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政策目標

區域經濟政策目標

區域經濟政策目標是指運用區域經濟政策工具解決區域問題時所要實現的目的的明確表述。

概念,總目標,子目標,

概念

區域經濟政策目標分為總目標和子目標兩大類,下面分別就這兩大類目標作一討論。

總目標

區域經濟政策總目標包括兩個方面,即提高經濟效率和實現社會公平。提高經濟效率,是指通過對資源進行有效的空間配置,旨在取得最佳經濟效益,實現區域經濟的高速增長,提高國民經濟效率,進而增強整個國家的經濟實力;實現社會公平,是指通過各種手段縮小地區經濟發展差距,實現區域經濟相對均衡發展。經濟效率與社會公平問題是現代社會面I臨的最基本、最重大的問題之一。經濟效率與社會公平從本質上講是內在統一的,沒有公平的效率是強權維護下的效率,這種效率是不可能長期持久的;相反,沒有效率的公平只能是一種烏托邦式的幻想,任何社會長期低效率的背後必然是公平的喪失。但在現實的社會經濟生活中,經濟效率與社會公平往往又是矛盾的,講求效率,就要以犧牲一定的社會公平為代價,而講求公平又導致經濟效率的降低。因此區域經濟政策總目標同任何其他經濟政策目標一樣,都存在著在相互矛盾的二元目標中的選擇問題。正確處理提高經濟效率和實現社會公平兩者之間的關係,是一國政府在制定區域經濟政策時首先要解決的問題。

子目標

區域經濟政策子目標分為如下四類。
(1)經濟目標。經濟目標包括:促進生產力合理布局和區際間分工的深化;縮小區際間經濟發展差距;促進落後地區經濟成長、蕭條地區經濟復甦、擁擠地區經濟活動擴散、邊界地區經濟發展、經濟空間擴大和新區開發;提高落後地區、蕭條地區就業率;降低落後地區、貧困地區人口遷移率;實現經濟一體化等。
(2)社會目標。社會目標包括:縮小地區間社會差距;縮小地區間生活質量差距;改善落後地區教育、文化、衛生狀況等。
(3)生態目標。生態目標包括: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促進區域經濟發展同人口、資源、環境趨於和諧統一等。
(4)政治目標。政治目標包括:政治一體化;國防安全;民族團結等。區域經濟政策子目標是一個目標體系,具有動態性和系統性。區域經濟政策子目標的確定要根據國民經濟發展的總體需要和不同發展階段的具體情況以及區域經濟政策總目標,首先保證主要目標、重點目標的實現,同時兼顧其他目標。
(三)區域經濟政策目標選擇區域
經濟政策總目標的矛盾以及由此決定的子目標之間的矛盾,要求政府在確定區域經濟政策目標時,應依據以下原則來進行。
(1)根據國民經濟實際情況,判明經濟效率和社會公平何者為矛盾的主要方面進行選擇。判斷矛盾的主、次方面,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考慮。
①根據經濟發展時期、階段來判斷。美國著名區域經濟學家威廉姆遜的倒“U”字形理論認為,隨著一國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區域發展差距會逐步進入縮小階段。因此,在經濟不發達階段,提高經濟效率為主,實現社會公平次之;在經濟中等發達階段,提高經濟效率和實現社會公平的重要性相當;在經濟高度發達階段,實現社會公平為主,提高經濟效率為次。
②根據區域經濟某方面問題的突出程度來判斷。若國家在某一時期,經濟發展成為當務之急時,則應把提高經濟效率放在重要位置;若地區間、城鄉間經濟發展差距太大,已經成為經濟進一步發展的障礙,甚至有觸發經濟、社會、政治危機,激化民族矛盾的可能,則無論總的經濟形勢如何,都要把實現社會公平放在首位。否則,一旦問題爆發,後果難以構想。
③根據未來經濟發展趨勢對提高經濟效率和實現社會公平各自影響的程度來判斷。若未來經濟發展趨於繁榮,或世界經濟形勢給本國提供了或將要提供一個良好的發展機遇,本國若能很好地利用時機,就可能實現跳躍式發展,反之,則可能落後。此時,區域經濟政策總目標應“效率優先,兼顧公平”;若經濟將處於蕭條、衰退階段,單個經濟區域無論怎樣努力也很難高度發展,且區域之間、城鄉之間的各種矛盾極易激化。此時,區域經濟政策總目標應“公平優先,兼顧效率”。
(2)根據“問題區域”類型及主要問題進行選擇。針對貧困地區所選擇的區域經濟政策目標是促進貧困地區的經濟成長及推進產業結構高度化;針對蕭條地區所選擇的區域經濟政策目標是加快產業結構的轉換;針對擁擠地區所選擇的區域經濟政策目標是產業、人口向外擴散、轉移;針對邊界地區所選擇的區域經濟政策目標包括經濟發展、國家安全和民族團結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