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產業鏈構建研究

區域產業鏈構建研究是陳朝隆撰寫的一篇論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區域產業鏈構建研究
  • 論文作者:陳朝隆著
  • 導師:陳烈指導
  • 學科專業:人文地理學
基本信息,中文摘要,

基本信息

副題名
以珠江三角洲小欖鎮、石龍鎮、獅嶺鎮為例
外文題名
論文作者
陳朝隆著
導師
陳烈指導
學科專業
人文地理學
學位級別
博士論文
學位授予單位
中山大學
學位授予時間
2007
關鍵字
區域經濟 產業鏈 產業集群
館藏號
F061.5
館藏目錄
2009\F061.5\4

中文摘要

全球化為區域經濟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和挑戰。隨著分工的深化,經濟行為主體之間的交易對象增加,交易頻率上升,產業鏈環節的協調與整合問題比以往顯得更加重要和迫切。區域產業鏈的構建與最佳化是提高區域產業競爭力、促進區域經濟可持續發展的重要途徑,在新形勢下研究區域產業鏈的構建機制與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本文以區域產業鏈的構建作為貫穿始終的主線。論文首先界定了產業鏈概念,指出產業聯繫是產業鏈的本質,並討論了產業鏈與價值鏈、供應鏈的區別與聯繫。在此基礎上,對區域產業鏈構建的基礎理論進行了系統分析,總結了區域產業鏈的構建模式與戰略,建立起區域產業鏈構建的理論框架。本文認為,區域產業鏈的構建有利於建立高效的區域之間與企業之間的新型關係,最佳化資源配置,提高產業效率。區域產業鏈的組織結構受產業類型、生產技術、產業制度、交易成本及分工水平等的影響,競爭力強的產業鏈通常是跨區域分布的,將產業鏈所有環節都納入區內未必是最好的策略。本文還對產業鏈與產業集群之間的區別與聯繫進行了討論,認為產業集群實際屬於產業鏈現象,是產業鏈條或鏈段在特定區域的集合,產業集群的多種特性都可以用產業鏈加以解釋。論文從經濟效應、產業關聯、經濟結構和空間布局等方面對區域產業鏈構建進行了經濟分析,提出了基於產業鏈的區域經濟發展路徑。根據產業鏈環節起源、連結關係和發展路徑,總結出內生拓展、引進配套和環節嵌入等三種區域產業鏈構建模式,並提出特色型、文化主導型和創新主導型三種區域產業鏈模式構建的最佳化策略。論文強調了產業鏈經營的思想,並分別從類型選擇、環節配置、節點集聚和環境最佳化等方面探討了區域產業鏈的構建戰略。 本文以珠三角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小欖、石龍、獅嶺三鎮作為實證研究對象,對三地產業鏈的形成機制與構建模式進行了概括與分類,指出當地自然資源對三地主要產業鏈的影響微弱。與公司“先銷售後生產”的拓展模式不同,三地產業鏈發展表現出“先生產後銷售”的環節延伸順序,本文據此總結出了一種區域產業鏈環節拓展的一般模式。研究表明,區域產業鏈各鏈環節生產與“流”的規模並不是完全對應的,反映出區域經濟邊界的多孔特性和區域產業鏈結構的網路性特徵。通過統計數據分析發現,三地產業鏈的產業增長率指數有明顯差異,以石龍電子信息產業最高,而小欖食品飲料產業和獅嶺皮革皮具業則較低;從產業鏈對區域經濟成長的貢獻來看,石龍電子信息產業鏈貢獻最大,次為獅嶺皮革皮具產業鏈,而多鏈交匯的小欖則相對較小。獅嶺鎮的產業專業化程度雖明顯高於小欖和石龍,但它的產業效率並不是最高的,這在一定程度上印證了“新奧地利學派”的觀點,即競爭力的強弱取決於企業家精神而不是市場集中度。根據發展現狀與存在問題,論文提出了三地產業鏈的調整與最佳化對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