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經濟成長機制研究

區域經濟成長機制研究

《區域經濟成長機制研究》是2011-年中國物資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郝大江。

基本介紹

  • 作者:郝大江
  • ISBN:9787504739148
  • 頁數:242
  • 定價:33.00元
  • 出版社:中國物資
  • 出版時間:2011-7
  • 副標題:基於要素適宜度視角的解析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區域經濟成長機制研究:基於要素適宜度視角的解析》是經濟學研究中最為核心的問題。然而,傳統經濟理論在面對現實經濟時,仍然無法解決兩大難題。一個是區域間經濟發展差異以及與此相隨的不平衡發展成為常態問題。儘管始於20世紀中葉的新經濟成長理論無論是在其分析能力還是在實證研究方面都要明顯優於新古典經濟成長理論,而成為現代經濟理論研究的主要內容,但是其在解釋區域經濟不平衡發展的根源及其蘊涵的客觀規律方面卻仍然難以令人滿意。另一個傳統經濟理論無法解釋,也是最為突出的問題就是經濟成長是否具有極限的問題。傳統經濟理論認為,自然對經濟成長是不設限的,人類完全有能力以自身的知識和技術進步打破各種自然的限制。但是,隨著20世紀40年代人類經濟活動的迅速發展,客觀上產生了人類經濟活動與自然和環境等區域性資源尖銳的矛盾,這迫使經濟學開始重新審視自然與環境等資源在人類經濟活動中的作用,並將各種資源的承載能力作為人類經濟活動的必要條件而引入經濟理論的分析框架當中。然而,一個難以規避的問題是,現有主流經濟理論與各種承載力理論研究仿佛是兩條平行的軌道,互相映襯卻難以機制相連。各種承載力理論很難融入主流經濟理論,其理論結果也僅僅被主流經濟學在其研究區域經濟長期變動中作為外生變數而起參考性作用。

作品目錄

1 引言 1.1 選題的背景和意義 1.2 本書的核心概念、研究思路和方法 1.3 本書的主要內容與框架2 文獻綜述 2.1 要素與要素分類 2.2 要素稟賦理論的演進 2.3 承載力理論與要素適宜度3 要素適宜度理論基礎與測度分析(上) 3.1 要素內涵的拓展及劃分 3.2 要素與經濟空間特徵 3.3 要素適宜度的定義與內涵 3.4 要素適宜度的特徵4 要素適宜度理論基礎與測度分析(下) 4.1 要素適宜度測度模型的系統性及其建立原則 4.2 要素適宜度測度模型的理論基礎 4.3 基於數據包絡分析的要素適宜度測度模型 4.4 要素適宜度測度模型有效性與指標特徵選擇分析5 要素適宜度與區域經濟影響機制 5.1 經濟成長、經濟發展與要素適宜度 5.2 均衡增長、非均衡增長與要素適宜度 5.3 要素適宜度與其區域經濟影響模型 5.4 要素適宜度對區域經濟影響的動力機制6 區域經濟不平衡與協調發展:要素適宜度視角 6.1 區域經濟不平衡發展的再認識 6.2 區域文化與區域經濟不平衡發展 6.3 人力資本與區域經濟不平衡發展 6.4 要素適宜度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7 京津冀地區要素適宜度實證分析 7.1 研究京津冀地區要素適宜度的意義 7.2 京津冀地區要素適宜度測度輸入指標體系 7.3 京津冀地區要素適宜度測度輸入指標體系數據處理8 京津冀地區要素適宜度趨勢分析與提升路徑選擇 8.1 京津冀地區要素適宜度整體評價與分析 8.2 京津冀地區要素適宜度對經濟約束層變數敏感性分析 8.3 京津冀地區要素適宜度對資源約束層變數敏感性分析 8.4 京津冀地區要素適宜度對環境、社會約束層變數敏感性分析 8.5 京津冀地區要素適宜度提升路徑9 結論與展望 9.1 本書的主要結論 9.2 本書的創新與不足 9.3 進一步研究的方向參考文獻附錄:2000-2007年要素適宜度測度輸入數據無量綱化結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