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碳減排潛力調控機制與政策研究

區域碳減排潛力調控機制與政策研究

《區域碳減排潛力調控機制與政策研究》是依託太原理工大學,由李瑋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區域碳減排潛力調控機制與政策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李瑋
  • 依託單位:太原理工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我國正處於工業化和城市化快速發展的進程之中,面臨減排與發展的深刻矛盾,碳排放空間的不足將成為現代化進程中的剛性約束。本研究以系統分析為主線,以複雜性理論為基礎,以挖掘區域碳減排潛力為目標,在對我國區域碳排放空間差異分析的基礎上,以碳排放強度為研究對象,識別其影響因素,探究其作用機理;基於模擬退火規划算法創建區域碳排放強度與關鍵因素之間的定量關係模型,對中長期碳減排約束性指標進行可達性分析;引入遺傳算法,建構基於多目標約束性條件下的區域碳排放強度最佳化模型;對中長期碳減排方案進行政策仿真,測度不同情景下的區域碳減排潛力和最優減排路徑;根據碳減排利益相關者的博弈分析,判別減排主體的行為走向,構建行政管制型、市場主導型與公眾參與型相配合的體現公平與效率的激勵約束機制,進而提出基於碳排放與經濟發展水平差異的區域碳減排政策建議。研究成果有望豐富和完善碳減排理論體系,為區域節能減排科學決策提供支持。

結題摘要

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減排與發展的深刻矛盾,碳排放空間不足成為剛性約束。挖掘區域碳減排潛力,制定科學調控機制具有重要意義。項目組歷時四年半,在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下,收集數據10萬餘個,運用管理科學理論與方法進行了有針對性、創新性的研究,完成了項目的預期任務。(1)構建區域碳減排潛力研究的理論體系。將能源問題置於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總體框架之下,界定了碳減排潛力的內涵,揭示了系統間的正負反饋機制和作用機理,重構了由多種因素相互影響而構成的碳減排系統,識別了關鍵要素,創建了由概念體系、理論體系和方法體系組成的碳減排潛力研究架構。(2)分析了我國各省區、各行業碳排放的空間分布特徵和時間演變趨勢。(3)基於STIRPAT等模型動態考察了區域碳排放的驅動因素,基於改進的LMDI指數分解模型考察了行業碳排放的驅動因素和貢獻率。(4)創建了基於模擬退火規划算法(SAP)的碳強度預測,基於遺傳算法(GA)的碳減排潛力預測模型,首次創建了碳強度與主要影響因素之間的定量模型,從而測算出山西省“十三五”碳減排約束性指標可以完成,最佳化後碳減排潛力為0.97 t/ 萬元GDP,提出的具體實現路徑為區域完成減排目標提供了決策支持。(5)基於雅克比矩陣創建了碳減排利益相關者的演化博弈模型,定量分析了主體的減排行為取向,構建了體現公平與效率的節能減排激勵約束機制。(6)對兩個典型行業建築業和交通運輸業進行了重點研究。研究表明,建材是撬動建築業碳減排的關鍵要素,建築業碳排放在空間上呈現出集聚特徵,H-H集聚區是碳減排的關鍵區域;交通運輸業碳排放在空間上呈現出“東高西低”及階梯變化的特徵,在時間上,交通運輸業碳強度存在絕對收斂性,隨時間變化逐漸降低。促進關鍵區域、關鍵行業及關鍵要素實現減排可撬動整體低碳轉型。(7)形成了一批套用性強、落地性好的成果,被山西省煤炭廳、山西省國資委、山西煤氣化總公司、山西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等政府和企事業單位採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