域經濟發展理論包括:區域經濟發展梯度理論、區域經濟發展輻射理論、區域經濟發展增長極理論、區域經濟發展的比較理論等。發展背景 從新中國成立到改革開放之前時期 ,為了改變舊中國工業...
歷史背景 中國和印度兩個古老的國家,雖擁有2000公裡邊境線,但兩國一直未正式劃界,只有一條“傳統習慣線”:沿著喜馬拉雅山南麓,鄰接印度阿薩姆平原。這條傳統習慣線向北到喜馬拉雅山脊,是歷來屬於西藏地方管轄的門隅、珞瑜、察隅三個地區。“主要生活著門巴、珞巴等族,在古代,都被稱作蕃,是吐蕃的一部分。中印...
直到最後一個少數民族政權清朝建立前,遼西地區仍然是漢族與遊牧民族正面接觸的區域,如明代的抗清鬥爭,大部分是發生在遼西的拉鋸戰。如松山(錦州)寧遠(興城)之戰,袁崇煥、努爾哈赤曾經在這些地區爭奪。地區狀況 遼西是一個沿海地區,錦州、葫蘆島、興城是渤海灣地區的沿海城市,朝陽、阜新屬於內陸。但是作為中華...
東北地區(Northeastern China) [19],簡稱東北,指遼寧省、吉林省、黑龍江省三省以及內蒙古東五盟市區域 [15]。土地面積145萬平方公里,總人口9851萬 [13]。 東北地區,古稱冀青二州、營平二州、遼東、遼海、關外,是中國東北方向國土的統稱。“東北”一詞,起源較早。《周禮·職方氏》:“東北曰幽州,其鎮山曰醫巫...
中國文化區的形成受三方面因素的影響,即地理環境、歷史發展以及上述二者相結合而形成的歷史區位關係。對發育了燦爛農業文明的古代中國來說,氣候的特徵,對人口的分布有巨大影響,並進而對中國文化的區域差異發生重大影響。歷史背景 根據考古遺址,大體可以劃分為黃河流域文化區、長江流域文化區、珠江流域文化區和北方(...
區域內生態稟賦優良、能源礦產豐富、城鎮密布、風物多樣,是中國西部人口最密集、產業基礎最雄厚、創新能力最強、市場空間最廣闊、開放程度最高的區域,在國家發展大局中具有獨特而重要的戰略地位。電子信息、汽車、裝備製造、消費品產業是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重點建設的4個萬億級產業。建設背景 縱向來看,在中國區域發展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