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域生態補償機制研究

《區域生態補償機制研究》以生態足跡的理論和方法為基礎,從巨觀層面確定生態補償的判定標準,建立生態補償的量化模型和計算方法,研究區域之間的生態補償量化問題,為生態補償提供依據;同時提出建立完善區域生態補償機制的相關建議,通過區域間生態補償基金的建立,強調平行區域間的補償責任,多樣化的區域生態補償方式,促進區域協調發展。

基本介紹

  • 書名:區域生態補償機制研究
  • 作者:金波
  • 出版日期:2012年5月1日
  • 語種:簡體中文
  • ISBN:9787511712837
  • 外文名:Study on Regional Ecological Compensation Mechanism
  • 出版社:中央編譯出版社
  • 頁數:210頁
  • 開本:16
基本介紹,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區域生態補償機制研究》講述了目前,我國在區域生態補償研究方面,研究成果不多,而要建立區域生態補償機制,並構建確保這一機制有效運轉的制度環境、合理的組織安排和完善的區域多樣化生態補償方式,在實踐中都會遇到新的問題,形成新的難點。如何明確區域之間的補償責任、如何確定補償的數量、通過哪些方式來實現相應的補償等,這些對區域發展提出了新的要求。

作者簡介

金波,女,1976年11月生,黑龍江省綏化市人。太原科技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副教授,碩士生導師,北京林業大學經管學院博士。近年來,參與、主持完成了多項課題的研究。在國核心心期刊上發表論文多篇,著作(含合著)3部。主要研究領域:生態經濟、產業經濟等。

圖書目錄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導言
1.1 研究背景和意義
1.2 相關研究綜述
1.2.1 國際上的生態補償
1.2.2 我國的生態補償
1.2.3 區域生態補償研究與實踐
1.3 研究思路與內容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內容
1.3.4 研究架構
2 區域問題與區域生態補償
2.1 區域生態補償機制的科學內涵
2.1.1 區域生態補償機制的概念
2.1.2 區域生態補償概念的界定
2.2 區域生態補償的研究視角
2.2.1 內部經濟活動同質化的區域
2.2.2 區域外部性內部化
2.2.3 俱樂部物品的產權性質界定
2.3 區域環境關係與區域生態補償
2.3.1 生態資源的區域空間流轉
2.3.2 區域環境問題與區域生態補償
3 區域生態補償的理論基礎
3.1 區域分異和區域關聯理論
3.1.1 理論內涵
3.1.2 區域關聯與生態補償
3.2 環境公平與正義理論
3.2.1 環境正義的實質內涵和意義
3.3 生態資源的區域性服務功能
3.3.1 資源環境的作用和價值問題
3.3.2 生態資源的功能服務範圍
3.3.3 生態品的產出價值和貿易要求
3.4 區域生態補償的區域分工基礎
3.4.1 區域分工的模式分析
3.4.2 區域分工的效率和公平
3.5 區域空間均衡的制度調控與區域生態補償
3.5.1 區域分工的約定和規則
3.5.2 區域性生態品的交換和補償制度
4 區域生態補償機制的運行
4.1 區域生態補償主體與客體的確定
4.1.1 政府作為區域生態補償主體與客體的必要性
4.1.2 政府作為區域生態補償主體與客體的體制障礙
4.2 區域生態補償標準的選擇
4.2.1 區域外部性評估的難點
4.2.2 生態系統服務價值評價方法的制約
4.2.3 生態足跡分析作為區域生態補償標準的基礎和依據
4.3 區域生態補償方式及途徑
4.3.1 財政轉移支付
4.3.2 區域生態補償的市場方式
4.3.3 域生態合作
4.4 區域生態補償的配套機制
4.4.1 區域經濟合作機制
4.4.2 其他配套機制
5 基於生態足跡的區域生態補償量化研究
5.1 生態足跡理論解析
5.1.1 生態足跡的基本原理
5.1.2 生態足跡的模型方法
5.1.3 生態足跡的經濟學分析
5.1.4 生態足跡與區域生態補償量化研究
5.2 區域生態承載力計算與分析
5.2.1 區域土地資源的分布特徵
5.2.2 區域生態承載力計算與分析
5.3 區域生態足跡計算與分析
5.3.1 中國生態足跡區域分布
5.3.2 生態足跡分布區域差異原因
5.3.3 區域生態盈餘(赤字)分析
5.4 區域生態補償量化研究
5.4.1 基於生態足跡的區域生態補償量化模型
5.4.2 確定某個區域是該支付/獲得生態補償的標準
5.4.3 區域支付/獲得生態補償量的確定
6 構建與完善區域生態補償機制的對策建議
6.1 強調平行區域之間的補償責任
6.1.1 正確處理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係
6.1.2 協調地方政府與地方政府的關係
6.2 建立區際生態補償基金促進生態補償
6.2.1 建立區際生態補償基金的必要性
6.2.2 區際生態補償基金的來源
6.2.3 加大對生態補償的預算投入比例
6.2.4 拓寬生態補償資金的籌資渠道
6.3 推進區域生態合作的制度建設
6.3.1 推進生態產權制度建設
6.3.2 區域生態合作中政府的協商作用
6.4 創造有利於生態經濟的地區發展格局
7 山西省生態足跡及生態補償的實證分析
7.1 區域背景和特徵
7.1.1 自然條件概況
7.1.2 社會經濟概況
7.2 山西省2006年生態足跡計算與分析
7.2.1 山西省2006年生態足跡計算
7.2.2 山西生態足跡結構與產業結構
7.3 山西省各地市生態足跡分析
7.4 山西省生態補償對策
7.4.1 因地制宜進行生態環境改善
7.4.2 基於生態功能區劃的生態補償措施
8 結論與展望
8.1 主要結論
8.2 研究的創新點
8.3 研究的不足與展望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